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班有学困生,不断赏识“雕琢”,闪现内在光华!

 智汇百川 2018-05-04

分享/班有学困生,不断赏识“雕琢”,闪现内在光华!​每个班都难免有个别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我们当然不能放弃,也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而应该通过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那么,怎样赏识学困生呢?

1.降低学习门槛

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难以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状的知识。

这样,就能树立学困生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觉到原来自己并不笨,原来学习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而轻轻松松地把学困生引人学习的殿堂。 我们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尖子生、中间层和学困生,每次布置的作业也分为3级,让尖子生做难题,中间层做较难的题,学困生做浅显的题。学困生在完成浅显作业的过程中,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成绩也会一路攀升。

2.作业批改时加入赏识性评语

学困生写作业比较困难。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如果发现他们的作业中错误过多,可以先不打分数,改为为他们的作业写激励性评语,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自己改正错误,然后再给学生评分。这样就避免让过低的分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了。

我们要让学困生认识到,作业做得差的学生,通过老师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做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

3.因势利导,让学困生动起来

学困生往往有一些坏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交头接耳,思想开小差,有时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后东问西抄。这不仅对学生自己无益,而且还会危及其他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采用硬性压制的手段,而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过程的讨论。 如教师可让前后或左右相邻桌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提问,再让学生按组进行思考、讨论。学困生在自己小组里发言比在老师面前发言轻松多了,同时不甘示弱的心理也会促使他们绞尽脑汁地去思考、揣摩,讨论气氛也会因此更热烈,更活跃。这可能会使教室里看起来有点“乱”,但这种“乱”却一改过去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气氛呆板的局面,特别是学困生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参与意识更会让教师欣喜。

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人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进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建造大厦……如果使学生习惯简单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分享/班有学困生,不断赏识“雕琢”,闪现内在光华!​4.创设成功机会

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中屡遭失败,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料”,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要治愈这种心灵深处的“伤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创设成功体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即以大多数学生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递进层次,使学困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我们还要把握住学困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在每个目标层次做到快速反馈、赏识评价,让学困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 这样不断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才会爱上学习。

5.正确评价学困生的进步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论学生的好坏。如果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学困生,可能他们永远都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在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时,我们要注意将其现在的成绩与他原来的成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53分,这次得了58分,就应该加以鼓励,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 评价的尺度,要随着学困生成绩的提高而升高,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无形的赏识力量,进而促使学困生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6.以闪光点带动学习兴趣

虽然学困生的学习有困难,但并不代表他们做什么都有困难,什么都落后。学困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他们的品质也许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同时还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激励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7.“学困”帮“学困”

当学困生对学习有了一点兴趣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帮助比他们学习更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能够更大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一旦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困生就再也不是学困生了。

赏识永远是教育者应保持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心中要有学困生,但绝不能把他们当成学困生,特别是永久的学困生。我们要用真诚的爱、经常性的赏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兴趣点激发出学困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让他们自觉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进而改变他们的学困状态。

分享/班有学困生,不断赏识“雕琢”,闪现内在光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