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业两年,为什么我执意要考研

 胃窦Elaine作家 2023-05-06 发布于上海


读书可以经历1000种人生

                                 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文 | 胃窦 

          声音 | 南征北战NZBZ

       胃窦Elaine原创

写在前面的话:前几天考研成绩出来,收到一个读者朋友的私信,说因为数学没过,她现在一个人所有意识就像抽空一样,完全怀疑人生。

不知道生存的意义,越发觉得中国的阶层分化太严重了,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从一个阶层里跳出来。

回想去年考研成绩出来那会,都有些怀疑自己当初如何做到那般冷静,那是我第二次参加考研。

当天上午得知考研成绩,跟理想的复旦大学还有所距离时,我几乎没顾得上悲伤,当天下午就开始在网上投简历。大年初六一过,我就义无反顾单枪匹马地来到上海。

这是一年前初到上海写的稿子,首发于《中国青年报》。

1

离职考研后,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别傻了,现在读书有啥用,研究生一抓一大把”。

要是在两年前,我会对他们的观点深表赞成,附上一句“还是出来工作比较实在”。

可是两年后,当有人再跟我说这句话时,我一定回应:“读书可以经历1000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我本科就读于家乡一所普通医学院校,学的是5年制的医事法律专业。

在大学里,我从来没想过要考研,尽管身边的长辈和学姐学长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本科学校普通,只有考研上名校才可能最快实现阶层的跨越。

但是,我还是一意孤行,没有选择考研,在一次性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后,又通过专业的优势顺利入职家乡的一家国企单位。

但正式入职后,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天真。同一批进来的几个211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在岗位职称上比我们高两级,每月工资至少高1000多元。

最关键的是他们能被安排在较为舒适的管理岗,有更多机会见到各种领导,参与项目活动的谈论;相比之下,本科生只能在业务岗里没日没夜地对着电脑干活儿,没有话语权,甚至连见领导一面都是奢侈的事。

心有不甘的我,在距离考研仅两个月里,选择了报考一所相对而言更容易考上的高校。那时刚走出校门,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裸辞,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备考。

2
 

考研成绩出来时,差了6分没能挺进复试,又不甘心调剂到普通院校,算是第一次考研败北。

但经此一役,我的内心更加坚强,在这个人脉关系时代,你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你那自顾不暇的穷亲戚也没空搭理你。

你唯一能靠的,就是你自己,就是通过读书这条路,一步步实现人生的跨越。如果说第一次考研,我是奔着那一纸文凭去的,那第二次复读,我则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抉择。

我父母一辈子都生活在老家,靠双手养活一家老小。在他们看来,医生、教师、公职人员就是最体面、最好的职业。

他们一直都希望我能听他们的话,留在家乡这座小城市里,找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相夫教子,安稳地过一生。

自从去北上广,有机会接触了许多牛人大咖,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才恍然觉得当初的想法有多狭窄:20岁后,格局的大小,视野的宽窄,才是命运的决定要素。


过一个平凡无趣的人生实在太容易了,你可以不读书、不冒险、不写作、不外出、不折腾。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

对于我们90后来说,奋斗的意义已经不仅是满足温饱问题,而是去探索人生的可能,去寻求生命存在的价值。

去过北上广,就越来越认同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你年轻时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在深深地影响着你。在家乡有安逸生活,但在做任何事都是拼爹和潜规则的人情社会,我更愿意到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大城市。

因为那里更看重的是你的个人能力,也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最重要的是与优秀者同行,你才能走得更远。

3

为了能专心地考研,我选择从国企单位裸辞。周围人都说我不懂变通,我没有辩解,但这是我破釜沉舟的决心。

就像小说《无声告白》的那句经典: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离职后,在对几个有意愿的理想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后,我毅然在报考学校那栏填上了“复旦大学”。我知道这次考研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成功这件事,没有谁能轻易许诺于你,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认定一个目标,然后头也不回地往前奔跑。

我在笔记本里用力而清晰地写下这句话:考研是严肃的人生选择,既然决定了,就请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他来说便成了无关之物。

在接下来备考的100天里,我几乎进入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保持每天极其规律的作息习惯,除了抽空看些新闻准备政治,把所有能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伸手摘星,虽有可能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这是美国著名广告人李奥·贝纳的名言。

考研结束后,自知结果可能不如人愿。我变得不再恐惧,因为我清楚:我们读书,绝不仅是为那一纸文凭,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多选择的机会

年前几天,成绩出来了,确实在意料之中。我几乎没有太多的悲伤和抱怨,当天就开始在网上找工作投简历。刚过完年,就拉着行李,告别亲人,踏上漂泊之路。

凭借着在学校积攒下的文字功底,我用了8天在上海成功应聘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文案工作,又迅速在公司附近租房安顿下来

虽然对于未来的路,我还没有想好怎么走,但我始终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

后记: 现在一年过去了,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今天的成长,不但有机会采访到了余秋雨、《我是演说家》冠军熊浩。

而且听中科院法学博士后贾彬讲立法和商机,和畅销书作者许晋杭交流过,才有了今天的成长,也才会希望把自己在成长轨迹采访认识的大咖的个人品牌成长故事分享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