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繇小楷-练习定力

 风云二书馆 2018-05-04
(2012-04-24 21:05:32)

近来诗性大发,作诗不少,忘了谈书法了,今天继续:)下面要谈到的是与章草平行发展出来的楷书。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楷”取书写楷模之意。初期的楷书和成熟的章草、汉隶,是共同源自篆隶简化演变的结果。与前面讲的由隶到草的演变相似,楷书也是去尽隶书的波挑隶意,而中和隶书的横放纵收和篆书的纵放横收的特点,成为方正的字体,所以又叫正书。楷书的出现,可以算作汉字书体演变的终结。

 

在汉魏晋的楷书发展初期,还没有出现过多笔画的起收修饰,主要看到的是结字的方正,笔画的平直等等的变化。代表人物有钟繇和王羲之等等。汉代和魏晋时期的书法注重气息,楷书虽没有草书的牵连,书写不快,但还是增加了各个方向的勾画,以强调气息,这是楷书新增的笔画。(要注意,篆隶中的笔画是没有勾的。)

 

到了唐代,楷书书体早已成熟,书家辈出,在结字、用笔和修饰上各有特点,很多书家的楷书都曾作为国家法定书体。

 

由于唐楷把楷书的修饰很多都规范到了极致,若是练习结字的美观,唐楷为最佳。但若是要练楷书的活,还是要回到魏晋时期,去感受楷书的变化。如前面我们谈过的张猛龙,就属于这个时期的楷书。

 

考虑到已经有隶书和张猛龙的基础,又有必要从章草的临习中缓和一下书写速度,专门练习一下定力,这里我推荐要临的碑帖,主要是钟繇的小楷《宣示表》、《荐季直表》等等。

 

[转载]【廿五】钟繇小楷-练习定力
《宣示表》

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与曹魏皇室关系密切,而且在政治和军事上功勋卓越。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更是赫赫有名,他是中国书史之祖,并首先确立了楷书这一新书体,而其书论也对后世影响巨大。

 

钟繇的小楷,已较规范,省去了很多隶意,笔画较细,多处已有勾画,(有部分勾画的位置是与我们常见的唐楷不同的),但笔画和结字十分收敛稳重,修饰极少,是练习定力的好范本。

 

[转载]【廿五】钟繇小楷-练习定力
《荐季直表》

临习小楷,基本上需要大家坐下书写,但同样要求身体的协调:正坐,腿平放,上身与站立时一样的姿势,力从椅面来,后背不要靠椅背,手臂不可撑在桌上,否则用力偏倚,练多了伤身。

 

右手臂同样要求悬腕悬肘,若是实在悬不起来或是控制不住,可用左手臂枕右手腕,但右手臂的腕和肘一定要虚靠,不可用力压,否则无法灵活运笔,也练不到定力,还可能乱动手指,写出的字就无力。要知道,如今的伏案写字,是到唐宋才出现的,魏晋时期,没有齐腰的案台,都是盘坐于地或“床”上,左手拿纸悬空(当时的纸质很硬的),右手悬空书写。

 

在临习小楷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稳稳的行笔。你会发现,为了写出稳定的笔画,你不得不屏住呼吸,虽然极力放松动作,但写完一笔才感觉真正放松。我就是在这时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如何影响书写的气息节奏。

 

刚开始悬肘练的时候,手臂肯定会很累,就像多年不运动的人突然运动,会有数日觉得手臂酸痛,这是正常的,练习多了就能控制了,这就是定力。

 

书写时也不要怕抖动控制不住而去绷紧肌肉,使得书写困难,笔画僵硬,而要看到笔画因控制不住而出现的抖动,到定力足了,能控制了,也就自然能写直了。当然,运笔一定还是前面讲的用肘行笔,所有动作都由肘来带动,而不要出现手指上的小动作,否则练不到定力。

 

在初临的时候,对字和笔画不熟,若是在字的中间写完一笔要看帖,就要将笔尖定在收笔处,看完贴,再往下写,而不要提笔放松去看帖。这也是定力。当然,这样的看帖,很可能自己的手不由自主的移动,没关系,只要在视线离开笔尖后还想着笔尖,练多了自然就不会移动了。

 

还要强调的是,起收笔的所有动作一定不要忽略,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否则一眼就能看出笔画的问题。

 

这样练小字,定力提升的感受是最明显的,若是坚持临习,每周都会感觉控制力更强了。一两月后,你或许会感觉手上的力量增强不少,而且稳定而放松。这时,你大可回去再临篆隶和张猛龙,会发现容易放松了,却不再有以前的抖动,中锋也较容易控制了。

 

至此,最基本笔法和功力已经练到,初学临碑所能学的东西也就如此。随后要进入临帖的阶段,要练的就是气息节奏,和笔画的变化修饰,着重是在用。这时应该已经养成正确的书写动作习惯,而不再需要着重去练习基本动作了。

 

当然,临帖以后,对书写过程又有不同的认识后,再回过头来临以前临过的碑,肯定又有新的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