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药之道,你真的懂得如何使用“大黄”吗?

 邈思遐想 2018-05-04

大黄救人有功(1)

前贤说,“读医不如读案”。学医犹学弈,医案犹弈谱;学医犹学书,医案犹古帖;学医犹演兵,阵图无一不当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个道理也适于读案与行医。

大黄

人参

鹿茸

宋理宗宝庆二年,蒙古耶律文正王跟随元太祖进攻南京,夺取灵武城后,诸将官兵都争夺金银财宝、美女玉器,只有文正王独取书籍,并要了中药大黄两驼。众人皆笑其痴,劝他:“王爷,我们久居北方,何曾见中原这般富庶,今获大胜,何不趁机捞些美女玉帛,你要那些破书、草根有什么用?”文正王也不多说,随他们自去抢劫。没过多久,军中暴发疫疠,死亡惨重,唯有服大黄者可望获生。文正王即将运来的大黄散发军中,士兵煎药服用,获救者几万人,人皆感其恩。事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将军是中药大黄的别称,是说大黄药力峻烈,如同将军一样性情暴烈。俗话说,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意思是大黄虽然能救人,却因其药峻而无功,人参补益,虽然杀人也无过错。其实这是偏见,火神派宗师郑钦安称,“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关键是辨证论治。

“善用将军药(大黄),为医家第一能事。”(《经历杂论》)一言九鼎,强调善用大黄对于医家的重要性。“大凡应用硝黄之病,决非他药所能代,若畏而不用,必致缠延误事,但须辨认真切,用之有方,不可颟顸孟浪耳。”(《丛桂草堂医案》)许叔微所谓“藏有热毒,虽羸老亦可服大黄。”

实际上,擅用大黄的名医很多,“附子、大黄,诚阴阳二症之大柱脚也。”(郑钦安语) 据黄煌教授对全国500名名医的问卷调查,关于最擅长运用药物一项,大黄排名第二,而人参排名第十二。历览前贤医案,以大黄治病救人的案例可以说比比皆是,大黄救人有功,万不可因其峻烈而不敢投用,此“为医家第一能事”。下面选择几例以飨读者。


1.二两大黄通顽秘

张景岳曾治一壮年人,素好火酒,夏日醉后露卧,因致热结三焦,二便俱秘。景岳先投以大承气汤,“用大黄五七钱,如石投水”,丝毫未见功效。又以神佑丸及导肠法,“俱不能通”,“危剧益甚”。遂仍以大承气汤加大黄二两,芒硝三钱,牙皂三钱煎服。黄昏进药,四鼓始通,大便下而后小便渐利。景岳议曰:“此所谓盘根错节,有非斧斤不可者,即此之类,若优柔寡断,鲜不害矣。”


2.将军竟救白云夫


说的是大黄救了白云夫——白发老翁袁枚一命,此中有一段掌故。话说袁枚患了痢疾,很多医生都认为他高年体弱而又耽于词章,案牍劳苦,故此屡用人参、黄芪类补药,却不见效,反而加重,势见垂危。后有老友张止原诊过,开方只取大黄一味令其服用,因其药峻,众医皆不以为然。袁枚感悟前治之误,毅然服下大黄,竟然药到病除。此后袁枚向张讨教,何以大黄竟能治愈此病?张释说:“君体虽虚,但平日少于劳作,肠胃间有痰食积滞,加之湿热外侵,而成下痢。若积滞不去而妄言补,只能固邪而病必不除也。今用大黄,取其将军之性斩关夺隘,祛其积滞,通利肠道,病自愈矣。”袁枚听了心悦诚服,当场赋诗以致谢意,诗云: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

另有名医龚子才治疗刘司寇,年近70岁患痢疾,脓血腹痛,诸药遍用乏效,诊之六脉微数。此肥甘厚味食之太过,内有积热。应当服用酒蒸大黄一两清利之。刘曰:“吾衰老恐怕不胜大黄攻伐,用滋补平和之药方好。”因再三讲解,始勉强从之用药,第二天即愈。(《续名医类案》)


3.釜底抽薪而泻热


新四军名将罗炳辉将军一生富于传奇色彩,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的主人公罗霄将军就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1942年夏,罗将军患了温热病,高烧不退,时时说胡话。当时西药奇缺,致使病势危笃。后来慕名求治于安徽名医戴星甫。戴星甫,幼承庭训,刻苦学医,夜读苦读不辍,视力受损而成高度近视,人暗称“戴三瞎子”(兄弟中行三)。戴氏识证准确,投药果敢。一诊即诊断罗将军是“阳明腑实证”,直接投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而泻热,生大黄用至二两,一般人用到10克就可以了。不料药店惧怕药量太重,吃出人命来,私自改配熟大黄且减少用量。罗将军服后未效,戴氏甚感奇怪,亲自检视药材,发现大黄剂量不够,而且是熟大黄,药力不足,立命另取生大黄二两重煎再服,果然一剂便通而热退,转危为安。此非胆识过人者不能为也。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于张存悌老师、卓同年老师《拍案称奇》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