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金: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

 zgj幸福书斋 2018-05-05

霍金出生时,恰逢伽利略去世三百周年,霍金去世时,又恰好是爱因斯坦的生辰。三位科学巨匠,由于时空与距离的阻隔,他们之间也许并不相识,但是他们的生命轨迹却可以穿越时空的距离,彼此交融。光是这一点,就颇具传奇色彩。或许,这可能只是历史一次轻描淡写的偶然安排,但是在这次安排之外,却好像早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些什么,无法更改。

巨人诞生

霍金在伽利略去世三百年后诞生,这样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让人们觉得霍金日后从事宇宙学的研究,是顺理成章的。后来,霍金在自传《我的简史》中这样调侃自己,“我估计这一天出生的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但我不知道他们之中是否还有其他人后来对天文学感兴趣。”当年一定不会有人想到,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男孩,却在以后的日子刷新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孩提时的霍金也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喜欢玩具,和各种模型。但与众不同的是,别的孩子都喜欢玩一些已经被设计好的游戏,而霍金却热衷于亲自制作飞机模型和轮船模型,并且爱好于创造一些极其复杂的游戏。比如,生产不同颜色产品的工厂、运送产品的公路和铁路,以及股票市场。还有一种战争游戏,可以在包括4000个方块版上玩。霍金设计的游戏有多么复杂,不言而喻。霍金的母亲曾这样评价霍金:“很难想象有人能够向他那样着迷。但是,我觉得这种游戏之所以能够吸引他,就在于它被设计得十分复杂。斯蒂芬的思想是复杂的。”自童年起,霍金就表现出这样与众不同的一面。小时候,他喜欢设计复杂的游戏,而长大后的他,则爱上了破译更加复杂的宇宙。

不假思索地去接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写好,只要按照规则走下去就可以轻易地到达终点。真正困难的是,在毫无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以一己之力去创造一个新的事物。这一点,即便是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很难去做到的。因为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去接受那些已经拥有的,而不是抛下一切顾虑,去追寻那些未知的东西。已知代表着安全的舒适区,而那些未知的事物却宛如布满荆棘的丛林,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相比起迎难而上,我们似乎更喜欢躲在自己安静的舒适区里毫无压力地安稳度日。终日走在这样的路上,虽然一路平坦,却注定了永远不会有鲜花盛开。年少时的霍金偏偏不喜欢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而是迎难而上,去创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世界。当他沉醉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当中时,内心一定是无比快乐的。这种敢于创造的独特思维方式,也在霍金以后的科学研究当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轮椅上翩翩起舞

霍金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是牛津大学的医学高材生,常年从事于热带病的研究。而母亲,曾经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因此,霍金能够进入牛津大学学习,自然成为了两代人共同的期望。十七岁时的霍金,不负众望地顺利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十七岁,就能够进入这样的顶级学府学习,可以说是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霍金在大学里继续自己的研究,同时还加入了赛艇社,结交了不少朋友。然而,命运似乎觉得这个年轻人缺乏历练。于是,它给霍金出了一道没有答案的考题。21岁的霍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是却因为医生的一纸审判而陷入了阴霾之中。医生鼓励他继续进行研究,不要放弃学业,可却又告诉他,他的生命只剩下了最多两年的时间。那个医生当年一定不会想到,原本最多只能活两年时间的霍金,却轻松地打破了他的预言,并且活得自得其乐。

21岁,一个像诗一样美丽,又让人充满了无限遐想的年纪。而这时的霍金,却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绝症。无论是谁,都会无法接受。就像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得那样,“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到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大多数人在面对无法克服的突发状况时,都会感到恐惧、失望、而后是绝望,最终选择自暴自弃。霍金也曾经有过那样的一段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喜欢上了音乐家瓦格纳的作品。因为音乐的旋律,符合了他当时的心情。在那段时间里的霍金,其实内心也是相当悲观的。庆幸的是,霍金并没有一直在这种灰暗的心情里消沉,而是从中逐渐走出。他在这一时期顺利完成了学业,还进入剑桥大学求学深造。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和一个叫简的姑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后来他的病情持续恶化,只能被禁锢在轮椅之上,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自理。还有几次惊险的死里逃生,最后还失去了声音,只能通过电脑语音合成器发声。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科学研究,没有放弃过要继续和命运抗争的决心。有的人,活着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毫无无疑,霍金就是那道风景。

霍金的身体虽然被禁锢在轮椅上,可是他的心却依然是自由的。他甚至在一次聚会上,伴随着音乐而旋转轮椅,在旁人看来,就好像是他在翩翩起舞一般。我想,或许轮椅可以禁锢他的身体,或许命运以为它所做的一切能够轻易的打倒它面前的这个人,但是它错了。在命运的百般刁难面前,霍金依然可以活得如此潇洒。霍金的残疾程度是罕见的,可是他面对生活的乐观也是罕见的。疾病改变了霍金的生活,让他比常人面对更多的困难,可是,它却无法改变霍金的内心,他的内心依旧闪烁着自由的光芒。所以,即便是他坐在了轮椅之上,依旧可以翩翩起舞。一个人,是要有怎样的乐观,才能够这般坦然的面对一切苦难?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时,往往会选择逃避。我们总以为,用被子蒙起头好好睡上一觉,或是来个一醉方休,第二天一切都会变好,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第二天清醒之时,事情并没有丝毫的进展。我们因为害怕去面对,所以一再地逃避,可是逃避难道就真的意味着可以不去面对吗?不是,逃避只是我们给自己无中生有找的借口罢了。霍金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从未逃避,而是用自己的乐观与坚强让一切苦难被这种巨大的力量稀释。如果21岁的霍金选择了逃避,那么他一定不会成为那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人们所记住的他,只不过是一个一生碌碌无为的人。苦难和不幸,可以在一瞬间打垮一个人,但是它不可能打垮所有的人。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永远不会被打垮,只会变得更加强大。既然我们不愿意被打垮,那为何不据理力争,而要缴械投降呢?生活不过就是如此,就像霍金说得那样,“永远不要绝望。”

最有趣的科学家

在我们的印象里,科学家应该是严肃的、是不苟言笑的。而霍金,却恰恰与此相反。他的很多张照片里,都是他微笑的表情。他的笑容就像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的笑容,不加修饰,却很真实,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里写过这样的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谁又会想到,这个举世瞩目的科学家,虽然是科学上的巨人,而在科学以外,却单纯的像个孩子。

霍金在1975年提出的黑洞蒸发理论,即通常所说的“霍金辐射”。如果将量子理论也计算进去,霍金发现黑洞并不是完全“黑”:它会向视界外辐射光子和少量带质量粒子,黑洞的质量随之逐渐变小,蒸发速度越来越快,最终灭亡。可是,普雷斯吉尔则坚信在量子力学机制下,信息不会消失。于是,两个人打赌,赢家从输者那里拿到一本他想要得到的百科全书。2004年7月,在都柏林举行的国际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大会上,霍金当众作了一份关于信息不会被黑洞毁灭的报告,通过复杂的拓扑计算推翻了他近30年来的判断。他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向普雷斯吉尔送上一本2688页、重达7公斤的棒球百科全书,里面记录了16000名职业棒球运动员的生涯。虽然打赌输了,但是霍金却始终坚信,普雷斯吉尔什么都没有得到,他所得到的只是一堆百科全书的灰烬罢了。

霍金的目光绝不只限于科学研究中,当你真正的走进他,你就会发现,虽然他一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坐在轮椅之上,可他的生活却要比我们绝大多数人还要精彩得多。1992年霍金首次“触电”,在《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与扮演牛顿、爱因斯坦的演员一起打牌。后来,霍金客串了美剧《生活大爆炸》。霍金依旧扮演自己,他在剧中的一句“又一个晕倒粉”,本色演出了他的腹黑属性,也让粉丝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此外,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和《飞出个未来》中,霍金亲自参与了配音工作。同时,霍金还创作过歌曲。1994年,他利用电子发声器,和英国摇滚乐团Pink Floyd合作录制了摇滚作品“Keep Talking”。在Pink Floyd后来的专辑The Endless River中,他也曾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参与其中。一部《时间简史》,更是让霍金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畅销书作家。即便很多人都读不懂这本书的内容。可是,他们还是想去买这本书,仅仅只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霍金。是的,霍金并不是影视明星,可是他早就已经成为了大众偶像。2016年4月12日,在霍金开通微博当日,就吸引了数百万的粉丝关注。短短几天时间,这个大洋彼岸的科学家,就成为了中国的新晋网红。

霍金的人生是不幸的,在最美丽的年华里,患上了最残酷的疾病。可是,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发光发热。他的人生虽然跌宕起伏,却依旧精彩异常,甚至还完成了很多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情。时至今日,他仍然是很多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他的故事还在被更多的人所阅读,他依然鼓励着很多身处困境中的人不断向前。

2018年3月14日,霍金离开了这个世界,前往他所挚爱的宇宙,化作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星辰。他用一生的时间去守护那片夜空,这一次,就让我们来守护他吧!当夜幕降临,你抬头仰望夜空之际,如果你看到在那遥远的天边,有一颗星辰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请你一定不要忘记,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人,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你所看到的这片星空。

[版权声明]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24小时之内删除。

别忘了关注我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