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在静海

 网罗天津卫 2018-05-04

  静海至今流传着乾隆皇帝的许多传闻轶事。一提起这些,很多人都会津津乐道:什么茁头的题诗啦,拜倒城隍塑像啦,还有大皇庄、老龙湾渡口、独流兴隆街的由来等。这些传说中,最有代表性的应是发生在子牙镇一带的“和珅暗中作梗”。故事情节大体是这样的:

  为了修复子牙镇的姜太公钓鱼台,乾隆曾拨白银万两,并由九门提督和珅选派官员主持这项工程。和珅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儿,便与贪官污吏串通一气,把白银放入自己的腰包,修庙之事就搁浅了。

  一次乾隆沿子牙河巡行至静海大瓦头,提出要观赏姜太公的钓鱼台。这下可把和珅难坏了。他想大瓦头到子牙不足20华里,圣上若看到没有修复子牙庙,定遭杀身之祸。

  和珅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条缓兵之计。他跪倒在乾隆面前奏道:“大瓦头村乃是人杰地灵之地,陛下今日何不在这里与民同乐!”乾隆不知和珅的诡计,便答应了。

  为了拖延时间,和珅让地方官吏找来一位叫岳全美的老汉陪皇帝聊天。岳老汉是大瓦头有名的说客,不但熟悉当地风土人情,还对历代名人掌故了如指掌。他凭着伶俐的口舌,从骄阳当头直聊到玉兔东升,乾隆仍然没有丝毫倦意。

  第二天清晨,子牙河上雾气缭绕,和珅陪同乾隆向南进发。临近子牙镇时,乾隆吩咐龙舟靠岸,要去庙里拜谒姜太公。和珅见状慌忙跪倒奏道:“臣闻子牙镇西有个‘汇龙庄’,地下生一土龙,时隐时现。我主乃龙体,二龙相遇必有一伤,还请陛下不上岸为好。”

  乾隆听信了和珅的话,就没有下船。龙舟行至子牙镇时,乾隆登上龙舟顶端,透过浓雾向西眺望,隐约见到红墙黄瓦的太公庙高高耸起,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座庙宇是和珅指使亲信,一夜之间用苇席临时搭建的。

  民间传说固然不足凭信,但乾隆皇帝到过静海却是史实。据《清实录·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在位时,曾先后5次到静海巡视。乾隆多次到静海,除南巡、东巡路过外,更主要的还是与静海水患有关。

  据史料记载,清初“静海的水患以子牙河为甚”,仅康熙六年至三十五年的29年时间里,就6次泛滥成灾。乾隆年间,位于静海西部地区的东淀,由于洼地淤平增高,汛期常有洪水溢出,淹没大片农田。

  为治理静海一带水患,乾隆十年(1745)拨出专款,修筑了从茁头到今天津西站一带长84里的河堤。三十二年(1767)春,河堤又向西续筑到文安县的三滩里,长18华里。这道大堤,是乾隆治理东淀的骨干工程,名叫格淀堤。

  格淀堤续筑的当年,乾隆检阅河工。在今王口镇茁头村附近,他看见大堤雄峙东淀南侧,兴致陡然高涨,便挥笔写下了“咏格淀堤”诗并刻碑纪念,记述了工程简况和喜悦心情。

  乾隆最后一次到静海,是在退位的前一年。1794年4月,他以84岁高龄,专程到静海巡游。地方官员为了接驾大事铺张,在杨芬港(时属静海县)特备龙舟,并进呈什样杂技等。乾隆认为过分奢靡,表示要屏绝浮华,广施恩惠,并拨银3万两,以赔偿民间的损失。

  说完乾隆,再顺便提一下他的爷爷康熙。据《清实录·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一生也是5次巡游静海,到过陈官屯镇的邹家嘴、沿庄乡附近的子牙河、静海县城、子牙镇附近的子牙河以及陈官屯镇等处。

  静海的乾隆传说,有一些很可能是人们把康熙的故事安排到了乾隆身上。例如传说中“乾隆皇帝拜倒静海城隍”,可乾隆一生从未进静海县城,只有康熙才到过这里。再如“乾隆皇亲庄(今称大皇庄)认干女儿”的传说,乾隆只到过静海的格淀堤、台头行宫和钓台村等地,倒是康熙巡视时曾路过皇亲庄一带。如果这个传说确有历史背景,也只能是康熙的事。(王敬模)

  稿源: 北方网—今晚报   编辑: 王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