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重症糖尿病患者到业余马拉松选手,一位大叔的身体逆袭故事

 昵称40140661 2018-05-04
图片
今天上午,一个“大叔”替他母亲咨询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顺便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这位“大叔”1977年生人,严格的说还未到中年,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年轻一些,一举一动也像年轻人一样敏捷。
他说,他也是糖尿病人。他看我不太相信,就掀起衣服让我看他肚皮上的“妊娠纹”。生育过的女性都知道,怀孕时因为肚子太大,腹部皮肤纤维断裂,产后会出现妊娠纹。他说,他原来特别胖,肚子很大,跟怀孕差不多,减肥后成了这个样子。
他2000年发现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18.3mmol/L,身高1.78m,体重却高达120kg。他特别能吃,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他经常一次吃几十串羊肉串,最多一次吃过100串,喝酒不多,但是爱喝饮料,把饮料当水喝。
发现糖尿病后,医生给他用二甲双胍 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每天4片,胰岛素120~140u/天,胰岛素的量已经非常大了。就是这个剂量,也不能把血糖降到正常,空腹血糖好的时候也就维持在7~8mmol/L,饮食稍不注意,血糖就飙升,有几次还因为糖尿病酮症住院治疗。
如此反复,他也有点害怕了。他决定“痛改前非”,下定决心控制饮食、减肥、运动。
一开始,别说跑步,他走几步都喘不上气,腿痛得受不了。他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一边节食减重,一边逐渐增加运动量。从慢走,到快步,再到奔跑,再到长跑,体重越减越低,运动量越来越大;运动量越来越大,体重也越减越低,一年时间,他体重减了50kg。
随着体重的下降,胰岛素的用量也逐渐减少,后来就停了胰岛素改成了口服降糖药。开始血压也高,用代文(缬沙坦)治疗,减重后血压正常,降压药也停了。十几年时间坚持规律口服降糖药治疗,目前口服捷诺达(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每天1片,血糖一直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6%左右,目前没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蛋白尿,没有出现任何糖尿病的并发症。
现在他科学搭配饮食,保证营养供应,每周“开荤”一次“犒劳”自己。坚持运动,风雨无阻,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至少跑8km,天气好的话每次跑15~30km,减肥后体重一直维持在70kg。经过这些年的刻苦训练,他已经成为一个业余马拉松选手,经常参加国内的半程马拉松比赛,半马的成绩是2个多小时,全程马拉松比赛,他也参加过许多次,全马的成绩是5个多小时。
他不仅自己战胜了糖尿病,而且还加入了一个志愿者组织“帮助糖尿病组织”,作为组织成员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那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帮助,并用自己的治疗经历和故事去鼓励青年糖尿病人战胜糖尿病。
看完他的故事,你一定被他的毅力所折服,也会为他的爱心所感动。的确,他能把体重从120kg减到70kg,他从走不动到奔跑,从普通长跑再到马拉松选手,都需要不屈的精神和强大的毅力。此外,他作为一个患者,还能去无私的帮助其他患者,没有善良的品德和同理心也是很难做到的。
但我还想表达的是“带病生存”的问题。
普通的人,没几个能跑马拉松的,或者说,能跑马拉松者身体都非常的棒,从这个标准判断,这位大叔是一个健康的人,而且非常健康。但他的血糖是靠药物维持的,健康不是不需要药物治疗。
许多疾病的发生,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即使环境再好,生活方式再健康,也不能保证不得病;或者说,患病后即使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能保证疾病治愈。
而有些疾病是终身性疾病,可能需要终身用药维持治疗,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对待这些疾病,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将指标控制正常,不出现并发症就是治愈。而把慢性病的治疗都想象成治疗肺炎一样一劳永逸,所谓的“除根”才是治愈的理念是对疾病的误解。对许多患者来说,带病健康的生活才是正确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