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郓城的《汉留侯墓碑》

 雲泉 2018-05-04

汉留侯墓碑

吴鸿章

光绪十四年春,余宰寿张县。甫下车,闻邑南五十里有汉留侯墓,因命驾焉。察其地,去陈不远,侯陈州人,葬此无疑,思有以志之。夫余本末学,不足以识侯,而其功烈赫,照人耳目,又无烦数。第尝考诸史,其未遇也,志在复仇,散千金之产求壮士剌秦。洎乎天下平,四海一,争功者方且请爵而未厌,而侯独退然辞三万户而不居,杜门不出,谢绝宾客,籍非其心之磊落光明有以见其大焉,能视富贵如敝席哉。人慕其功,吾取介矣。乃或者谓,侯,韩臣也,始终一为韩而已。秦灭韩,秦其仇也,秦不灭而侯不去。项羽杀韩,成其羽仇也,羽不死而侯不去。一旦功成而退中,飘然远引,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自是君身有仙骨者。而谓侯知进退则可耳,若此数语者,特侯之自言以深明其无求富贵之心,非实有其事也。不然,侯卒于惠帝六年,史册俱存,坯土无恙,而人言啧啧,是亦爱贤者之过也。用泐诸石,并赘以诗,以志钦佩之意云。诗曰:伟哉汉留侯,出没犹神龙。破产散千金,辞禄谢万钟。名业虽灿然,无加淡泊胸。贤者已云逝,空留马髻封,我来拜墓前,咫尺难相逢。平沙白草寒,想像当年容。

钦加同知衔知寿张县骊城吴鸿章拜撰并书

光绪十五年冬月吉旦

注释:

此碑在郓城县侯喉集子房墓村,该村位于郓城西北20公里。据说,张良死后,其子辟疆将他葬于寿张县城南六十里处。名曰:“汉留侯墓”。张氏家祖为表纪念,用其字以“张子房”名村,后村名又改为“子房墓”。子房墓村历史上属寿张县,1947年后划归郓北,后又并入郓城。子房墓属古寿张八景之一,清代《寿张县志》将《留侯墓碑》碑文收入,理所应当。《留侯墓碑》原在子房墓村东北约二华里处,后因处在临村地界,经张姓族人商议,迁往村西南约四华里今址了。作者吴鸿章撰此碑记时,任寿张知县。据梁山学者刘勇先生讲,此碑文字系今人据《张氏族谱》所载文字而刻立。清光绪《寿张县志》收录了本碑记,此稿系卢明自《寿张县志》录入。其中“杜门不出,谢绝宾客,籍非其心之磊落光明有以见其大焉,能视富贵如敝席哉”数句,根据张氏族谱所载《颂始祖墓碑志》补入。

退然,此处取谦卑、恬退之意。

杀韩:此处当指项羽杀韩王成。

译文:

在大清光绪十四年的春天,我到寿张县来当知县。刚到县里,便听说县城之南五十里的地方,有汉代留侯张良的墓,所以,便准备了车马前去观看。考察后感觉,这片地方离陈州不远,而留侯张良便是陈州人,那,张良葬在此处,应当是没有疑问的了,我便想为张良记点什么。

我学问不高,不足以深刻理解张良。但留侯张良的功业赫赫,照耀人的耳目。我曾查考史书,张良在未被黄石公、刘邦发现知遇之前,一心想着复仇,散去千金而招募人去剌杀秦王赢正。等到天下平定,四海统一的时候,争功者正在不厌其烦地想封官进爵,张良却独自退后,辞去刘邦给的食邑三万户的封爵,杜门不出,谢绝宾客,这说明他的心磊落光明,能视富贵如用过的破席。人们仰慕他的功德,我有不太一样的看法。或许可以这样说,张良本是韩国的贵族,他的作为,不过是自始至终为了韩国罢了。秦国灭了韩国,秦国便是张良的仇人,只要秦国不灭张良便不会离开。项羽杀掉韩王成,项羽使是张良的仇人,项羽不死,张良便不会罢休。一旦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张良便辞去朝里的职务,飘然远去,远离人世间的尘俗之事,跟着赤松子之类的神仙远游,自然说明他身上本来就有仙骨。如果说张良深知进身与退隐的道理是可以的。如果仅凭只言片语便说张良有不求富贵之心,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不然的话,张良死于汉惠帝六年,史书关于他的记载也都存留着,他坟上的土也还没有低损,人们却盛赞他不求富贵,这也是爱贤良之士爱过头了。

因此,我便把自己的这番观点,刻在石碑上,并且还在结尾处写了诗,以表达我对留侯张良的钦佩之意。诗是这样的:

伟哉汉留侯,出没犹神龙。破产散千金,辞禄谢万钟。名业虽灿然,无加淡泊胸。贤者已云逝,空留马髻封,我来拜墓前,咫尺难相逢。平沙白草寒,想像当年容。

山东郓城的《汉留侯墓碑》

汉留侯墓石碑,“汉”、“留”及半个“候”字为咸丰年间老碑,其他为后补

山东郓城的《汉留侯墓碑》

汉留侯墓石碑立碑年代(本稿图片由梁山刘勇先生提供)

山东郓城的《汉留侯墓碑》

依据《张氏族谱》刻的带有吴鸿章文章的石碑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