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梦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8-05-04
 常常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非常简单:除了当学生就是当老师,现在也做了家长。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想,在我们每位教师心中,都有过要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就像我们的孩子,都有过要做一名好孩子的愿望一样。都说教师的大爱,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如果我们是家长,我们的教育也许会少许多功利,我们的课堂将会着眼于孩子们的终身发展。

假如每个学生都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事做。为了保证课堂进度,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教师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多样性,课堂经常以与部分学生的对话来掩盖对多数孩子的漠视。我希望教师能有宽广的视野,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不让一个孩子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更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他们都有事做,都能把事情做好,过上充实的课堂生活。

假如每个学生都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敢讲话,“我的学堂我做主”。教师能鼓励每个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在孩子们阐明观点或发表看法时,教师能认真倾听,即使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也能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犯错权,绝没有满不在乎的神态,更不能粗暴地将他们的发言打断,能和颜悦色地听他们把话讲完,以增强他们对学习主体的认知和理解。对于值得肯定的见解,能毫不吝啬地赞赏,千万不可求全责备。对于不常发言的孩子,教师也能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讲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说下去,让他们在观点的阐述中懂得参与就是成功。

假如每个学生都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会思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时常遭遇现实的挑战,是因为我们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怕学生学不会,考不好,以为只有自己讲得多,强调得充分,才能让他们记得牢,经得住考试。过分看重结果,往往会让我们的课堂只有知识,没有思想。没有思考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真正觉醒。我们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结果上,更不该越俎代庖。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明察他们的学习感情状态,给他们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发现,积极思索,大胆质疑,深入研讨,理性辨析,让他们在获取方法、感悟技巧时,养成批判精神,形成创新思维。

假如每个学生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希望和孩子们共同享受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淡化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任由孩子们率性学习。作为教的主体,教师不能一味地按教学计划行事,更不该视师生合作互动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于不顾。我希望教师能有强烈的课堂创造意识,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生成点,巧妙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或适度点拨,让孩子们深层感悟,或抓住契机,让他们深入探究,或触类旁通,引领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让课堂在不断生成中妙趣横生,师生智慧碰撞中的共同成长。

现在,我们走在课改的路上,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收获很多。我们已经看到了孩子们身上那些可喜的变化:课堂上,他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愿意积极地表现自己,每个人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虽然,课改路上我们仍有许多困惑,仍有许多困难,但是它正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感谢课改,它让我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如果你有梦想,请不要让他落上尘埃,只有经常翻晒,我们才能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行!(山西省阳城县北留完小 付淑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