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年

 山人r8ch18wlt6 2018-05-04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国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年。

  东北农家的拜年,最能体现当地风俗特点。除夕天交午夜之际,人们忙活的是两件事,男人准备放鞭炮接神,女人烧水煮饺子。十二点一过,放完鞭炮,一家人都郑重其事地集中到屋里,便开始拜年了。先把家中辈份最高的老人请在炕上坐好,其余的人按辈份依次行礼拜年;然后次一辈的人再接受晚辈拜年;最后是辈份最小的平辈人中年幼的给年长的拜年。既使是尚不会走路的幼儿,也要由大人抱着象征性地拜一拜,图个喜兴吉利。家中人的拜年话很简单,只是说爷、奶、爸、等“过年好”(一般都在称谓前加一个“我”字),但仪式很正规,晚辈都要给长辈磕头,后来改成鞠躬了,也要先垂手站立在受礼者面前再行礼,不能随随便便“没正形”。受礼的长辈也要“回赏”几句吉祥话,如“一顺百顺”、“事事如意”之类,以表示对儿孙们的祝福。此外,就是必须赏给拜年者“压岁钱”或称“压腰钱”,所以拜年之后,辈份越小的压岁钱越多。

  家庭内的拜年结束后,年轻人和半大孩子们穿着整齐漂亮的新衣裳,结伴到左邻右舍、前后院和本村至近亲友长辈家拜年。这种连夜拜年的范围都不大,对大多数人家是在初一天亮后才去。

  初一早饭后,除了年长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人们都要妆扮一新,到本村或邻村亲友家拜年。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是男女分开,成帮结伙地出东家进西家,高高兴兴、闹闹嚷嚷,行完礼就走。年纪稍长的则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唠上几句再走。人们在路上相遇,晚辈也要向尊长拜年问候,并要站在路边请长辈先过去再走。至于年高辈长的老人们,虽不用出门拜年,但在初三以后也要出门走一走,彼此之间相互问候。

  在城镇,家庭中的拜年与农村差不多,但出门拜年则要复杂一些。除了亲属之外,“上班做事”的人还要到上司和同事家拜年,读书人要到老师家拜年。这正月初的几天,是他们以前和以后公关社交的延续和开端。按照习俗,拜年一般都是在上午,因为过年的几天家家户户基本都是下午和晚上阖家聚宴或款待亲友。过了初五以后去拜年称“拜晚年”,对于顶头上司或平时往来密切的亲友,这样就等于不太礼貌。所以人们常常是坐着车从城东头跑到城西头,争取把该拜的都拜到,忙得不亦乐乎。商人们则有些不同。过去的买卖店铺从除夕到初四几乎都关张过年,初五以后才陆续开板营业,所以在新年开始的这一天,彼此见面时互道“恭喜发财”,再寒喧几句,就是拜年了,而不必再互相登门致贺。

  另有一行靠拜年挣几个钱的江湖人,就是乞丐,俗称“要饭花子”。但他们并不像平常的打扮和言词,而是尽量收拾得干净整齐。手里打着竹板(俗称“呱哒板子”),嘴里念着吉祥话儿编成的“喜歌”,或到村屯街巷、或到商家店铺门前拜年。因为这时的人们都注重过年的喜庆气氛,谁也不愿意得罪他们而听到不顺心的话,所以基本上都是给些钱打发走了事。这些“花子”也是有组织有规矩的,每一秋到某一区域,对已去拜过的人家不再打扰第二回,也算是他们的“职业道德”。

  拜年的礼式,因各地习惯和双方身份而有所不同。民国以前,晚辈拜长辈基本上都是跑地磕头,而平辈的成年人或朋友、同事之间,则是抱拳当胸,对方也同样还礼。满族男人行一臂一脚前伸弯腰致意的“请安”礼,平辈则可对行,长辈以双手掌心向上躬身“接礼”。女子行双手交于腹前的“蹲安”或者“抹鬓”礼。至于现在常见的鞠躬,多是城市洋学堂的学生见老师时才行的礼。虽有一些城市人的拜年,根本就不见面。因需拜的人比较多,为节省时间和减少打扰,对于与自己关系一般但又有一定地位的人。拜年时只把一张写有“某某恭贺新禧”之类字样的“拜年贴子”送到受拜者家门房,人并不进去,也算是既不失礼又简便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