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万物逐渐生长茂盛,昼长夜短。立夏的美,在于希望,万物繁茂茁壮,微风拂面,满眼青绿,还有五光十色的夏日梦乡。 立夏有三候。立夏之日'蝼蝈鸣'。初夏时节,随着青蛙开始在田间、池畔鸣叫觅食,夏天的味道开始浓了;又五日,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生活在潮湿阴暗土壤中的蚯蚓纷纷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再五日,王瓜生。王瓜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到了六、七月便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 谐趣园。 五月的第五天,我们迈入了夏天。 ▲ 湖畔码头。 这一天,阳光向高处攀登,新绿在山间蔓延。 ▲ 仁寿殿。 柔风丽景微风起,绿树浓荫夏日长。 ▲ 永寿斋。 初夏的园林又见草木丰润、虫鸟喧嚣。经过春天的酝酿与生发,万物至此变得丰茂。阳光与草木和睦呼应,禽鸟鱼虫点缀其间。 ▲ 石坊。 ▲ 绣漪桥。 ▲ 仁寿殿。 ▲ 湛清轩。 ▲ 玉澜堂。 ▲ 苏州街。 ▲ 仁寿殿。 大殿门前,楸树繁茂,绿阴如盖。 ▲ 仁寿殿。 那时的楸树。 记得小时候来颐和园,游人不多,也没有无处不在的栏杆,大殿门前的楸树还没有这么高,小朋友们是可以爬的。 初夏楸树开花时,清淡的花香流水般四溢。小朋友们会找来一根长长的木竿,然后在顶端弄成叉子形状,连枝带花钩下来,随意的拍一拍,便放到嘴里吸最嫩的花蕊,很是香甜。也有调皮的,比如我,和三五个人一起用脚使劲儿蹬树干,淡粉色的花朵在日影惝恍中纷纷飘落,连同童年的记忆一同盈满了墙头的瓦片。 ▲ 昆明湖畔。 百花争艳的西堤,如今已是满眼青绿。聆听虫鸟低鸣的私语,吸纳花开花谢的幽香,凡世生活的五陈杂味,在初夏温婉宁静的湖面,淡淡的蔓延。 ▲ 知鱼桥。 坐在树下的连廊,深深的吸口气,耳畔有鸟鸣,眼前有花意,呼吸里都是迷人的植物气息。 ▲ 谐趣园。 ▲ 谐趣园。 世间所有的陪伴与成长,就像这散落一地的碎光,看着它一天天变化,却留不住它的身影。 ▲ 乐寿堂前。 门前的玉兰已是枝繁叶茂,成片的绿荫,撑起了夏日晴空。 岁月老去一季,时光翻过一页 谢了的桃花,果实挂在枝上 蒲公英的种子,在风中飞扬 螳螂趴在竹叶上,扇动着青绿色的翅膀 酷热未至,侧耳微风还有一丝清凉 一切,刚刚好 今日,立夏。 夏雨如烟,霞出万彩,蛙鸣方始,荷塘新绿。 只是十五天的时光,竟把初夏演绎得如此饱满。 下篇,小满。 关于《颐和风候》 见微知著,观候知节,是先人安身立命、处世生活的参照,也是他们千百年生活实践中对时光的精雕细琢。《颐和风候》正是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纲,以影像白描的笔法,串联起了颐和园在岁时节序中的光阴之美、幽趣之美、人文之美。 这个系列的作品,跨越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照片素材逾万幅,既有常见的建筑风光和园林小品,亦有大量人文。我希望透过自己的镜头带给读者最直接、最温柔的感触,重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记忆,赏读中国园林之美、传统文化之雅,唤醒世人沉睡太久的那颗温柔的心,感知节气变迁中的流年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