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朗读 桃花溪

 zzm1008图书馆 2018-05-04
傅氏祠堂 2017-10-12

导读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这首诗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有声朗读

00:00 / 00:00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赏析

诗人在作品中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对渔人的询问,流露了对桃花源的向往及希望隐逸的追求。

“隐隐飞桥隔野烟,”作品开篇从远处着笔,写远景。远处深山幽谷,烟雾缭绕,透过烟雾,那横跨在峡谷之上的“飞桥”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宛若在空山云雾中腾空飞起一样,使读者仿佛走进了一处幽远、神秘、朦胧、虚幻的神仙境地。这一愿景,不仅烘托了作品的整体意境,在结构上也起到了一个由远及近的领起作用。

“石矶西畔问渔船,”这是一句近写,写眼前桃花溪中的“石矶”,写“石矶西畔”的渔人。这一近写切入了主题,引出了诗人询问桃源洞的对象。问桃源洞口所在,当然最好去问当地撑船打鱼的人,于是把笔墨落在了“石矶西畔”。再看看“问渔船”三个字。“问”字,首先把诗人自己投放到了诗人自己构筑的诗画之中;“渔船”,问的对象,撑船打鱼的人。引出了诗人自己,也引出了打鱼的人,构筑了一幅问询交流和沟通的活的画面。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从“桃花尽日随流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悠悠流淌的溪水,倒映着两岸灿若云霞的桃林,飘着缤纷不断地落英,渔人荡着悠悠的小船,那渔人一定应该知道桃源洞口在什么地方吧?于是诗人问船夫:“洞在清溪何处边?”渔人没有回答,诗人也没有说洞口的所在之处,能听到的仿佛只有诗人的问询声清溪之上,在峡谷之中回响。桃源洞,在晋诗人陶渊明那儿是个谜,在张旭这儿依然还是个谜,然而,就是这个千年不解的虚幻之谜,留给了世人无尽的遐想和美好的向往。

在写作艺术手法方面,诗人采取了形象描绘的方法,向读者描画了一幅清新、幽远、神秘的画面,全篇寄情于景,意趣盎然,含蓄清远,回味无穷

作者介绍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责任编辑:傅氏祠堂

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