分享

“行拂乱其所为”新臆

 昵称55038045 2018-05-03

    中学语文《孟子二章》中“行拂乱其所为”一句的解释一直是一个难点,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归纳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

    1.将句读定为“行拂/乱其所为”。“行拂”中的“行”指被“苦其心智,饿其体肤”者的“行为”,“拂”,不顺利。全句的翻译是:“(使他)所行不顺,扰乱他所做的事情。”

    2.将句读定为“行/拂乱其所为”。把“拂乱”定为一个词,全句翻译为:“在行为上扰乱他所做的事情。”

    3.将句读定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将“身行”看作一个词,指身体和“资财”,“行”当“行李、资财”讲。

    4.认为“行”是衍文,将句读定为“空乏其身,拂乱其所为。”

    5.认为“行”是“将”的意思,与“先”对应,作用是领起下文,“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为“先苦其心智……接着扰乱他所做的事情。”

    6.译“拂”为“掸去”,意思是指,被苦其心智者对天所做的“乱其所为”的事毫不在意,像用拂尘掸灰一样,把它掸去。

    可能还有其它的解释,恕我孤陋,未得而见。

    以上6种解法,怎么看都不尽人意:1、2两种解释,“行”与“所为”重复,而且,与前几句主语不一致;3将“身行”看成一个词,不但没有先例,而且牵强难通;4衍文之说臆断无证,而且在音节上“其身”与“其所为”不对应,读起来也不顺;5的说法更不合理,“先”与下文的“所以”呼应,中间夹一个“行”字,不伦不类;6的解法真是千古奇“文”,恐怕更难服众。

    批评完以上种种解释,按理应该拿出自己的“正解”来了,可我拿出来的也只能是另一种臆测。古人早就有云:“古文简奥,传写多讹,故不必一一强为之辞。必欲尽通之,则不凿不止耳。”([清]诸锦《夏小正诂》)但没有办法,谁让我还真有一个“别解”呢?拿出来,供提供第8种解释者批评吧。

    其实我小时候在读这句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到现在也还是认为那时候的理解是正确的。我认为,“行拂”两个字的意思是“行拂戾之事”,谁行拂戾之事呢?当然是“天”了。天行“拂戾之事”从而扰乱“人之所为”。那么全句可以翻译为:“(天)制造出种种不顺利的境遇来,扰乱他的所作所为。”这种理解,主语统一了,音节和谐了,同时避免了重复,语意上也更合理,气脉感觉也就顺畅了。

    呵呵,俗语说“笑话人不如人”,我这“新解”恐怕也难逃此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