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小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害怕改变?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多段式人生?

 学生有礼111 2018-05-04



    上一篇讲到人工智能会对很多行业和职业造成冲击,会造成全球性的失业潮,其实这种观点和言论早就屡见不鲜,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


    既然大家都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抢走饭碗,但好像都不太当回事,平时该干嘛干嘛,马照跑,舞照跳。

    

    这是为什么啊?先说个你平时可能并不熟悉的概念:

    

    正常化偏误


    这个概念的意思是说:当一个灾难已经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灾难的发生,还以为一切都正常,这样就耽误了脱身的最佳时机,结果导致自己面临巨大的风险。


    有这么个故事,说911事件中,当飞机已经撞上世贸大楼后,大楼里面的人并不是第一时间就赶紧撤离或忙成一团。有人还有心情给亲友打电话,亲友说我看电视飞机已经撞楼了,你怎么还不撤?


    这人说我知道啊,已经接到疏散通知了,同事们都在议论呢,先看看别人的反应在说吧,结果呢?结果没跑出来。


    有这样的视频:有人在高速公路上车子抛锚后,下车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撤出隔离带,要么在打电话求助,要么两个人在路上争执,结果后面上来一台车就把撞飞了。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视频或有时看灾难电影时,总会觉得这些人很傻,危险那么近居然还不当回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好不了多少,都容易犯同样错误:正常化偏见。


    人的正常化偏误有两个基本心理特点:


1、要倒霉一起倒霉,先倒霉的不一定是我。


2、要发财我先发财,我才是最幸运的哪个。


    人在遇到危难或不好的局面时,一般都不会轻易行动,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会轻举妄动,非要等到有人第一个站出来确定安全了,大伙才会跟上。


    人们总会觉得猫在人群当中是最安全的,要死一起死,要熟一锅熟。这么多人都在,最先倒霉的不一定是我,当然这种心理还受枪打出头鸟的影响造成。


    但是,当人们在面对好事或幸运降临时,则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譬如台上即将宣布谁将最终获奖,台下的开始联想翩翩,没准是我,应该是我,包括买彩票。


    为什么?因为我很想啊,我需要啊,我优秀啊,我努力啊,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我得才应该是最好的安排,至少说的过去。


    可当不幸的事终于降临时,人们开始追悔莫及,屋漏偏逢连夜雨,为什么受伤的却总是我?


    当幸运降临在别人身上,心理又总是不服气,天意弄人,小人得志,我看你嘚瑟。总之,为已失去后悔,为求不得叫苦。


    所以,虽然大家都能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威胁,但威胁的范围越广,人们就越不以为然。威胁人类?不是有那么多科学家嘛。我一个老百姓瞎琢磨啥?


    会导致失业潮?国家会去管的呀,再说那么多人失业,我怕啥,大不了一起找工作。


    我们总感叹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但有多少人真正想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现状?


    人们总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归结于外部因素,要么出身不好,要么社会不公,但从本质上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决心。


    美好生活需要争取,有了改变的心,才会找到与之对应的方法。

    优秀的人从来就只是在面对机会时的华丽一跳,也不是当危险来临的金蝉脱壳,而是他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改变和行动。


    而平庸的人,就算是机会来了却因准备不足,错失良机,而当灾难降临也往往匆忙应对,以至于无力回天。


    平庸的人是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我们常把安于现状的人形容为温水煮青蛙,这种说法对青蛙不公平。最新测验表面,青蛙对水温的敏感度其实很强,一觉察水温有所变化时会及时跳出,才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笨。


    要是跳不出不是因为水温高,而是锅太高,是测验的人坏。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大部分对现状的安逸和满足程度,会超出他自己的想象。


    温水煮青蛙的例子,其实是说明了外在事物变化的一个根本客观事实,就是一个事物的发展它从来就不是一撮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也吃不出一个胖子。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对人类就业造成的危机,他也是一个线性或有着曲线的轨迹,并不会是在特定的某一个时间点,突然大规模爆发。


    爆发点只是在事后人们做的总结,所标示出来的最高点或最低位。怎么理解这句话?


    举个例子:有一家公司原本办公室里有五个职员,有一天老板买了一个新的管理软件,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熟悉,所以出的差错比以前还要多,大家纷纷抱怨。


    熟悉了一段时间,软件的威力开始显现,老板发现有了它,管理效率提升,办公室至少可以减掉一个人,那减谁呢?肯定是平时表现较差,而且他的工作性质刚好软件可以替代,于是他是第一个被辞退的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软件升级了,又不需要那么多人,这家公司办公室的故事就是由5个变4个,4个变3个,直到最后一个也不剩。


    上一篇我提到的行业职业,他也并不是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的单位,你的公司或你的领导,突然沉重的宣布一个决定,从明天开始所有人都不用来上班了。


    如果是涉及全国那么多单位那么多从业者,同一时间决定,这才是天下大乱,也没有可能,它一定是一步一步,一个又一个的受其牵连和影响。

 

    那么,你觉得对你的影响是从现在,还是三五年,还是到了退休,你是所有人当中的第一个,中间的,还是最后一个倒下的人?


    当某个行业随着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首先体现的是就业市场,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在减少,然后现有岗位再缩减。


    当人工智能的效率比人高的时候,人在这个岗位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就越低,换言之工资奖金也就会减少。


    就业形势和岗位福利都会变得越来越严峻,那既然是这样,这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对我们现在的改变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无论是哪个行业还是岗位,首先你都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要让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单位,某一个工种最先取代的那个人。


    同时,无论你现在处在某种优势地位,你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对行业的影响,即便暂时安全也不代表永久安全。


    趁现在还尚未波及的时候,还有时间去了解、掌握、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未雨绸缪难道也是坏事,或者就是只是让自己多些兴趣爱好那也是好的。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的速度,当你了解它的原理和特性,他所到来的时间很有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快。


    要是真的来的快呢?请问你准备好了没有,就算最终时间比预期的来的晚,那更不是坏事,因为你已经有了足够时间去做调整,可以轻松应对。


    所以,在上一篇当中,我用到了5至10年,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大家的警觉性和迫切性,既然最终一定会到来,为什么不趁现在就采取行动?


    同时,按照现在的发展轨迹,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很有可能一开始就会有很多人很多岗位会被波及。


    说到这,你还觉得我说的这个时间很夸张吗?


    多段式人生


    一提起改变,大家都很头疼,你说要是让我工作再努力一点,把现有的业务能力再提升一些,还算在理,要是让我重新学习一项技能,换一份工作或事业,谈何容易?


    再说,我年纪也不了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让下一辈去努力吧。这样真的就可以了吗?


     强烈建议你看一本书叫《百岁人生》,我简单的阐述一下书中观点和我的理解,也许会带给你一些新的启发。


    如果你是一个80后,你猜你这辈子能活多少岁?70,80?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活到100岁!


    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人能活多少岁,有的说500,有的说150,120这些都不太靠谱,但在不久的将来,人活到100岁是大概率事件。


    80后的基本概率是有90%,70后的大概有50%。为什么?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长寿时代,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60岁就大寿了,现在谁60岁办大寿,建国初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43岁,现在呢?2016年联合国发布中国人寿命是76岁。


    再往后呢?寿命还会是越高。有人说那要是意外呢?嗯,意外没办法,但是以后的意外也会随技术发展越来越少,这个话题以后再讲。


    总之,100岁是一个非常靠谱的数字。


    那是好事啊,可你也别忙着高兴,问题又来了。


    现代社会,虽然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可以称之为三段式人生:学习、工作、回家养老。


    但以前可以,现在如果我们能活到100岁,60岁退休回家,还有40年我们在家做什么啊?


    还有60岁之前你所赚取的财富能保证退休后的40年生活吗?


    指望孩子,你有没有想过按100岁算,一对子女在未来可能需要赡养两代父母,共8个健在的老人,孩子能承受吗?


    所以你也就能理解国家为什么要开发二胎,三胎,包括延迟退休年龄,一方面增加年轻劳动力,减少抚养压力,另一方面到了60岁身体还健康,多干点活也不是问题啊。


    在人类长寿时代,三段式人生将会结束,多段式人生将会开启。

    

    在未来,年过60岁的老人(不对,应该叫中年人)与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一起找工作,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是正常的。


    多段式人生,你可以想象以下情况:


    现在60岁的男人会娶30岁的女人,未来30岁的男人也会娶60岁的女人,年龄不是婚姻的距离。


    现在20岁的小伙子会给50岁的老板打工,未来60岁的中年人也会给20岁的小伙子打工,年龄不是知识,经验的距离。


    未来富人还会更富,穷人会更穷,而大量的中产阶层人变动幅度最大,要么更富,要么变穷,现在不代表将来。


    在未来十年,这个世界的变化程度会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