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课| “你反对的照片也同样重要”

 zdjphoto 2018-05-04



春春说: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的《美国人》(The Americans)一书无疑是20世纪摄影的伟大之作,影响了一代代摄影师的创作,也成为摄影书的典范。从罗伯特·弗兰克开始,在美国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新闻摄影或纪实摄影领域,对更加个人化的摄影探索的兴趣越来越多。 


本期内容,来自李鑫老师在“千聊-东方摄影书屋“的大师课罗伯特·弗兰克。以著名的《美国人》为线索解读美国人及其创作生涯,已经讲到第七讲,第九讲  “你反对的照片也同样重要” 罗伯特·弗兰克的裁切手法。将在本周四(今晚)晚20:00上线。扫描二维码加入自习室可以私信课代表领取优惠劵。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书影



《在路上》(On the Road)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于1957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绝大部分是自传性的,结构松散,断断续续,描写一群年轻人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被公认为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



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电影《在路上》截图画面


1957 年,《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向当时的 影帝马龙·白兰度致信邀约,请他出演书中的迪安·莫里 亚蒂,而凯鲁亚克本人扮演塞尔·帕瑞迪斯,在信中,凯 鲁亚克声称将把原作拍摄成一部实验电影,要把摄像机架 在前座,拍摄路上日日夜夜的一切,然而马龙·白兰度对此从未回复。




罗伯特·弗兰克 与《美国人》



同一年,首位获得古根海姆基金资助的瑞士 籍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结束了两年游历美国 48 个州的“在路上”,从两万余张底片中选取出 83 张照片,编辑成那 本著名的摄影集 《美国人》,影集次年在巴黎出版,由杰 克·凯鲁亚克长篇作序导读。


杰克·凯鲁亚克在《美国人》的序言中写道: “不喜欢这些照片的人也不会喜欢诗歌。” 


《美国人》内页


摄影的瞬间性和节奏感,单张照片 与整体环境的关联、多种意象的冲撞和拼贴,都与诗歌所追求的不谋而合,正如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代表 作《地铁车站》的精彩诗句: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与艾伦·金斯堡不同,凯鲁亚克本人从未曾真正涉猎 摄影,然而对于瞬间影像的天生直觉力却无需镜头为其佐 证,这点从他为弗兰克 《美国人》作序的狂热文字中、《在路上》随意跳跃的字里行间以及 “自发式写作”有意 识的偶然性中,都分明可感,明白无误。凯鲁亚克为弗兰 克所写的影集导读,将所有照片串联成情节关联的文字表 述,这种突发奇想般的摄影文字化,使每一张独立的相片 仿佛成为一个连续故事的时间节点,为故事中某个情节而 存在,而故事却并不成立。



罗伯特·弗兰克 《美国人》


“夜晚公路上的长镜头像射出去的箭矢一样被遗弃进浩 瀚无垠之中。”凯鲁亚克称弗兰克 “把一首悲哀的诗从美国 汲取进胶卷” “凭借机敏、神秘、天才、悲哀和陌生化的奥 义,拍摄下这些以前从未用胶片再现过的阴影摄影场景。”较之塞勒斯的影片尝试,弗兰克的照片或许是凯鲁亚克对自发式美学最向往的视觉实践。


有趣的是,《在路上》 中卡罗·马克斯的人物原型,即凯鲁亚克一生的挚友、同为“垮掉一代” 代表人物的艾伦·金斯堡,在 20 世纪 40 年代 晚期,用一台二手的柯达相机,15 年内记录了大量 “垮掉 一代” 的生活与经历,这些定格时间的照片后来集结成册, 名为 《垮掉的回忆: 艾伦·金斯堡摄影集》。





 艾伦·金斯堡摄影摄影作品



金斯堡本人的写作风格受到凯鲁亚克 “自发式写作” 的强烈影响,他推崇 “最初的思绪,最好的思想”,凯鲁亚克 “自发式写作”中不可避免的文字碎片,在金斯堡的诗句中找到了最妥帖 的归宿,金斯堡的影集就是一本别样形式的 《在路上》。


那些焦点模糊、即兴发挥的照片,完全不同于卡迪尔·布勒 松 “决定性瞬间” 的封闭性和惟一性,倒像是从纵横肆意 的生活之流中随意截取的片段,有着无限开放又未知的可能。精准的照片使人对某一瞬间关注着迷,而金斯堡 “自 发式”风格的摄影,则诱人对整个状态过程产生好奇,这 种用片段式的记录来酝酿铺陈整个一代的精神状态,也正 是凯鲁亚克 《在路上》 的创作精髓。





罗伯特·弗兰克 《美国人》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街头纪实风格摄影的兴起, “垮 掉一代”精神的盛行以及 “自发式写作”的文学潮流,在美国经济学家奉为 “丰裕时代” 的大背景前,显得如此格 格不入又个性鲜明,现代批评惯用的术语 “颠覆”。在此现为对既有秩序的破坏,语言秩序映射出社会秩序,那么 结构松散、断续疏狂的 “自发式” 创作其实是对历来以英 雄主义、浪漫主义为主流精英模式的破坏。带有明显的不 妥协姿态与戏谑态度,不妥协姿态是反抗精神的行动表现, 而戏谑则适度缓和了持续反抗的疲软,并为行动赋予某种 轻松随意的娱乐观赏意味。



参考资料:

吴 昉,由《在路上》论影像的自发式美学,电影文学.

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M]. 德国: 史泰德出版社,2008 .

阮义忠著,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当代摄影大师[M]. 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