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糊窗户

 山人r8ch18wlt6 2018-05-04

 糊窗户

民间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东北四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在窗户纸上再贴上春联、福字、窗花和刻有吉祥图案的剪纸,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节日色彩。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现在多数人家没有糊窗户的必要,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糊窗户

 

在物资严重匮乏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农家都很穷,住小土坯房,那时一间小屋四扇窗户,上下两开,夏季天热时为了通风打开上扇窗户,挂在房顶的木钩上。冬季为保暖让简陋的房室亮堂点,一般都会选择冬月里的一天较好的日子里  糊窗户。

 

    多少年来,糊窗户都是农家不可不做的一件事情。记得每年季节一到,去买窗户纸。高丽纸糊窗户 窗户纸尺幅较小,大概宽一尺,长尺半,白色,薄而软,韧性较大,不易破损,属于绵纸一类。有风吹之,窗户纸唿嗒唿嗒响,却不会破。

    窗户纸不怕风,怕水。糊窗户,先要将窗户上残余的旧窗纸撕干净,用笤帚将窗棂子上的尘土扫净,然后再朝窗棂子上抹糨子、糊纸。小孩子喜欢凑热闹,乱掺和,糊窗户时,在大人的指令下,迫不及待的登上窗台,用小手撕掉旧窗纸,挺过瘾的。在日常生活中谁敢碰它,碰个小窟窿轻者挨大人骂,重者挨揍,因为打浆子糊窗纸的,费事、透风不说,补上窟窿后,新旧不一,也难看,有的人家嫌费事干脆用一团破布塞上,好在那时窗框很密,窗格小,塞起来也方便。

  眼瞅一个个窗格子的旧窗纸被撕掉,别提心理多快活了。撕完旧窗纸后,接下来还得大人打扫战场。大人一点儿点儿把残留在窗框上的窗纸撕净,清扫窗户的事自然非其莫属。拿把笤帚疙瘩,站在炕上,扫得特别欢。
  然后再细心地用新打的浆子和集市上买的毛头纸把窗户糊好。你别说,糊窗户还真有点门道,糊出褶子不好看,糊松了大风吹得咕嗒咕嗒乱响。为防窗纸被雨水打湿破损,有的穷人家买不起窗户纸,只好用破布和苇帘挡。

    糊了窗户,窗外的人看不清窗里,窗里的人同样看不清窗外,有的人家狠心买上一小块玻璃,安在窗户上,称得上窗户上的窗户。



糊窗户


 

糊窗户的事。

在记忆中,在60年代末之前,家家都是土房,木楞(有小方块、菱形、盘肠等各种花式的窗格图案)窗户。一盒窗户有上下扇,一般的下扇安块玻璃,上扇都用纸糊,这不奇怪,奇怪的是窗户纸糊在外面,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东北的冬天贼拉拉的冷,室内外冷热温差大,窗户里面挂霜,窗户纸如果糊在里面,纸湿了,会从窗棂上脱落,窗户纸糊在外面,纸不湿,不脱落。一般一年换一次窗户纸,纸糊上晾干后,要在窗棂粘纸处淋上点豆油,这样,雨淋着了,纸不会湿了,多数的人家都在下雨时,窗前挂一扇秫秸帘子,雨就浇不到窗户了,雨停了,帘子卷起。大约在进入70年代,多数人家都换上了玻璃窗,上扇是6块玻璃,下扇是三大条玻璃(叫“三六扇”),进入80年代,家家都盖砖瓦房,都换上了“梯子”窗户,两扇对开的,如今,多数人家都换上了铝合金、塑钢双层玻璃窗,屋里亮堂堂的还保温,直接地气,屋里安上了暖气,好多地方都安了自来水,用上了煤气罐,这样的生活令好多城里人向往。


糊窗户

糊窗户

糊窗户

糊窗缝

五六十年代的木窗,不像七八十年代的留有气窗,窗子一糊死,一个冬天就不能开启了。也因此,糊窗缝一定要在晴朗的日子,不然二层玻璃间积存了湿气,冬天容易上霜。一般来说,窗缝糊在外侧,保暖效果才好。若糊在里侧,窗纸一旦被融化的霜花洇湿,易破损和脱落。可是只有住平房的人,才方便将窗缝糊在外侧。

糊窗缝儿,记得后期才用上纸,糊棚一类的报纸是不行的,得牛皮纸才厚实。以前糊窗缝儿得先裁剪些碎布条儿,不能太碎的,不容易拼凑。最好是成人的长裤,裁成四厘米左右宽窄的矩形条。

 

打糨子也是有讲究的,那时候不舍得用好白面,可是凭票供应的啊。记得有一种“一出溜”面,那时粮店经营米面都是散装出售,若干大槽子,上面戳一个大白铁撮子,称秤时散落在地上的面用扫帚扫起来再出售,叫“一出溜”,那面黑掺儿的,大抵如此。

得加开水和糨子,应该是可以让分子更加紧密地,牢绷儿的加速团结,才用开水。
得猛到,还得紧着和弄,像和馅儿一样,朝一个方向和弄,还得像打酱一样去除气泡。最后,粘粘的,不干,不柴,就可以了。

那时候是木制窗框,得先擦拭一遍,待干透方能开始干活。用牙刷蘸了浆糊涂满在纸条上,布条一面均匀抹好糨子,顺窗框顶部向下用手逼着均匀想下排,也有用刷墙刷子的。

记得还有的人家,在两层窗户之间灌满锯沫子以隔寒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