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汉高祖刘邦在平城被匈奴围困,提出以"和亲"的办法缓和与匈奴的关系以来,"和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中原王朝笼络周边民族政权的重要方式。虽然从政治的角度讲,"和亲"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拉拢和亲对象的作用,但是和亲公主们的个人命运,则无疑是悲惨的。其中,唐朝的"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的命运,则是其中最悲剧的。 唐玄宗时期,边防形势十分紧张。西面的吐蕃,东北的契丹、奚,西南的南诏、西北的突厥等,从四面八方给唐朝施加压力。唐朝一面在边境设置十大节度使,重兵防守,一面又以和亲方式怀柔东北的契丹、奚两大部族,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吐蕃。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便在这一时期嫁给了契丹、奚族的首领。 唐玄宗天宝四年,契丹大酋长李怀节归顺唐朝。唐玄宗下令将自己的外孙女独孤氏封为静乐公主,出嫁契丹。静乐公主出身不凡,她的母亲是唐玄宗之女信成公主,其父亲则是唐朝贵族门阀出身的独孤明。 在静乐公主出嫁的同时,唐玄宗又将自己的另一个外孙女杨氏封为宜芳公主,和亲奚族大首领李延宠。杨氏同样出身高贵,其父亲是隋朝皇族后裔杨说。 在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之前,唐朝已经与契丹、奚多次和亲,和亲过去的公主们地位尚可。不料,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出嫁仅仅半年,就形势突变。 唐朝和亲契丹、奚的目的本来是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但是,这一政策却与时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的利益相违背。在野心勃勃的安禄山看来,只有唐朝与契丹、奚发生战争,才能迫使唐朝中央不断增加给东北边军的投入,强化他的个人势力。于是,安禄山便无端挑起冲突,不断发兵攻击契丹、奚,大肆掠夺其财物。 安禄山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非常昏庸。本来安禄山的行动是违背唐朝国策的,但是安禄山却宣称其行动是开疆拓土的壮举,这恰好迎合了唐玄宗好大喜功的心理。于是,唐玄宗竟不顾公主安危,丝毫未惩戒安禄山,反而嘉奖。契丹、奚看到唐朝如此作为,便联络起来一同反唐,为了坚定其部下的反叛决心,竟然将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两人杀死祭旗。 契丹人 就这样,年仅十六七岁的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远嫁异族仅仅半年,大好年华便香消玉殒了。 而唐玄宗也为其昏庸付出了代价。由于与契丹、奚的战争,安禄山的地位职权越来越高。天宝十年,安禄山率兵进攻契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唐玄宗不但不惩处,反而又为其调拨了数万精兵及战马,不断吃败仗的安禄山手下兵力却越来越强,最终反叛。大唐盛世就此落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