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前沿 | 同济全球首创胃癌“膜解剖”手术,外国专家组团打飞的也要来!

 昵称iuU2E 2018-05-05

胃肠肿瘤是最常见的健康杀手,手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多、手术后癌细胞扩散转移隐患重重……如今,同济医院全球首创基于“膜解剖”和“亚微外科”理念下的3D腹腔镜胃肠道系统肿瘤根治术,将这些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全部解决。


德国专家组团到同济观摩手术

4月26日上午,7家德国医院外科专家在同济医院观摩了基于“膜解剖”和“亚微外科”理念下的3D腹腔镜胃肠道系统肿瘤根治术。湖北电视台全程直播解读手术。




两周前,50 多岁的王女士因上腹部疼痛到同济医院就诊,做胃镜发现了胃部肿瘤,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


与传统手术方法不同,胃肠外科主任龚建平教授的手术路线并非按传统解剖所述的一条条沿着血管和器官所划出的直线,而是穿梭在器官边缘“膜”与“膜”之间,顺藤摸瓜般找到需要切除的肿瘤及其边界,将膜及其包裹的肿瘤连锅端。


湖北电视台全程直播解读手术

龚建平教授接受采访


三个小时,龚建平教授就彻底切除了胃部肿瘤,丝毫不伤周边组织,无需止血纱布和血液吸引器,零出血就摘除肿瘤,犹如庖丁解牛一般娴熟而干净。“Perfect!”手术一结束,现场观摩的国内外专家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2018德国柏林结直肠外科创新及新技术国际会议会议主席、德国瓦德弗里德医院罗兰·舍勒教授在现场观摩了手术后,谈到:

“这次我们是专门从德国来参观的。在德国3D腹腔镜下完成这么复杂的手术是很少的,我们很高兴在中国能看到这么复杂的手术顺利完成,并且,龚教授的手术完成的非常好,我们也收获良多。”



武汉电视台新闻报道

揭秘
膜解剖







同济专家无意中发现:人体的血管和器官居然是被“膜”包裹




    龚建平

     教授

我们在做胃肠手术时发现,有的手术出血多,有的手术出血少。仔细研究后,发现人体的血管和器官,都被一种“膜”包围,而出血少的手术入口就是在两层膜之间。

手术时如果不弄破这层膜,便可保护好膜内的脏器和血管,还可以防止切除肿瘤时,癌细胞散落到手术野中,造成“癌泄漏”。


2011 年,龚建平教授在做手术时无意中发现了“膜”。


这是什么膜 ? 从哪里来 ? 到哪里去 ? 里面是什么 ?


2011 年底开始,龚建平对此进行了追问。团队花了一年半时间,于 2013 年 5 月发表了第一篇关于 “ 膜解剖的科学假说”的论文在国际期刊杂志《医学假说》上。当即引起意大利一位同行的注意,该同行还写了一封信给杂志社,表示 ' 非常同意龚教授的观点 '。


    外科医生 + “膜解剖”武器 =?

     

理论上说,每个脏器,乃至组织都有主要供应血管,而这些血管和器官或组织都被“膜”所包绕。胚胎期人体各个器官的“膜”是分开的,随着人体发育成熟,这些“膜”就融合在了一起。


有着“膜解剖”理论支撑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胃肠外科医生,可以把从融合点把它们再分开。这好比剥桔子,如果完整的将每一瓣分开,桔膜里包裹的桔肉和汁水就不会流出来,手术时,进行“膜解剖”,能更完整的切除病灶、更少的术中出血和避免邻近组织器官损伤。


膜解剖
传统
VS

更少出血

优秀的传统胃癌切除术一般为180-200毫升,而“膜解剖”手术每100例平均出血量为5.3毫升。

更小创伤

“膜解剖”手术仅5厘米切口,各种创伤因子检测明显降低。

更快恢复

下床时间2天左右,传统手术需3-4天;通气时间2天,传统3天多。

淋巴清扫更彻底

膜解剖下的完整系膜切除相当于将存在于系膜中的淋巴结顺带全部切除,而非刻意去寻找淋巴结进行清扫,使之遗漏淋巴结可能性大大降低。

可预测的更长生存期

短期预后近2年复发率大大降低。


龚建平教授介绍,虽然人体内各种“膜”的知识早有描述,但却很少与外科手术联系在一起,更没有认识到膜内癌细胞扩散。在传统的外科解剖学中,只有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部分乙状结肠系膜的描述,却没有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系膜的描述,更没有胃系膜或其它脏器系膜的描述。“膜解剖”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器官,因此适用于大多数外科手术。


被国际认可“膜解剖” 

适用于哪些病?


2013年,龚建平教授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膜解剖”和“亚微外科”理论,发展了 400年来固定了的解剖学,并将其运用于3D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中。3D腹腔镜高清、放大的作用,使得“膜解剖”和“亚微外科”的理论在实际手术中得以证实,即:腹腔镜胃癌(D2+CME)完整系膜切除术以及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D3+CME),这两种手术方式均为世界首创!


2015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四届欧亚结直肠癌峰会暨第九届俄罗斯结直肠癌国际大会上,龚建平教授带领团队,在全世界15个国家的1000余专家观摩下,进行了手术表演直播,赢得专家赞叹。



当天,日本专家与龚建平教授同时进行了大肠癌手术演示,日本专家没有采用 ' 膜解剖 ' 理论,术中出血 300毫升,而龚建平的病人术中出血仅 3毫升。


作为第一个登上国际手术舞台的中国胃肠外科医生,6年来,龚建平教授团队先后在俄罗斯、意大利、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做过手术直播演示及特邀演讲。


目前,在同济医院,“膜解剖”指导下的手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胃肠道肿瘤根治。今后,也将有望给其他系统疾病带来更好的解决办法。


目前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胃肠外科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胃肠腹腔镜手术的规模化,年大型腹腔镜手术近2000台,引领着胃肠外科手术方式的更新换代。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大型胃癌、结直肠癌手术已经全面进入3D腹腔镜微创阶段。

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团队



编辑|李韵熙

摄影摄像 | 陶继东 齐剑东 樊胄峰

策划|蔡雄、蔡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