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梧竹幽居

 曾子倪图书馆 2018-05-04
梧竹幽居亭草书额:
                        梧竹幽居
    译意:在梧桐和竹子掩映下的幽静居处。
    简析:抒情写景式题咏。取唐羊士谔《永宁小园即事》诗句意,云:“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园北植有慈孝竹、梧桐、枫树。取意唐诗,诗意浓溢。秋天,桐花乱洒,翠叶萋萋,枫叶吐红。微风拂动竹梧,如细雨沙沙轻落,婆娑月光掠过,疏影斜洒,如烟似雾,多么美丽怡人之境。竹梧向为人们所喜爱。梧桐广叶青阴,繁花素色,凤凰非梧桐不栖,“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梧桐被看做是韵雅圣洁之树。竹向有刚柔忠义之称,居必有竹,以陶情励志,爽清气息,故晋有竹林七贤,唐有竹溪六逸。看到韵雅圣洁的梧桐,面对翠竹楚楚娟娟的劲姿雅志,令人清爽恬静。
    
梧竹幽居隶书对联:
                      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译意:清风爽身明月增辉,智者爱动则观看流水,仁者爱静则欣赏丘山。
    作者:赵之谦(1829~1884)撰书。之谦,字掬叔,一字益甫,又号梅庵,更号悲盒,晚号无闷。浙江会稽人,咸丰举人,官南城知县。书法受邓石如影响,又参以隶书、魏碑,善于将森严方朴的北碑,用宛转流丽的笔行所无事地写出来。
    简析:写景抒情兼融哲理的名联。上联用清风明月借指大自然的无限美景,并揭示了自然景物对人精神的陶冶作用。下联实际脱化于《论语·雍也》篇孔子的一席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反映了儒家审美的心理特点。自然山水影响人们的气质和性格,而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喜悦也是不同的:喜欢活泼流水的是敏捷好动的智者,喜欢稳重丘山的则是敦厚好静的仁者。联语既道出了粼粼清波、磊块假山的动静对比,还借入了大自然的清风明月,构成虚实相济的迷人意境。

来历与寓意

该亭取名"梧竹幽居",据说是吴语"吾足安居"之谐音,意思是自己有这么一座幽静舒适的亭园,足可以安享度日了。其实梧、竹都是至清、至幽之物,古人认为"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如《晋书·苻坚载记》说:当初因长安有童谣"凤凰凤凰止阿房",苻坚就"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待之。"《魏书·彭城王勰传》亦记载,北魏高祖孝文帝在金墉城升堂,见堂后梧、竹并茂,就问彭城王勰:"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今梧竹并茂,怎么没凤凰到来呀?"所以梧、竹并植并茂,意在招凤凰。而凤凰是一种"灵鸟,仁瑞也。"


简介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亭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提。"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法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两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梧竹幽居"最宜夏秋,一是梧、竹被称为消夏良物,梧、竹相互配植,以取其鲜碧和幽静境界。秋梧一叶知秋,竹之"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红楼梦》),亦最宜秋月。明代陈继儒说:"凡静室须前栽碧梧,后栽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以开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是庭院中最不可少之物。二是"梧竹幽居"亭外的古枫杨,夏日绿幄周匝,荫浓如盖,一片清凉世界。三是亭侧的夏天荷池,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的莲叶,有风既作飘 之态,无风则呈袅娜之姿;而当菡萏成花,则娇姿欲滴,香远益清,真可谓是消暑的绝佳妙境;自夏徂秋,荷生莲蓬,蓬中结籽,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别具韵味。因此,现在将亭名的出典,取自于唐代羊士谔的《永宁小园即事》诗的"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句意,其与"梧竹幽居"的立意和周边景物,疑为不合,似有不妥之处。

 梧竹幽居 位于拙政园中部水池东端,为一正方形平面、单檐四角攒尖顶(即方锥形顶)的亭式建筑,始建于清代。亭背枕分隔园东、中部的复式长廊,西临大池,北有小曲桥通池中山岛并隔水与绿漪亭互为对景。与一般园林亭榭相异的是此亭以墙代柱、四边围有白墙。为便于赏景及室内外之沟通,在四壁方墙上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坐亭中心石凳外望,景色面面不同,颇似观赏古代团扇山水画。要是从亭后长廊透过小筑双重圆洞看池上景色,环环相套极有趣味。亭侧原广栽梧、竹,其得名也源于此。梧桐叶杆皆鲜碧可爱,又传凤凰非高梧不栖,故古园栽植极多;竹乃岁寒三友之一,为古代士人极喜爱的造景植物。此处上有蔽日之高梧,下有“风尾森森,龙吟细细”之翠竹,环境甚为清幽。亭西为这一景点的主景面;池南为面水的远香堂、倚玉轩等主厅,加上耸立于湖石山上的绣绮享,泊于水中的香洲等,堪称亭台掩映,楼阁依稀。而水池北则是一片莽莽苍苍、青翠欲滴的两座岛山,极富自然之野趣。清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曾有诗赏曰:“碧槛红栏屈曲成,海棠含雨近清明。半池雪霁水微绿,坐看野塘春草生”。南北两岸的不同景色是园林设计上“自然”与“人为”极成功的对比。景点的构思立意层次较高,设计者借助于题对等文字景观将其深层意蕴传达给游赏者。亭内悬有文徵明书的“梧竹幽居”匾额,点明了周围的环境美特点。在面池的西向墙上,又挂有署清末著名书画家赵之谦题识的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不仅道出了粼粼清波、磊磊假山的动静对比,还借入了大自然的清风明月,构成了虚实相济的迷人意境。

东面可看到漏窗、红灯笼,象征着冬景。


西面是荷花和翠柳,代表着夏景

南面是白墙和白皮松,代表着秋季

北面是青翠的竹子,代表着春景


                                                         

梧竹幽居

 


    月的姑苏水城不时地被那临近的秋雨,紧裹在那梦幻般的迷蒙烟雨中,远观近看都仿佛是一幅古朴甬长的水墨画,时而若隐、时而若现,亦宛若仙境中的琼台瑶阁……岁月的变迁没能洗却历史遗留的痕迹;弹指挥间,融进千年沧桑年华;蓦然回首,已在时空隧道轮回中……

 

    当繁华落定,心已静然独品江南奇景时,满目春色将疲惫身心洋溢;当满池荷花摇曳妩媚身姿,含笑俯首迎向你时,已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温暖;当置身于这江南清幽一隅时,早已身轻心净;当晨雾在晨曦中将我轻拥时,更觉心灵的抚慰……

 

    依旧的青石板桥、依旧的曲径回廊、依旧的莲花碎步,只是心有所属,人已他乡。身心在那温婉、悠扬的丝竹声中沉醉、灵魂在那久远、浓郁的文化气息中洗礼;视觉再次认证了红墙瓦黛的百年沧桑、千年轮回,再次感受别闻名遐迩的姑苏园林——拙政园的魅力所在……

 

     透过轻纱般的晨雾,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座以融四季美景、建筑风格为一体的梧竹幽居。它高雅诗意,气质非凡,堪称园林风雅之冠。梧竹幽居的外形呈四方形,四角尖顶,飞檐翘角,立于池边,幽径回廊,围有一亭,外方内圆,突显了天圆地方、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哲理,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规律。

 

    梧竹幽居的四方月门,玲珑通透,四面观景,近水远山,拥入怀中;四季美景,如诗如画,粉墙瓦黛,花窗掩映,长廊迤逦,湖光山色;红裳翠盖,翠竹生机,青桐傲然,刚柔并济,高雅脱俗,令人望而止步,浮想联翩……

 

    亭中的两侧有对联为她作证:“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更有诗曰:“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可见,梧竹幽居有着自然空间的灵动、有着人类创造的智慧;梧竹幽居因了她的灵性而使她的意境更隽永,也因了她的自然而使她的美誉更传奇。

 

    此时,晨雾渐已散去,曦阳带着笑脸向人们致以友好问候,阳光中的梧竹幽居更显她的品质与高雅,淡了沧桑,浓了新颜……丝竹声将思绪收回,梧竹幽居将心收住,我用目光告别,留下脉脉柔情……再见,梧竹幽居,再见,旧地新游的感慨,我会想你,我会再来,重拾儿时的记忆……

             

               旧地重游——梧竹幽居

 梧竹幽居
                 

                   爽借清风明借月
梧竹幽居

                      动观流水静观山
 


               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


七绝 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碧梧修竹粉芙蕖晚翠朝丹漫野墟

远塔清从深处立,借来梵影点幽居

                                (平水韵,平起入韵,六鱼)

 

注释:

(1) 芙蕖,即荷花。

(2) 晚翠朝丹,即晚翠晓丹,位于梧竹幽居亭南侧的假山之巅有绣绮亭一座,内悬“晓丹晚翠”额,晓丹指山上的牡丹,晚翠指山麓枇杷园内的枇杷。

     野墟,指山野之地。此处指梧竹幽居亭附近古木参天、水面上翠擎满目,形成浓郁的山野氛围。

(3) 拙政园之西有大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作为背景借入园中,为古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之佳例。 

网友所拍梧竹幽居亭前远眺北寺塔之春夏秋冬四季照片

七绝 <wbr>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七绝 <wbr>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七绝 <wbr>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七绝 <wbr>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网友所拍梧竹幽居亭春夏秋冬四季照片

七绝 <wbr>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七绝 <wbr>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七绝 <wbr>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七绝 <wbr>题拙政中园梧竹幽居亭


拙政园中园之梧竹幽居(中华新韵)

幽居临水静离尘,轩榭亭山入各门。
四壁圆通通美景,一亭方正正凡心。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前面的围墙将拙政园的东花园与中花园分隔开来,围墙两边均有长廊。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东花园内的长廊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连接湖上小岛的石拱桥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是园内唯一的一座石拱桥,其它均为石板平桥。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进入园内中部的中花园,有一座石板平桥。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中花园园内全景
有山有水,亭台楼阁,样样齐全。夏天来这里,湖上开满荷花。
“园内借景”(借北寺塔景),初看以为塔是园内景色,其实不然。
“借景”是苏州园林造园时一种常用的手法,拙政园内的借景在苏州园林中是最成功一例。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梧竹幽居亭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是一座四方亭,亭内四周均有圆门洞一个。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梧竹幽居亭内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石板平桥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S型曲桥,通往湖中小岛。
岛上有亭两座,长方型亭子叫雪香云蔚亭,六角型亭子叫待霜亭。

姑苏风光 <wbr>- <wbr>难得清静拙政园之石拱桥及梧竹幽居(五)绿漪亭,位于中花园内的东北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