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6后汉的建立及其平叛战争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5-05
第一节刘知远晋阳称帝
一、刘知远的崛起
刘知远,沙陀族人,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南)。他先与石敬 瑭一起在后唐任职,曾在德胜之战保护过石敬瑭。石敬瑭当河东 节度使,以刘知远为都押牙,视为心腹。天福元年(936年),石 敬瑭与刘知远、桑维翰密谋推翻后唐,刘知远提出向契丹称臣,厚 贿金帛,请求出兵,这与石敬瑭、桑维翰的意见完全一致;但刘 知远不赞成割让土地,并预见到契丹扩张领土之后,必“大为中 国之患”①,颇有政治见识。
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唐,刘知远领河东军坚守城内,不断挫 败后唐军队的进攻。后随晋高祖进兵洛阳(今属河南),对后晋建 国有佐命之功。契丹主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说,刘知远非常能千,切 不可无故拋弃®。晋高祖先后授刘知远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 使、邺都留守,掌管禁军,坐居重镇,权势显赫。但是,晋高祖 讨伐叛将范延光、杨光远、安重荣、安从进等人,朝廷禁军多次 出征,始终没有派遣禁军统帅刘知远领兵征战,这似乎暗示着刘 知远与晋高祖在晋初已开始产生裂痕。天福四年(939年)三月, 晋朝廷诏归德节度使刘知远与忠武节度使杜重威并加同平章事, 刘知远自以为有佐命之功,而杜重威出身外戚,毫无大功,岂能
《资治通鉴》卷二八〇,晋高袓天福元年^
《旧五代史》卷九九,《汉高祖纪K
同时受命,拒不接受诏书。晋高祖大怒,准备免除刘知远的统兵 权。经大臣赵莹、和凝调解,刘知远才勉强受命。双方之间的裂 痕进一步加深和表面化了。
天福六年(941年)七月,后晋朝廷以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 不久,又命杜重威接替刘知远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职务6次 年晋高袓病危,遗旨召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入朝辅政,齐王石重贵 不肯听命,再次引起刘知远的怨恨,开始萌发灭晋称帝的打算。
刘知远利用河东地区山川险固、战马较多的有利条件,在境 内大肆扩充兵马,借口防御契丹而增建兴捷、武节等十余军。刘 知远派遣军将郭威招纳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奏请白承福为大同节 度使,但不久又将白及其部族四百余人全部诛杀,没收资产巨万, 良马数千。晋出帝与契丹频繁交战,刘知远坐山观虎斗,不断扩 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开运元年(944年)正月,晋出帝先以刘知远 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刘知远不予理睬。晋出帝再命刘知远领兵 自土门(即井陉关,今河北井陉东北)进攻恒州(今河北正定), 河东军到达乐平(今山西晋阳)就逗留不进。接着又授他北面行 营都统,进军河北,刘知远拒不出兵。晋出帝识破了刘知远的面 目,特别告诫自己亲信:太原不肯帮助我,必有异图①。自此以后, 刘知远虽为行营都统,但晋朝军事进讨的密谋大计,刘知远已不 得参与。刘知远表面上不在意,仍拼命扩充军备,经过几年苦心 经营,有步骑5万人,为称帝中原准备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二、刘知远在晋阳称帝
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入汴州后,刘知远立即分兵扼守河东四境, 防止契丹军入犯。但他又故意与契丹统治者应付周旋,特派牙将 王峻送上三份奏表。1、庆贺契丹入汴;2、说明太原系各族聚居 之地,要有重兵戍守,不能轻易离镇外出;3、请求辽太宗召还进 入太原城内的契丹军队,俟道路畅通后再送上贡物。辽太宗信以 为真,特赐诏书表扬,亲自在刘知远姓名前加上“儿”字,并赐 以木拐。王峻持木拐迅速返回太原,契丹军见之回避,沿途畅通 无阻。刘知远又派北都副留守d文珂向契丹贡献奇缯、名马。当 时,全国各藩镇节度使接到辽太宗的诏书,都争先恐后上表称臣, 或亲自来到汴州(今河南开封)请求朝见。刘知远心有另谋,一 再拖延观望,辽太宗深为不满,斥责刘知远既不事后晋,又不奉 契丹,居心何在?
刘知远通过两次派使者进入汴州,对契丹情况比较了解。王 峻认为,契丹贪图财货,残暴无道,失掉人心,不可能长期占领 中原。有人劝刘知远立即举兵南向,赶走契丹军队。刘知远主张 用兵要见机行事,契丹占领汴州,得晋兵10万,兵锋强盛,不可 轻动。待契丹被迫撤离中原时,再出兵汴州才是“万全”之计①。
辽太宗在中原军民反抗浪潮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正准备逃离汴 州,河东军将纷纷劝刘知远称帝。刘知远佯作姿态,声言出兵井 陉(今河北井陉东北),迎接被契丹押走的晋出帝、李太后来到晋 阳(今山西太原南),故意表示自己对晋朝廷的忠诚,争取晋朝旧 臣的支持。与此同时,又和心腹臣僚杨邠、郭威密谋建国登基的 准备。开运四年(947年)二月十五日,刘知远迫不及待地在晋阳 称帝,为了表示不忍心改掉后晋年号,仍称为天福十二年D
第二节刘知远南下入汴作战
一、刘知远南下的战略步骤
自耶律德光进入汴州后,刘知远在太原密切注视着契丹在中
①《资治通鉴》卷二八六,晋高祖天福十二年。 ——186 —
原各地的动静。他在太原称帝的第二天,就公开打出对抗契丹的 旗号,指示各道停止为契丹征括钱帛,对晋朝降臣担任辽国各道 节度使,概不追究,号召他们尽快到刘知远所在地集中;各道要 诛杀在本道境内的所有契丹官将。同时,刘知远积极准备南下,统 一中原。其具体战略步骤是先部署兵力在河东北部防御契丹,扩 大和巩固河东基地,然后南下洛、汴以定中原。
天福十二年(契丹大同元年,947年)二月辽国建立后,在中 京(即恒州,今河北正定)、邢州(今河北邢台)一带驻有重兵, 用来保护辽国自汴州通往契丹境内的通道,并防御河东刘知远的 军事进攻。河东节度使所属承天军(今山西阳泉东北)是守卫自 井陉通往恒州的重要关塞。刘知远打着迎接晋出帝的旗号,亲自 带兵到达寿阳(今属山西),特留下部分军队戍守承天军,防止契 丹入犯。同年四月,契丹军队自河南北撤,一度攻占承天军。刘 知远旋即派亲将叶仁鲁将步骑3000人赴援,再次占领了承天军。
在此前后,刘知远还派军将史弘肇攻克代州(今山西代县), 以郑谦为忻州刺史兼忻、代二州义军都部署,在太原以北建立起 防御契丹的防线。
太原以南的晋州(今山西临汾)、绛州(今山西新绛)、潞州 (今山西长治)、泽州(今山西晋城)历来是自太原南下河南的战 略要地。当辽太宗得知刘知远称帝,急忙调兵遣将,以耿崇美为 昭义节度使,高唐英为彰德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分别 占领潞州、相州(今河南安阳)、孟州(今河南孟县)等地,企图 包围河东地区。二月,后晋建雄留后(治晋州)刘在明归附契丹, 赴大梁朝见,刘知远遣使者张晏洪来到晋州,联络当地军将发起 兵变,杀死契丹使者和节度副使,由张晏洪任建雄军留后。后晋 潞州军将王守恩杀死契丹使者,被刘知远授为昭义节度使。河东 大将史弘肇又领大军前往声援,打退了契丹军队的进犯。
从天福十二年正月到四月,河东诸州府除泽州外,已全部归 刘知远控制。他有了比较巩固的河东基地,又适逢辽太宗在当年 三月从汴州逃走,南下中原的条件已经成熟,就着手策划具体的
—187 —




军事行动。
二、南下洛、沖以定中原
五月,刘知远召集诸将领商议进入中原的作战方案。很多将 领建议先进军井陉,攻取恒、魏(今河北大名北),收复河北,则 河南拱手归降。刘知远提出从石会关(今山西沁县西北)南下,由 潞州、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进入河南。郭威认为若先出兵河 北,兵少路远,倘遭到契丹围击,进退两难,粮饷断绝,非常危 险。如途经泽、潞州一带,当地山路险狭,大军经过,粮食供应 困难。“近者陕、晋二镇,相继款附,引兵从之,万无一失,不出 两旬,洛、汴定矣。”①刘知远采纳了郭威沿晋、绛南下河南的作 战方案。五月十二日,刘知远通告诸道,自太原出兵,沿阴地关 (今山西霍县西北)出晋、绛南下。次日,契丹泽州刺史翟令奇见 大势已去,被迫归降。契丹宣武节度使萧翰慌忙从汴州逃走。二 十曰,刘知远抵晋州。途经绛州时,刘知远命诸军四面包围,暂 不进攻,谕以利害,劝诱投降。二十四日,契丹绛州刺史李从朗 举城投降。二十七日,刘知远进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六 月三日,刘知远入洛阳D十一日,进入大梁。十五日,改国号为 汉,史称后汉,称刘知远为后汉高祖。后汉朝廷下诏书大赦,命 令后晋王朝的全部官员,包括那些投降契丹的文武将吏,一律全 部录用,或就任原职,或加官晋爵。后晋官员们纷纷相继来降。但 某些藩镇窥测到刘知远军力有限,加紧暗中活动,准备挑起新的 动乱。
五代时期,出身丁沙陀族的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以河 东太原为基地,进军中原,先后建立起后晋、后唐、后汉三个王 朝。比较起来,刘知远南下入汴作战,完全是一次兵不血刃的和 平进军,比起梁、唐双方长期血战大河南北,或石敬瑭依靠契丹 才夺取天下,都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契丹军队入犯汴州,灭 亡后晋,契丹统治集团与汉民族之间的矛盾相当激烈。正在大河 南北与契丹军浴血奋战的汉族军民,都迫切需要在中原地区建立 一个新朝廷与契丹势力相抗衡。早已在河东积蓄实力、又善于举 起反抗契丹旗号而收揽人心的刘知远,适应了全国形势的需要,所 以从太原南下后,得到各地军民的拥护。《旧五代史》作者薛居正 评论说:“汉高祖肇起并(今山西太原南)、汾(今山西汾阳),遄 临汴、洛,乘虚而取神器,因乱而有帝图”①,反映了当时的实际 情况。
第三节讨平杜重威与收降赵匡赞
一、汉军讨平杜重威
后汉高祖进入汴州后,早已投降契丹的后晋邺都留守、天雄 节度使(治魏州)杜重威奉表归命,还请求调往他镇。天福十二 年(947年)七月十三日,后汉高袓调杜重威为归德节度使(治宋 州,今河南商丘南),杜重威拒不接受,暗中指使儿子杜弘璲向契 丹求援。契丹中京留守麻答派指挥使张琏带领幽州(今北京市西 南)2000亲兵进入魏州城内,与杜重威一起抗击后汉。闰七月十 八日,后汉高祖派髙行周为招讨使、慕容彦超为招讨副使,领兵 讨伐杜重威。
八月,高行周、慕容彦超兵临魏州城下。自唐朝安史之乱以 后,魏州长期是河朔叛镇魏博节度使的治所,唐朝多次兴兵征讨 都无法取胜。魏州南临大河,交通便利,经济富庶,重兵屯聚,具 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高行周主张用兵长期围困,俟城内粮尽兵疲,
①《旧五代史》卷一百,《汉高祖纪》。 再一举歼灭;慕容彦超要求急攻,早日结束战斗。后汉高袓担心 前线将领不和,容易引起动乱,决定亲自出征。十月十七日,后 汉高祖来到魏州城外,高行周汇报说:魏州“城中食未尽,急攻, 徒杀士卒,未易克也。不若缓之,彼食尽自溃”①。不少将领也赞 成高行周的意见。可是,后汉高祖急于求成,赞同慕容彦超主张 急攻的作战方案。二十五日,后汉高祖亲自督促诸将领攻城,兵 士伤亡万余人,未能取胜,被迫停止进攻。慕容彦超再不敢重弹 急攻魏州的老调。其后,魏州经汉军长期围困,城内粮食耗尽,饿 死者达十之七八,不少人翻城出逃。十一月二十七日,杜重威开 城门归降,后汉高祖指示诛杀魏州牙将百余人,没收杜重威全部 家财以赏赐将士。次年正月,后汉高祖病危时,命将杜重威及其 三个儿子杀死。一个长期以来祸国殃民的地方军阀被处决,受到 汴州百姓的普遍拥护,大快人心。
二、汉廷收降赵匡赞
辽太宗进入汴州不久,授降将赵延寿之子赵匡赞为河中节度 使(治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天福十二年(947年)五月,后汉 高袓从太原南下途经霍邑(今山西霍县)时,特派使者告知赵匡 赞,其父赵延寿被契丹永康王兀欲囚禁,以争取赵匡赞断绝与契 丹的交往,早日归附后汉。
后汉高祖入汴州,宣布契丹所授节度使继续留用,赵匡赞又 成为后汉河中节度使。但后汉朝廷对赵匡赞很不放心。后汉高祖 接受枢密副使郭威将赵匡赞从河中调往它处的建议,命赵匡赞为 晋昌节度使(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赵奉命移镇长安。
十月,后汉高袓亲征杜重威,又引起赵匡赞对后汉的疑惧之 心,他担心终久不为后汉朝廷所容纳,会落得与杜重威的同样下
①《资治通鉴》卷二八七,天福十二年。 ——190——
场。于是,赵匡赞与凤翔节度使侯益一起密谋投降后蜀,要求后 蜀出兵占领关中。后蜀帝孟昶抓紧战机,立即出兵,以山南西道 节度使张虔钊为北面行营招讨安抚使,领兵5万人进军凤翔(今 属陕西)0),奉銮肃卫都虞候李廷珪将兵2万人声援长安,与赵匡 赞相互接应。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后汉高祖命左卫大将军王 景崇率禁兵数千人经略关中。临行前,后汉高祖告诉王景崇:赵 匡赞、侯益的具体行动暂时还不大清楚。你到关中后,倘他们已 经入朝,就不必追究;如故意拖延观望,允许你见机行事②。这时, 晋昌节度判官李恕劝告赵匡赞说:“今汉家新得天下,方务招怀, 若谢罪归朝,必保富贵,入蜀非全计也”③。赵匡赞既害怕后汉军 威,归附后蜀又遭到部下的反对,终于离开长安,赴汴州朝见。后 汉朝廷收降赵匡赞,没有大动干戈,轻易取得河中、长安两镇。但 接替赵匡赞的河中节度便李守贞和永兴节度使牙将赵思绾又互相 勾结,抗拒朝廷,不久便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四节平定关西三叛之战
(参见附图5)
一、关西三叛的爆发与汉军进讨部署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后汉左卫大将军王景崇领禁兵数千 人来到长安,立即征调长安军校赵思绾与关中诸藩镇兵一起抗击 后蜀军队,追至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二月,后汉朝廷命王景 崇兼凤翔巡检使,王景崇引兵抵凤翔,节度使侯益已不辞而别。侯 益来到汴州,控诉王景崇专横霸道,并重贿杨邠、史弘肇等后汉 大臣,侯升为开封尹。王景崇对此十分不满。
三月,后汉朝廷害怕赵思绾骄暴难制,命赵思绾领牙兵开赴
①②③《资治通鉴》卷二八七,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乾祐元年。
—191 -
汴州。赵不服,告诉同党常彦卿说:小太尉(指赵匡赞)已落入 后汉朝廷手中,我们再去汴州,必将一起被杀。常彦卿嘱咐赵思 绾要机密行事,临机应变,防止过早暴露。王景崇从旁怂恿赵思 绾作乱。
三月二十四日,后汉供奉官王益抵长安,永兴节度副使安友 规出城东迎接。赵思绾报告说,他所领兵士今晚留宿城东,但他 们家属多在城内,请允许这些兵士入城接家属前来。王益、安友 规同意后,赵思绾即带领士兵入城。他们刚进入城内,就杀死把 守城门的兵卒,打开府库,抢走铠仗,召集城中丁壮四千余人,据 长安城公开反叛。二十五日,后汉朝廷调王守恩为永兴节度使,赵 晖为凤翔节度使,同时命王景崇为邠州留后,以便控制长安、凤 翔。但王景崇拒不听命,继续在凤翔召集丁壮,加紧准备反叛。
这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也蠢蠢欲动。李守贞原先是后晋的 宿将,长期统领禁兵,在抵抗契丹的马家口与阳城之战和讨伐青 州杨光远,都立有战功,后来与杜重威一起投降契丹,继续担任 天平节度使。后汉高祖入汴,调李守贞为河中节度使。后汉隐帝 自乾祐元年(948年)正月袭位,大臣杨邠、苏逢吉、史弘肇等把 持朝中大权,李守贞既恐惧不安,又藐视他们缺乏治国治军的能 力,因而在河中修城郭,缮甲兵,昼夜不息,派使者赴南唐、后 蜀、辽诸国,请求声援。长安赵思绾向李守贞送上皇帝御衣,凤 翔王景崇推李守贞为主。李守贞自称秦王,设丞相、枢密使、国 师等官职,派王继勋占领潼关(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授赵思绾为 晋昌节度使,俨然以新王朝自居。
三月二十八日,静难(治邠州,今陕西彬县)、彰义(治泾州, 今甘肃泾川北)、匡国(治同州,今陕西大荔)、镇国(治华州,今 陕西华县)四节度使同时奏报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与长安赵思绾、凤 翔王景崇相互勾结,兴兵作乱。四月三日,后汉朝以镇宁节度使 郭从义为永兴行营都部署,将禁兵讨伐长安赵思绾。九日,以保 义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行营都部署,内客省使王峻为都监、侍卫 步军都指挥使尚洪迁为西面行营都虞候,会诸道兵出征河中李守 —192 —


贞。在此之前,汉朝廷调保义节度使赵晖为凤翔节度使,专门对 付占据凤翔的王景崇。后汉讨伐关西三镇,不设军事统帅,各自 为政,互不统一。自四月到七月,除陕州都监王玉一度收复潼关 外,其他将领怯懦畏敌,相互观望,昭义节度使常思屯潼关、白 文珂戍同州、赵晖驻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都不敢进攻河中、 凤翔。郭从义、王峻虽兵临长安附近,但二人严重不和,自春至 秋,不肯攻战。西面行营都虞候尚洪迁孤军作战,在长安战斗中 不幸身亡。后汉进讨的军队长期分兵屯驻,师老无功,非常被动。
汉隐帝鉴于后汉进讨军不设主帅、指挥不一、征讨不力的状 况,八月五H,特命枢密使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统一指 挥河中、长安、凤翔行营的军队。郭威路过河阳(今河南孟县)问 策于元老大臣冯道。冯道提出“合诸将之兵以攻一城”①,即集中 优势兵力专攻河中,被郭威所采纳。
八月二十日,郭威领大军抵河中前线。他召集诸将领讨论对 关西三叛的作战部署,很多人提出先进攻长安、凤翔,然后攻打 河中。镇国节度使扈从珂却独持异议,主张擒贼先擒王。他说: “今三叛连衡,推守贞为主,守贞亡,则两镇自破矣。若舍近而攻 远,万一王、赵拒吾前,守贞掎吾后,此危道也。”②郭威充分肯 定扈从珂的作战主张,于是确定他本人自陕州、白文珂与刘词自 同州、常思自潼关,从三条路线同时向河中进发。郭威“抚养士 卒,与同苦乐”,使“将卒咸归心于威”③,大大鼓舞了士气。
比较起来,长安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作战经验不足,军事力 量薄弱,都远远不如李守贞。这无疑是诸将要求先攻讨长安、凤 翔的主要原因。然而后汉军队进入关中作战,必须通过与河中邻 近的潼关天险,一旦潼关失守,导致“王、赵拒吾前,守贞掎吾 后”,则后汉军队在关中遭到前后夹击,粮食又供应不上,后果异 常严重。郭威先集中主要力量分三路围打河中,同时抽调部队牵
①此据《新五代史》卷五二,《李守贞传》。
②③《资治通鉴》卷二八八,汉髙袓乾祐元年。 制长安、凤翔之敌,待歼灭李守贞后,则赵思绾、王景崇易于击 破。由于后汉军事统帅专一,战略部署正确,平定关西三叛之战 很快出现了重大转折。




八月,当郭威主攻河中强敌的战略部署确定后,后汉军分三 路同时向河中进发。保义节度使白文珂很快自同州攻占河中西关 城(今山西永济县黄河西岸)。昭义节度使常思与郭威分别自潼关、 陕州逼近河中城,在城南、城西建立围栅。由于后汉军事形势渐 趋好转,不少将领对河中作战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要 求迅速攻城。郭威详细分析了河中作战敌我双方的特点和战争态 势,明确指出李守贞是富有作战经验的前朝老将,而且河中“城 临大河,楼堞完固”,易守难攻,绝对不可轻视。汉军只有“设长 围而守之”①,长期严密围困,俟城中粮食耗尽,人心离散,再用 兵力强攻,或设法招降,才能取胜。
郭威征发诸州民夫二万余人,挖长壕,筑连城,派遣军队包 围河中城。沿黄河岸设置火铺,连延数十里,以步兵轮番守卫。又 派水军停船于黄河岸边,河中、长安叛军偷渡黄河暗中来往,无 不擒之。郭威既严密围困河中,又完全切断李守贞与长安赵思绾、 凤翔王景崇的联系,很快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李守贞在后汉军队开始围攻时,毫不介意,自以为曾担任后 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后汉禁军原先都是他的部属,多次接受他 的赏赐,到河中后自然会主动归附。可是,郭威治军有素,赏罚 分明,深受广大士兵的拥护。大军抵达河中城下,扬旗擂鼓,气 势高昂。李守贞为了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采用了争取外援和突 围逃命的两条措施。李守贞多次组织军队突围,都被后汉军击退。
①《资治通鉴》卷二八八,汉髙祖乾祐元年。 194 —


李守贞派使者求救于南唐、后蜀、契丹,途中多为后汉军所俘。
十一月,河中军将朱元、李平到达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 政府以润州节度使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清淮节度使刘彦贞 任招讨副使,出军救援河中。但南唐军队缺乏斗志,不愿远征,行 至沂州(今山东临沂)境内,收兵后退。南唐帝李璟请求后汉赦 免李守贞,遭到后汉朝廷的拒绝。
后蜀国应凤翔王景崇的请求,在乾祐元年九十月出兵凤翔,均 被后汉军击退。十二月,后蜀军队再次向凤翔进发,后汉军将赵 晖向郭威告急。倘后蜀军队一旦与王景崇叛军会合,将对长安、河 中战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郭威亲自领兵救援,临行前特别告 诫部将白文珂、刘词说:河中军倘不能突围逃走,必将彻底失败。 他们骁锐之师“尽在城西,我去必来突围”①,必须加强戒备。当 郭威行至华州,得知后蜀军已经败退,即刻兼程返回。乾祐二年 (949年)正月四日夜②,李守贞侦知郭威已经西行③,命骁将王继 勋(又称王三铁)领精兵千余人沿黄河南下,在黄河西面登岸,分 三路攻打后汉军河西寨,一度进入寨内。后汉军将刘词奋力抵抗, 杀河中军士七百余人。正月五日,郭威回到河中,立即对刘词坚 守河西寨并打退河中军的反扑,深表赞扬,给予厚赏。四月三十 日,李守贞再次垂死挣扎,出军5000人分5路自蒲州西北突围, 郭威派都监吴虔裕引兵邀击,杀伤大半。五月三日,李守贞最后 一次突围失利,其将魏延朗、郑宾被俘。河中城经历后汉军队长 期包围,与外界完全隔绝,城内老百姓饿死十之五六,兵士伤亡 惨重,士气低落。五月九日,河中节度副使周光逊、裨将王继勋、 聂知遇领兵1130人来降,随后前来投降的兵士不绝于途。
五月十七日,郭威见河中李守贞的队伍已基本瓦解,命禁军、
《资治通鉴》卷二八八,汉隐帝乾祐二年。
此日期从《资治通鉴》卷二八八记载,《旧五代史》卷一一〇,《周 太祖纪》称正月五日夜,与《资治通鉴》记载相差一天。
@《旧五代史》卷一〇二,《汉隐帝纪》称“贼城内侦知郭威西行”。
各藩镇兵进攻河中城。自此以后,汉军进攻昼夜不停。七月十三 日,郭威领三寨将士一举占领河中外城,李守贞退保内城。郭威 为减少部队伤亡,又命令汉军暂时缓攻,用重兵围困河中内城。李 守贞最后走投无路,与妻、子自焚身亡。郭威领后汉军进入内城, 俘其宰相靖蜍、孙愿及枢密使刘芮、国师总伦等,取得攻克河中 的彻底胜利。
三、夺取长安
乾祐元年(948年)四月,永兴行营都部署郭从义领禁兵攻打 长安,汉军伤亡很多,作战失利。郭从义乃改变作战部署,设长 堑围困长安城。七月,后汉朝廷以郭从义为永兴节度使兼行营都 部署,但郭从义与监军王峻两人严重不和,进攻长安毫无进展。八 月,汉隐帝命河中、永兴、凤翔诸军统一由郭威指挥。赵思绾据守 长安城内,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自顾不暇,无力支援。赵思 绾派儿T赵怀乂见后蜀帝孟昶,请求支援,后蜀军队进入宝鸡 (今属陕西),被汉军击退。从乾祐元年四月至次年六月,长安城 长期受围,城内严重缺粮,赵思绾派人活捉妇女小孩,充作军食。 设宴犒军,杀妇女小孩甚多。长安城内十余万民众或饿死,或被 杀,最后只剩下万余人。赵思绾日暮途穷,走投无路,郭从义乘 机加紧招降。乾祐二年(949年)五月,赵思绾为求自全之计,向 闲居长安的左骁卫上将军李肃请教,李肃与判官程让能告诉赵思 绾:“公比于国无嫌,但惧死而为此尔!今国家用兵三方,劳敝不 已,诚能翻然效顺,率先自归,以功补过,庶几有生;若坐守穷 城,待死而已。”①赵思绾遂派牙将刘成赴汴州乞降,后汉朝廷授 赵思绾为华州节度留后,永兴城内都指挥使常彦卿为虢州刺史,命 他们随即离开长安,便道赴任。但赵思绾贼心不死,敛财受贿,三
①《新五代史》卷五三,《赵思绾传》。 改行期,不肯离开长安,准备率同党500人逃亡后蜀。郭从义奏 请郭威同意后,七月十一日领汉军攻入城内,杀赵思绾及其同党 300人,夺取长安。
四、占领凤翔
凤翔节度使治所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后蜀在开运三年(946 年)占领秦州(今甘肃秦安县西北)、成州(今甘肃西和县西北)、 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后,几乎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包围了 凤翔。王景崇反于凤翔,主要依靠后蜀的援助,同时又臣服于河 中李守贞并请求支援。乾祐元年(948年)三月,汉隐帝以赵晖为 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不肯调离,不久请降于后蜀。八月,后蜀改 凤翔为岐阳军,以王景崇为岐阳节度使、同平章事。赵晖出讨凤 翔,军队不足万人,一部分兵临岐州城下,一部分在宝鸡依山列 栅,防御后蜀军队的进犯。这比起长安之战与河中之战,作战任 务更为艰巨。
九月,后蜀为支援凤翔王景崇,出兵大散关(又称散关,今 陕西宝鸡西南),赵晖派都监李彦从迎击,蜀军退走。十月,王景 崇军出岐州城西门突围,被汉军击溃,退守城内。汉军几次挑战, 王景崇闭城拒守,不敢出战。后汉兵士伪装后蜀军队,从长安南 面南山而下,大声喧叫蜀军已到。王景崇信以为真,遣兵士数千 人出城迎接,遭到早已埋伏的汉军突然袭击,伤亡殆尽,此后再 不敢派兵士出城。这时,后蜀分兵两路,由雄武节度使韩保贞出 兵汧阳(今陕西千阳县西北),从凤翔西北面牵制后汉军队;同时 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领兵再次出大散关,向凤翔南面的宝鸡 进发。双方在宝鸡一带展开激战,后蜀军队一度占领宝鸡,并进 屯宝鸡县的渭水一带,再前进90里,就可以到达凤翔与王景崇军 队会合。后汉凤翔节度使赵晖急调军队5000人收复宝鸡。安思谦 不敢再战,借口粮少敌强,十月二十日退屯凤州,不久又撤军到 兴元(今陕西汉中h十二月,后蜀朝廷不断收到王景崇告急奏表, 再派安思谦出兵相救。八日,安思谦率军队自兴元抵达凤州,请 求先运粮40万石。后蜀帝孟昶洞察出安思谦逗留不进的意图,仅 运出数万石粮食。十四日,安思谦进屯散关,先后在箭箬安都寨 (今陕西凤翔西)、玉女潭(今陕西凤翔西南)取得胜利,汉军退 屯宝鸡。雄武节度使韩保贞也出兵新关(今陕西陇县西)。安思谦 终因军粮缺乏,乾祐二年(949年)正月回师凤州,上表谢罪。韩 保贞也退保弓川寨。后汉凤翔节度使赵晖在兵力分散、军队人数 比后蜀少的不利情况下,接连三次打退后蜀军队的进攻,迫使王 景崇孤立无援,困守岐州城内,坐以待毙。有人劝王景崇说:现 在河中李守贞、长安赵思绾已经失败,蜀军支援也不可靠,不如 早日投降后汉。几天后,王景崇与其将公孙辇、张思练商定,由 公孙辇、张思练二人火烧城东门诈降,阻止后汉军队攻入凤翔城 内,他自己领牙兵出凤翔城北门突然袭击后汉军队,妄图垂死挣 扎。十二月二十四日天未亮时,凤翔军将公孙辇、张思练按照王 景崇的部署火烧城东门诈降,而凤翔节度使府院同时起火,王景 崇自杀。公孙辇等人被迫向赵晖投降。后汉军进入岐州城内。
河中、长安、凤翔三镇叛乱,从乾祐元年四月到次年十二月 全部结束,历时一年九个月。这是短命的后汉王朝规模最大的一 次战争,也是五代时期一次影响颇大的藩镇动乱。它的特点是一 主(河中李守贞)二从(长安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紧密勾结, 又有后蜀军队的大力支援,而且地域相连或距离很近,占有非常 有利的地理条件。后汉朝廷开始对这次作战的特点及其艰巨性认 识不足,因而从乾祐元年四月至七月的第一阶段作战,缺乏统一 指挥,将领们不团结,没有确定首攻战略目标,不敢主动进攻,作 战消极被动,毫无战绩。乾祐元年八月郭威出任平定叛乱的军事 统帅后,形势突变,最后获得全面胜利,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分割包围,主攻强敌。郭威到达河中后,既不平分兵 力,也未先攻打长安或凤翔军事力量薄弱之敌,而是集中主要力 量,进击主要敌人。他亲自指挥军队主力攻打强敌河中李守贞,并 对河中、长安、凤翔三城实施分割包围,坚决切断敌人之间的联 —198 —


系。俟敌人军需供应严重缺乏以及队伍内部不稳之际,郭威抓紧 战机,以军事进攻为主,辅以引诱劝降,分别歼灭敌人,占领河 中、长安、凤翔三城,大获全胜。
第二,坚决打退外来之敌。河中、长安、凤翔三处叛敌被围 之后,为摆脱困境,积极争取外援,派使者求援于契丹、南唐、后 蜀各国。南唐曾出兵沂州,后蜀三次出兵,甚至越过宝鸡,但每 次都遭到后汉军队的顽强阻击,郭威也一度自河中来关中指挥打 援。三处叛敌始终得不到外来的有力援助,各自孤军作战,最后 败亡。
第三,军需物资供应充足。在后汉平定关西三叛期间,契丹 军队刚从中原地区撤退,辽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已无力大 举南犯。后汉朝还及时平息了魏博杜重威的动乱,消除了国内的 重大隐患。由于国内形势比较稳定,后汉朝廷能及时将大批禁军、 藩镇兵,以及军需器仗、衣粮源源运到河中、关中前线,“使兵食 不乏”①,有力地支援了郭威平定关西三叛的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