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7南方诸国的军事斗争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5-05

第一节南方诸国的基本国策
朱全忠开平元年(907年)建立梁国前后,南方相继出现吴 (后为南唐取代)、吴越、闽、南汉、楚、荆南、前蜀(前蜀灭亡, 孟知祥又建立后蜀)诸国。这些国家是在唐朝末年南方藩镇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或称王,或称帝,疆域大小不一,与中原王朝的 关系也有所不同,然而都是割据一方的独立的封建政权。在诸国 林立而且斗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各国统治者把制定推行一系列 重要政策,维护封建统治,作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生产
唐朝后期,南方战争减少,社会相对安定,江淮八道曾经是 供应李唐王朝物资财货的重要基地。但在黄巢大起义失败后,南 方军阀势力有所发展,局部地区的破坏也相当严重。淮南道经过 高骈、毕师铎、孙儒、杨行密之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曾 经长期是国内外贸易繁华都市的扬州(今属江苏),房屋焚毁殆尽, 民户大量逃亡。淮南节度使所属八州荒凉残破,周围数百里人烟 断绝。唐末靠近长江北岸的大都市江陵(荆南节度使治所,今属 湖北)只剩下17户居民,已沦为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后梁贞明 五年(919年),吴与吴越战于常州(今属江苏),吴国大臣徐温亲 自督战,取得大胜,众将领要求乘胜追击,一举灭亡吴越。徐温 回答说:天下动乱很久,“民困已甚”,我们应当戢兵罢战,“使两 地之民各安其业”①。这就是南方诸国统治者推行大力发展生产政 策的根本原因。不然,南方各国如继续长期干戈相见,老百姓无 法生活下去,必然会激起广大群众的反抗,给各国统治者带来很 多麻烦,甚至出现覆舟亡国的危险。
南方各国开国者杨行密、李巽、钱镠、王审知、马殷、髙季 兴、王建等人出身于贫穷的社会下层,比较了解广大群众的疾苦。 他们即位后,大力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主要有调整土地占 有关系,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让广大农民得到或租到一定数量的 土地;减轻租税,招抚流亡人户;发展水利事业,修建陂塘,增 加灌溉面积;主要发展粮食作物的生产,同时也促进桑、茶、麻 各项作物产量的增加。因此,五代时期南方诸国的农业、手工业 生产,都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同光三年(925年)前蜀灭亡时, 仓储存有铠仗、钱粮、金银、缯锦以千万计。后晋天福八年(南 唐昇元七年,943年),南唐帝李異病卒时,德昌宫储兵器、钱帛 700万。吴越国仓储堆积有足够10年支用的军粮。农业生产是封 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南方各国如此巨额物质财富的积累,无疑 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江淮以南广大地区在五代时期愈益成为 全国经济重心之所在。
二、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
南方诸国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又谋求与邻国和睦相处,实 行保境安民的政策。
(―)奉事中原朝廷,牵制邻国。南方楚、吴越、南汉、闽、 荆南诸国面对中原王朝强大军事力量的压力,又处在周围邻国的 包围之中,占领地盘不大,实力有限,一般都臣奉于中原王朝,以 便牵制邻国。楚王马殷与吴国杨行密、荆南高季兴、南汉刘美等
①《资治通鉴》卷二七〇,梁均王贞明五年。 为敌,恐惧不安。其谋士高郁献策说:“今宜内奉朝廷以求封爵而 外侉邻敌,然后退修兵农,畜力而有待尔。”①马殷采纳了高郁的 建议,不断派使臣向梁太祖、梁末帝、唐庄宗、唐明宗朝觐,进 贡各种金银器物,接受后梁、后唐赐官封爵,采用梁、唐两朝的 纪元年号。楚国还在京师洛阳或汴州设置进奏务,作为藩属的办 事机构。由于楚国对外打着“尊王”旗号,对内努力发展生产,所 以在南北各国相互对立的环境中得到稳定的发展。
吴越国占领地域不大,又长期受到吴或南唐的威胁。吴越王 钱镠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较早认识到保境安民的重要。唐朝灭 亡前夕,中原多事,西川王氏称蜀,淮南杨氏称吴,都劝钱镠称 帝自立。钱镠说:“此儿辈自坐炉炭之上,而又踞我于上耶! ”②他 害怕戴上了皇帝的桂冠,遭到中原朝廷的讨伐,还不如当节度使 以保住终身的富贵。所以吴越王钱镠和湖南马殷一祥,长期向中 原朝廷称臣,先是派遭使者通过江西、湖南、荆南到达洛阳或汴 州,当吴国吞并了江西全境后,又绕海道北上,自山东半岛来到 河南,表示他对中原朝廷的无限忠诚,以牵制吴或南唐。吴越王 钱镠在长兴三年(932年)病卒时,还谆谆告诫儿子钱元灌说: “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钱缪子孙们执行这条遗 嘱,保持与吴、南唐的睦邻关系,保境安民的政策得以实行,促 进了吴越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荆南高季兴仅有荆(今湖北江陵)、归(今湖北姊归)、峡 (今湖北宜昌)三州之地,地盘很小;但北接中原王朝,又与南方 诸国相毗邻,处于南北各政权之间的缓冲地带。荆南不仅臣奉中 原王朝,还先后向吴、南唐、楚、南汉、后蜀、闽国称臣,希望 得到他们的保护或赐予,以求维持本国的生存。
(二)卑辞厚礼,应付周旋。吴与南唐是南方诸国中疆域最大、
《新五代史》卷六六,《马殷传》。
《吴越备史》卷一,《武肃王》,钱塘丁氏嘉惠堂版(下同)。
《吴越备史》卷二,《文穆王》。 经济最富庶的国家。后梁建国,淮南王杨渥(杨行密子)继续采 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兴复唐朝为名而长期与后梁对抗,但双方未 发生大的战争。晋王李存勖灭梁建国,派出使者通报吴、蜀二国。 谋臣严可求献策说:“闻唐主始得中原,志气骄满,御下无法,不 出数年,将有内变*吾卑辞厚礼,保境安民以待之耳。”①吴国随 即派司农卿卢蘋向后唐进奉金器200两、银器3000两、罗锦1200 匹。然后还多次向唐庄宗、太后进奉金银、锦绢等,庆贺后唐的 重大节日。后唐使者出使吴越、闽国,途经吴国境内,吴国政府 都热情接待。吴国这样对后唐“卑辞厚礼”,使两国关系比较融洽, 达到了保境安民的目的。以后南唐与后晋之间有些不和,但也未 发生大的战争。
(三)罢战休兵,睦邻相处。吴、南唐东西两侧是吴越和楚国, 双方之间一度很不融洽。朱全忠称帝不久,命吴越王钱镠兼淮南 节度使,楚王马殷兼武昌节度使,打算利用吴越、楚国进攻吴国。 吴国首先挑起苏州(今属江苏)、湖州(今属浙江)、常州(今属 江苏)等战役,企图兼并这些地区,进而灭亡吴越。但到后梁贞 明五年(919年)常州战役时,吴国大臣徐温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很 难打败吴越,还给广大群众带来巨大的战争灾难。徐温主动送还 吴越国俘虏,钱镠也遣使请和。自此以后,吴国停止战争,休养 生息,民众安居乐业长达二十余年。
吴、楚两国在五代初期为争夺岳州(今湖南岳阳)也发生过 短暂的战争,但此后吴、南唐与楚国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交往。 南方闽、南汉各国之间也很少发生战争。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大练水军,准备 进攻楚国。掌书记孙光宪谏阻说:“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 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②这也 是劝高季兴保境安民,不要轻易发动对邻国的战争。高季兴当即
《资治通鉴》卷二七二,唐庄宗同光元年。
《资治通鉴》卷二七五,唐明宗天成元年。
采纳,停止了进攻楚国的准备活动。
总之,南方各国对外争取与邻国友好相处,对内抚息民众,训 练兵马,力图保持国内的长期稳定,维持割据政权的封建统治。这 已成为南方诸国的基本国策。但一些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 利益或谋求扩张,也进行过一些战争。后晋天福八年(南唐保大 元年,943年),南唐李璟违背徐温、李晷的传统国策,决心出兵 灭亡闽国、楚国,结果导致国力衰落,自食恶果。
第二节吴对吴越的战争
一、吴与吴越的关系
唐朝末年,淮南及两浙一带地方军阀杨行密、钱镠利用唐王 朝已名存实亡、群雄并起的混乱时期,分别建立吴、吴越两个政 权。吴国辖境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南、湖北武昌以东、江西全境及 江苏自连云港至常州一带的广阔地区,有28州,是南方诸国中势 力最强大的国家。吴越国占有今浙江境以及江苏苏州以东地区和 福州以北地区,仅有13州,势力较小。吴越北面、西面都受到吴 国的包围,东面滨临大海,处境十分不利。淮南杨行密及其继承 者一度企图灭亡吴越,吞并两浙,先后发生几次战争。
二、苏州之战
开平二年(908年)八月,梁、晋潞州之战已经结束,争夺河 北地区的战争尚未打响。吴越王钱镠派使者王景仁到汴州,与后 梁密谋攻取淮南。吴国统治者先发制人,派步军都指挥使周本、南 面统军使吕师造出讨吴越。九月,吴国军队围攻苏州。苏州是吴 越北部的边疆城市,倘一旦失陷,吴国军队挥师南下,将直接危 及吴越政治中心杭州(今属浙江)的安全,所以双方争夺苏州之 ——204


战相当激烈。
吴越军队一方面在苏州城内固守,一方面主动进攻吴国的常 州,迫使吴军回师常州以解除苏州之围。吴越王钱镠派张仁保攻 克常州东洲镇(今江苏常州东南),杀死吴军万余人,缴获战船102 艘。吴国却继续严密包围苏州,另派池州团练使陈璋为水陆行营 都招讨使,在鱼荡大败张仁保,收复东洲镇。
开平二年(908年)十一月,梁太祖为声援吴越,命亳州团练 使寇彦卿领兵2000人渡淮河南下,攻打寿州霍丘(今属安徽),被 当地土豪朱景击败。寇彦卿又进攻庐(今安徽合肥)、寿二州,战 斗失利,撤回大梁。
吴国军队长期围攻苏州,运用各种攻城器具轮番进攻,未能 收效。开平三年(909年)四月,他们用木材造成洞屋,内面藏着 兵士,外面蒙上牛皮,用来攻打苏州城。吴越军将孙琰用长竿绑 上轮子,系好锥刀,揭开洞屋上面的牛皮,杀伤吴国兵士。吴军 攻城再次受到挫折。
苏州城内外河流纵横交错,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吴国为断绝 苏州城内军队与城外的联系,在各条水道张网系铃,沉入水下。倘 有人通过,网触铃响,很快被吴国军队发现。吴越游奕都虞候司 马福在水中故意持大竹竿触网,吴军闻铃声举网,司马福潜入水 中通过,后进入城内。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潜出城外。吴越国经 过司马福沟通苏州城内外的联系,乃采用吴国的“军号,内外夹 攻,号令相应”①,于四月十六日大败吴国军队,俘吴国军将何朗、 闾邱直等数千人,缴获器甲二十余万件,战船数百艘。吴国步军 都指挥使周本率军逃走。
苏州之战长达8个月,是吴国主动挑起的一次攻城战。周本 后来谈到这次作战失利原因说:“苏州之役,非彼强我弱也,盖上 将权轻,下皆专命故耳”®,说明吴国兵权分散、指挥不灵,是这
《新五代史》卷六七,《钱镠传》。
《九国志》卷四,《周本传》,鸿本书局本(下同)。 次作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此外,吴国围攻苏州,忽视了围城打援, 没有部署军队阻击敌人的援军,也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因素。
三、 湖州之战
湖州在苏、杭二州之间,系保卫吴越国统治中心杭州的重要 屏障。开平三年(909年)十月,吴越湖州刺史高澧征发百姓当兵, 遭到当地百姓的反对,残暴杀死三千余人。高澧害怕吴越王钱镠 问罪,举湖州叛附淮南,还怂恿兵士焚烧临平镇(今浙江杭州东 北)。吴越王钱镠当即命指挥使钱镖讨伐湖州。开平四年(910 年)二月,高澧急忙向吴国求救,吴常州刺史李简出兵支援,湖 州将盛师友、沈行思关闭城门,不让李简入内。高澧大败,领部 下5000人逃奔淮南。三月,钱镠巡视湖州,以钱镖为湖州刺史。 钱镖嗜酒杀人,因害怕钱镠惩罚,乾化元年(911年)十月,杀死 都监潘长、推官钟安德,出逃淮南。钱镠又派儿子钱元瑙(又称 传瑾)坐镇,此后吴越长期占有湖州。
四、 常州之战
苏州、湖州之战,吴国没有捞到什么便宜。两国统治者分别 调整了各自的作战部署。吴国主要进攻钱镠故乡衣锦军(今浙江 临安)。这里离杭州仅128里,对杭州城威胁更大。吴越却把战争 引向对方境内,着重攻击吴国的常州。
乾化三年(913年)三月,吴国行营招讨使李涛领兵2万人出 千秋岭(今浙江临安西北),攻打吴越衣锦军。吴越王钱镠分兵二 路,一路由钱元灌为北面应援都指挥使率兵直奔千秋岭,一路由 钱元镣(又称传繚)充招讨收复都指挥使,率水军攻打吴国常州 东洲镇,牵制敌人的兵力。千秋岭道路狭隘,钱元灌派兵士伐木 阻塞吴军后路,然后发起攻击,大败吴军,活捉招讨使李涛等三 千余人①。两个月以后,吴国宣州副指挥使花虔屯兵广德(今属安 徽),企图再犯衣锦军,同样遭到钱元瑙的严厉打击,全军覆没。
吴越接连两次获胜,继续采取主动进攻。乾化三年(913年) 九月,钱镠派儿子元灌、元續、元瑛三人一起向常州进发,屯军 无锡县潘葑(今江苏无锡西北)。吴国大臣徐温统率诸道军队迎击, 黑云都将陈祐出吴越军之后,前后夹击,吴越军第一次进攻常州 遭到大败。
几年后,梁、晋争霸中原的战争更加激烈,双方都企图利用 附属国的军事力量以牵制对方。贞明二年(916年),吴国为配合 晋王李存勖作战,一度出军河南,围攻颍州(今安徽阜阳)。贞明 四年(918年),晋王李存勖使者,再次催促吴国出兵攻击后梁。贞 明五年(919年)三月,梁末帝命钱镠大举征讨淮南。钱镠派节度 副大使钱元瑾为诸军都指挥使,领战船500艘自常州东洲镇攻打 吴国。吴国派遣舒州刺史彭彦章及偏将陈汾拒之。钱元瑙命各战 船装上灰、沙。临战前夕,钱元灌召指挥使张从宝说:“彼若径下, 当避其初以诱之,制胜之道也,决定先引诱敌人舰只南下,然 后出其不意,重创敌人。四月三日,双方战于狼山(今江苏南通 市南)外大江之中。吴国船队高帆巨舰,乘顺风自西北顺流而下, 吴越船队有意避开,让其通过,然后尾随跟踪。吴国水军发现目 标后,就急忙调回船头,但船身庞大,逆行不便。吴越船队顺风 势追赶,向吴国船上扬撒灰、沙,吴国兵士眼睛睁不开;吴越兵 士然后再泼上猛火油,烧吴国战船,火随风势,越烧越旺,吴军 大败,百胜军使彭彦章兵败自杀,偏将七十佘人被俘。
七月,吴越王钱镠再次派钱元灌领兵3万人攻吴国常州。吴 国镇海节度使徐温率诸将迎战。右雄武统军使陈璋领水军经海门 (今江苏启东县东北)尾随吴越军后面。七月一日,双方在无锡
此处从《资治通鉴》卷二六八所载,但《十国春秋》卷七九,《吴越 ·文穆王世家》称“获(李)涛及偏将咸知进等八千余人”。
《十国春秋》卷七九,《吴越·文穆王世家》,中华书局版(下同)。 (今属江苏)交战。因久旱草枯,吴国兵士乘风纵火,吴越兵乱大 败,指挥使何逢、吴建被杀,斩首万级,钱元灌逃走,陈璋又败 吴越军于香弯。吴国大将徐知诰向徐温要求,请率领步卒2000人 乘胜袭取苏州^诸将领也认为,吴越作战主要依靠水军,现在大 旱,水道干涸,应当抓紧时机,利用我们强大的步骑兵-举灭亡 吴越①。但徐温以休战息兵,恢复生产,使两国百姓各安其业为理 由,坚决拒绝。
吴与吴越的战争互有胜负,任何一方都不占绝对优势。吴国 虽地广兵强,但有后梁、楚、荆南等国的牵制,不可能集中全力 攻击吴越。钱镠统治吴越,军事力量虽不如吴国,但内部比较团 结,水军战斗力强,有效地抵抗了吴国的进犯。钱镠、徐温在常 州之战后,审时度势,确定双方长期和平相处,并认真地贯彻实 行。
第三节南汉的残暴统治与张遇贤
领导的农民起义
一、南汉的建国及其或暴统治
唐朝末年,广州牙将刘谦任封州刺史。谦卒后,其子刘隐袭 父职。刘隐因平息广州动乱有功,升为清海节度使,遂占据岭南。 后梁建立,刘隐称臣,被封为南平王,又进封南海王。乾化元年 (911年),刘隐卒,弟刘美继任清海节度使。贞明三年(917年), 刘美即皇帝位,国号大越,改元为乾亨,建都广州(今属广州)。 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在刘隐、刘龚统治期间,岭南地区存在着不少割据势力,如 交州(今越南河内)曲颢、桂州(今广西桂林)刘士政、邕州
①《资治通鉴》卷二七〇,梁均王贞明五年 (今广西南宁)叶广略、容州(今广西容县)庞巨昭分据诸管,攻 略岭南东道所属州县。占据虔州(今江西赣州)的卢光稠也染指 岭南,进据潮州(今广东潮安)、韶州(今广东韶关),高州(今 广东高州东北)刘昌鲁、新州(今广东新兴)刘潜及江东70余寨 也不听从刘隐、刘美的调动。经过刘隐、刘美的征讨,先后削平 一些割据者,占有高州、潮州、韶州、容州、邕州,使岭南地区 逐步得到统一。
南汉大有十五年(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刘美卒,子刘玢 称帝,不到两年又被弟刘洪熙杀死。刘洪熙称帝后改名刘晟,“惧 众不伏,乃益峻刑法以威众”①。他用种种借口杀死14个弟弟。南 汉“宗室勋旧,诛戮殆尽”②。
刘美、刘晟凶忍残暴,骇人听闻。刘美设置有灌鼻、割舌、支 解、刳剔、炮炙、烹蒸种种酷刑。他们把毒蛇聚于水中,将罪人 投入,称为“水狱”。又将人们烹蒸之后,再在阳光下曝晒,洒上 盐水,使受刑者疼痛难忍,最后折磨致死。刘晟置铁床、刳剔等 刑,号曰“生地狱”。这些惨无人道的种种酷刑,充斥南汉全国各 地。
南汉统治集团不顾广大群众的死活,施行极端残暴的统治,激 起岭南人民的强烈反抗,其中规模较大的反抗斗争就是循州张遇 贤起义。
二、张遇贤农民起义的爆发
南汉大有十五年(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七月,循州博罗县 (今属广东)刻杉镇有人自称神仙降世,利用宗教,组织反抗南汉 王朝的起义斗争。当时循州有许多支义军,互不统一,博罗县小
①《新五代史》卷六五,《刘晟传》。
@《十国春秋》卷五九,《南汉中宗纪》。 吏张遇贤被推为全体义军的领导人。他自称中天八国王,改元永 乐,设置百官。这时我国中原地区和南方有后晋、南唐、吴越、闽、 南汉、楚、南平、后蜀八国,所谓“中天八国王”,似乎是要求结 束八国的分裂,统一全国,由张遇贤当全国之王。
张遇贤统一农民起义军之后,声威大振,向循州(今广东龙 川西)发起进攻。南汉帝刘玢派越王刘弘昌为都统、刘弘杲为副 都统,一起出兵镇压。起义军与南汉军战于钱帛馆。广大义军自 早晨战至中午,将政府军重重包围,万箭齐发,矢下如雨,杀伤 大量官军。刘弘杲流血满袖,依靠偏将指挥使陈道庠拚命反扑,才 免遭被俘。十月,起义军攻克循州,杀死南汉循州刺史刘传。接 着又攻下广东东部潮州、惠州(今属广东)许多州县,沉重地打 击了南汉政权0
三、起义军北进与最后失败
南汉应乾元年(后晋天福八年,943年)七月,南汉派遣指挥 使万景忻率军进攻循州的起义军,张遇贤作战失利,遂率军退出 循州,往北转移。义军翻越大庾岭(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交界 处),一举攻占南康(今属江西)。_唐百胜节度使贾匡浩在虔州 闭城拒守。张遇贤率领起义军严惩贪官污吏,烧毁官府仓库,连 克虔州属县,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
在虔州东北雩都县(今江西于都)以西的白云洞,三个洞上 下连接,每洞可容纳百余人。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张遇贤 在白云洞建造官署营房作为起义军的基地,继续坚持斗争。
南唐保大元年(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南唐帝李璟害怕起 义军向境内腹地深入发展,急忙下令镇压。并下诏免除虔州各县 租税,以收买人心,企图切断广大群众与义军的联系,迫使义军 孤立作战。南唐政府又采用招抚、镇压两种手段,一方面大肆宣 扬招降纳叛,号召起义军解甲归降;一方面命令诸军分路进讨,所 俘义军全部杀死。十月,南唐朝廷派洪州营屯都虞候严恩、通事 —210 —


舍人边镐统军讨伐。他们到达虔州后,勾结当地文人白昌裕,从 起义军驻地后面伐木开道,偷袭白云洞,放火焚烧义军官署营房, 大败义军。张遇贤屡战失利,被迫转移。义军叛徒李台将张遇贤、 黄伯雄、景全等义军将领缚送南唐军。边镐将他们押送金陵,慘 遭杀害。
张遇贤起义历时一年多,转战大庾岭南北,发展到十余万人。 这是五代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给南汉、南唐统治者沉 重的打击。这次起义迅速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具有卓越才能 的领导人,张遇贤始终以宗教为号召,没有提出任何政治口号,因 而很难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并长期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其次,义 军主动放弃有群众基础的粤东根据地,转战到人地生疏的虔州地 区,遇到挫折后,又不敢广泛流动作战,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去 重创敌人,反而固守一处,给敌人提供了围歼的有利时机。
第四节楚平定溪州与荆南谋求 扩张领土的战争
一、马氏建楚与高氏据守荆南
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少年当过木工,在 唐朝末年入蔡州(今河南汝南)秦宗权军,因骁勇闻名,升为偏 将。马殷后来随军渡淮河南下,转战扬州、宣州(今安徽宣城)、 洪州(今江西南昌)。乾宁元年(894年),马殷随刘建峰进入湖南, 攻克潭州(今湖南长沙),杀死潭州刺史邓处讷,唐昭宗授刘建峰 湖南节度使,马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刘建峰被部下杀死后,潭州行军司马张佶等军将推马殷为主。 不久,唐朝授马殷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但马殷实际上只能 控制潭、邵(今湖南邵阳)二州,周围地区还有不少窃地割据的 地方军阀①。在湖南地区以外,又遭到荆南、吴、南汉、前蜀的包 围。马殷为摆脱窘境,在军事上主要依靠来自河南的旧部同僚,派 遣他们四出征战,如内外马步军指挥使许德勋、水军指挥使王环、 长直指挥使姚彦章、岭北七州游奕使李琼、秦彦晖;在政治上重 用扬州人高郁,署为都统判官,为其出谋划策。马殷按照高郁的 主张,先后奉事后梁、后唐中原朝廷,对邻国基本上采取和好相 处的政策;在境内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各国 的贸易交往。马殷从乾宁元年(894年)进入湖南以潭州为基地, 到梁开平二年(908年)攻取岭北六州的十余年间,逐一消灭湖南 地区的割据者,或迫使他们归附,从而使统辖地区日益扩大,共 有23州,辖地包括今湖南全境、广西东北部、贵州东部等广大地 区。后梁太祖拜马殷侍中兼中书令,封楚王。后唐明宗天成二年 (927年)又封马殷楚国王。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正式建国,自 置左、右相以及尚书、仆射等官属,但自己不称帝,不置纪年,史 称楚国。
在楚国北面,髙季兴割据荆南。高季兴,陕州峡石(今河南 三门峡市东)人,本名季昌,避后唐讳更名。唐末宣武节度使朱 全忠收高季兴为牙将,后升为宋州刺史。开平元年(907年),后 梁拜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并派5000兵士充当荆南牙兵,以防止 高季兴的不轨行为。唐末荆南节度使辖10州,后被诸道侵夺,只 剩下江陵一城,残破不堪。高季兴招抚流亡,人士渐归,又用倪 可福为将帅,梁震、司空薰、王保义为谋士,并修治城隍,设置 楼橹,建造战船,暗中准备割据。唐庄宗灭梁,高季兴亲自入洛 阳朝贡,后唐同光二年(924年)被封为南平王。后来夺取前蜀的 归州、峡州,加荆州共有3州,是南方诸国中最小的国家,地狭
①这些割据者有:岳州邓进忠,朗州(今湖南常德)、澧州(今湖南澧 县)向环,衡州(今湖南衡阳)杨思远,永州(今湖南零陵)唐世旻,道州 (今湖南道县西)蔡结,郴州(今湖南梆县)陈彦谦,连州(今广东连县)鲁
景仁等。 兵少,难以自立,江陵又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所以高季兴 及其后的南平国统治者先后向后梁、唐、晋、汉、周以及南汉、闽、 楚、后蜀、吴国等称臣,希望得到一些赏赐,并在江陵拦劫各国 使者的财物。
二、夔州之战
长江上游的夔(今四川奉节东)、万(今四川万县市)、忠 (今四川忠县)、涪(今四川涪陵)四州,原属于唐朝荆南节度使, 唐末为王建所占。高季兴企图收复这些州,在乾化四年(914年) 领水军攻打夔州,前蜀夔州刺史王成先迎战。荆南水军纵火焚烧 前蜀浮桥。前蜀招讨副使张武预先将铁链沉入江中,俟荆南战船 临近时,突然将铁链拖出水面,锁住长江,阻挡船只通过。恰巧 这时风向突变,荆南战船由顺风而遇上逆风,前蜀军放火焚烧,荆 南兵士死伤甚多,约五千人被俘。高季兴换乘小船逃走。高季兴 再不敢轻举妄动,只好等待有利时机。
同光三年(925年),高季兴利用后唐讨伐前蜀之机,连忙请 求用本道军队攻取夔、忠、万、归、峡等州①,并隶属荆南。唐庄 宗同意,命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招讨使。但高季兴害怕前蜀,不 敢直接进攻夔、忠、万等州,而率领水军沿长江西上,攻取施州 (今湖北恩施)。前蜀张武又用铁锁链封江,高季兴派勇士乘船斫 锁。适值大风骤起,船被铁链挂上,难以进退。前蜀军队矢石齐 发,高季兴战船损失严重,败归江陵。由于后唐大军自散关(今 陕西宝鸡西南)南下,一路挺进,前蜀军将纷纷不战而降。张武 以夔、忠、万三州降于后唐魏王李继岌。高季兴虽连吃败仗,仍 以后唐朝廷曾经答应为理由,再次要求将夔、忠、万、峡、归等
①此据《新五代史》卷六九,《高季兴传》所载,但《资治通鉴》卷二 七三称“诏季兴自取夔、忠、万三州为巡属”。 五州划为荆南属郡。唐庄宗虽予答应,但确定由后唐朝廷任命五 州的刺史。夔州之战暂时结束。
三、江陵之战
高季兴得到夔、忠、万、归、峡等州后,请后唐不再任命各 州刺史,改由高氏子弟充当。后唐不允许。天成二年(927年)二 月,夔州刺史潘炕罢官,高季兴擅自领兵攻入城内,拒不接受后 唐新授命的夔州刺史西方邺,还出兵袭击涪州。后唐魏王李继岌 灭前蜀后,派牙将韩珙押运西川珍货金帛40万浮江而下,高季兴 杀死韩珙,抢走全部财货。后唐朝廷予以指责,高季兴也出言不 逊,双方关系更加恶化。二月二十日,后唐朝廷以山南东道节度 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领步骑军4万人出征荆南; 又命东川节度使董璋充东南面招讨使,夔州刺史西方邺为副招讨 使,会同湖南马殷军队一起进讨。表面看来,后唐进攻的阵营庞 大,荆南似乎不堪一击;但后唐诸军将领各有打算,从一开始就 很被动。
三月,刘训军队到达江陵。高季兴坚壁清野,并守城不肯出 战,同时向吴国求援。三四月间,荆南地区久雨不晴,气候潮湿, 军粮运输困难,后唐将士患病增多,攻城毫无进展。四月二十三 日,唐明宗派枢密使孔循往江陵督战,也未能攻入江陵城。后唐 朝廷赐楚王马殷鞍马、玉带,又赐将士夏衣万套,指望马殷向江 陵前线运送军粮,并出兵参战。但马殷不肯发运粮饷,都指挥使 许德勋领湖南水军屯驻岳州,观望不进。东川董璋也未派蜀军沿 长江东下。五月二十日,后唐朝廷因师出无功,命刘训班师。
天成三年(928年)三月,楚王马殷来到岳州,指使六军使袁 诠、副使王环、监军马希赡攻荆南。楚军到达石首县(今属湖 北)刘郎狀,在黑夜将几十艘战船藏在港中,次日天明交战,马 希赡突然出战船拦击,荆南水军大败,伤亡很多。楚军乘胜进逼 江陵。高季兴见情势危急,连忙归还楚国中军使史光宪,楚军撤
退。
荆南髙季兴一再遭到唐、楚双方的夹击,天成三年乃臣附吴 国,被赐爵秦王。后唐命楚王马殷讨伐。马殷派都指挥使许德勋 再攻荆南,以子希范为监军。楚军抵达沙头(今湖北沙市),杀死 高季兴从子、云猛指挥使高从嗣,高季兴请和,许德勋退兵。
九月二十七日,后唐命武宁节度使房知温兼荆南行营招讨使、 知荆南行府事,督促军队会合襄阳(今属湖北)军一起出讨荆南。 十二月,髙季兴死,其子从诲继立。高从诲鉴于荆南邻近后唐,又 通过楚王马殷向唐明宗请罪,被后唐授为荆南节度使。唐、楚夹 击荆南之战遂告结束。
高季兴初据荆南,仅占领荆州一地,后来从前蜀那里夺取归、 峡二州。他之所以能较长期割据荆南,并非荆南具有强大的军事 力量与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是江陵城的特殊战略地位决定了这一 区区小国的长期存在。江陵为荆南节度使首府,位于今湖北境内 长江北岸,襟带江湖,西通巴蜀,北通襄阳,南极岭南,自古以 来就是全国南北交往的重要枢纽。五代前期,高季兴正处在后唐、 前蜀、楚、吴四国的包围之中。其时南北大运河漕运受阻,江陵 更是沟通四周各国互相交往的必经之地。天成三年(928年),楚 军一度大败荆南军,马殷指责六军副使王环不攻占江陵,王环回 答说:“江陵在中朝(指后唐)及吴、蜀之间,四战之地也,宜存 之以为吾扦蔽”①,马殷很赞同王环的高见。五代时期南北诸国让 高季兴荆南割据政权长期存在,把它当作一块缓冲地带,既有利 于各国通过江陵进行交往,发展贸昜,又能作为阻滞它国军事进 攻的一道屏障,对于周围各国都是有利的。这就是高季兴屡次被 别国打败而又能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四、楚平溪州之战
溪州(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在唐代属于黔中观察使,历来是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史书称“蛮”。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八 月,溪州刺史彭士愁引奖州(今湖南芷江县西)、锦州(今湖南麻 阳县西南)诸少数族万余人攻打辰州(今湖南沅陵)、澧州,焚掠 镇、戍,并请后蜀出兵声援。九月三日,楚王马希范命静江指挥 使刘勅、决胜指挥使廖匡齐领步兵5000人征讨。楚军进攻溪州, 彭士愁兵败,逃往深山老寨。这里悬崖峭壁,很难攀登。刘勅制 造梯栈,围之三重,廖匡齐战死。刘勅利用大风放火箭焚烧彭士 愁营寨,彭士愁率残部再逃至溪、锦二州大山中。天福五年(940 年)正月二十九日,彭士愁派其子师翯率诸酋长送上溪、锦、奖 三州印,向楚国请降。楚王马希范即以彭士愁为溪州刺史,刘勅 为锦州刺史。马希范用铜5000斤铸制铜柱,刻上铭文,至今还保 存在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境肉。铭文记述了楚平 溪州之战发生的原因、经过,溪州少数族保证臣服楚国,楚国也 不得贱买溪州物资与土特产品,不发兵征讨。这已成为湖南湘西 各族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
第五节后蜀建立与进兵散关、凤州之战
一、孟知祥、董璋图谋割据两川 并联兵抗击后唐
孟知祥早年随父居于太原(今山西太原南),娶晋王李克用侄 女为妻,任左教练使。后来出任后唐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坐镇 国之北门。董璋由后梁投降后唐,升为邠州节度使。后唐枢密使 郭崇韬执掌朝廷大权,与孟、董二人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后唐李继岌、郭崇韬出讨前蜀,以 董璋充行营右厢马步都虞候。军机大事,郭崇韬多召董璋商量。灭 亡前蜀不久,朝廷根据郭崇韬的奏请,分别授孟知祥、董璋为西 川、东川节度使。
后唐讨伐前蜀取胜后,内部动乱接连发生。李继岌、郭崇韬 以及讨蜀立功大将康延孝(李绍琛)相继被杀,唐庄宗也死于兵 乱之中。孟知祥、董璋见有机可乘,即萌发在蜀地称王割据的打 算。天成元年(926年)七至九月,孟知祥大肆扩充兵马,在西川 原有骑兵3000人、步兵2. 4万人的基础上,又增置左右牙等兵16 营,共1.6万人,营于牙城内外;置义宁等20营,共1.6万人, 分戍管内州县就食;置左右冲山等6营,共6000人,营于成都罗 城内外;置左右牢城4营,共4000人,分戍成都境内;置左右飞 棹兵6营,共6000人,分戍滨江诸州,练习水战以备夔、峡。孟 知祥迅速扩军到7. 5万人,以步兵为主,还有不少骑兵、水军,而 且分布在西川境内各州,显然是要用武力称雄西川。
西川地区经济较富庶,赋税收入较多,孟知祥借口供给军需 衣粮,拒不上交后唐政府。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十月派客省 使李严为西川监军。次年正月,孟知祥杀死李严。董璋在东川的 情况也大致相同。后唐政府要董璋上交税款50万缗,董璋诉说东 川地狭民贫,只送10万缗。后唐客省使李仁矩来到东川,董璋当 面威胁说:孟知祥杀死李严,难道我不敢处置你吗!李仁矩苦苦 哀求,逃回洛阳。
后唐朝廷鉴于孟知祥、董璋加紧图谋割据,就着手进行军事 上的部署。凡两川军将更换,后唐多委派亲信将领,并带上精兵, 少者500人,多者2000〜3000人。同时,又削减东、西川节度使 的属郡,增置新的藩镇。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割东川阆州 (今四川阆中)、果州(今四川南充)置保宁军,以客省使李仁矩 为节度使;派枢密使安重诲外兄武虔裕为绵州(今四川绵阳)刺 史;指使武信节度使夏鲁奇修建遂州(今四川遂宁)城池,训练 军队,开始从北南东三个方向对东川、西川进行军事包围,并逼 近成都府和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面对这样严峻的 局势,孟知祥、董璋决定拋弃旧嫌,结为姻亲,联合起来,共同 击退后唐的军事进攻。
长兴元年(930年)九月三日,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得知后唐准 备发大军讨伐西川,乃与节度副使赵季良商量对策。赵季良提出 以东川兵先取遂州、阆州,然后东、西川联合起来把守剑门(今 四川剑阁县东北),则西川“无内顾之忧”①。孟知祥从之,派使者 约董璋同时出兵。董璋乃传檄书于武信(治遂州)、保宁(治阆 州)、昭武(治利州,今四川广元)三节度使,指责他们充当后唐 间谍,随即发兵攻打阆州。九月十日,孟知祥派都指挥使李仁罕 为行营都部署,汉州刺史赵廷隐为副都部署,简州刺史张业为先 锋指挥使,率3万军队进攻遂州。又遣牙内都指挥使侯弘实、先 登指挥使孟思恭领兵4000人配合东川军队攻打阆州。保宁节度使 李仁矩的部将提出,“董璋久蓄反谋,以金帛啗其士卒,锐气不可 当,宜深沟高垒以挫之,不过旬日,大军至,贼自走矣”②。可是, 李仁矩骄傲轻敌,认为蜀兵懦弱,不堪一击,遂命军队出城迎敌。 双方尚未交战,李仁矩军就逃归阆州城内。东川军队昼夜进攻,二 十日攻入城内,杀死保宁节度使李仁矩。
九月二十七日,后唐朝廷以天雄节度使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 招讨使,三天之后,又派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充东川行营马步都 虞候,率兵讨伐两川。因石敬瑭从后唐洛阳抵达两川前线还需一 段时日,所以东西川军队继续主动进攻。十月,董璋引兵乘胜进 攻利州,因天雨运输军粮困难,又退回阆州。东川军队还接连攻 陷合(今四川合川)、巴(今四川巴中)、蓬(今四川仪陇南)、果 等州。与此同时,西川李仁罕围攻遂州,武信军将康文通出城迎 战,兵败投降。后唐武信节度使夏鲁奇被迫固守遂州城内。九、十 两个月,战争主要在四川境内嘉陵江流域附近诸州进行,因后唐 大军没有赶到,孟知祥、董璋军队势如破竹,战果辉煌。但董璋
①②《资治通鉴》卷二七七,唐明宗长兴元年。
——218——



没有攻下在剑州北面的利州,又未派重兵把守剑门,留下了重大 隐患。
十一月中旬,石敬瑭进入散关。阶州刺史王弘贽、泸州刺史 冯晖、马步都虞候王思同、步军都指挥使赵在礼自利州山路出剑 门关外,再返回奇袭剑门,杀东川兵3000人,俘都指挥使齐彦温。 十五日,王弘贽攻陷剑州(今四川剑阁县),但后面大军未及时赶 上,无力继续前进,抢掠一些资粮而退回剑门。剑门关在剑州东 北大剑山上,两旁峰峦连绵,峭壁千丈,地势险峻,历来是守卫 西川的重要关隘。可是,后唐领兵统帅石敬瑭消极拖延,从散关 到剑门费时将近20天,也未组织大军自剑门南卜直捣成都,失去 了一次重要的战机。
十一月二十日,董璋派使者向孟知祥告急。孟大为恐惧,次 日派牙内都指挥使李肇领兵5000人倍道兼行,进据剑州,又从遂 州前线调回赵廷隐增援剑州。此时屯戍蓬州仪陇县(今属四川)来 苏镇的西川牙内指挥使庞福诚、昭信指挥使谢镗得知剑门失守后, 主动领兵千余人向剑州进发。刚到达剑州,遇后唐军队万余人,庞、 谢二人见敌我众寡悬殊,派兵在唐军营后大声鼓噪,谢镗率部分 兵士自前面攻击,唐军惊慌退走,在剑门十余日不敢出来。孟知 祥高兴地说:后唐军队占领剑门,不往前进军梓州,反而焚毁剑 州,顿兵不进,必将失败①。十二月三日,石敬瑭到达剑门,六日, 进军剑州北山,遭西川赵廷隐伏击,再次退回剑门。
后唐军队在剑门受阻,军需供应遇到严重困难。由关中运粮 到利州,道路遥远,山路险折,途中损耗大,每运粮一石只能得 到一斗。老百姓不堪役使,纷纷结聚山林,反抗朝廷。唐明宗面 告近臣,事已如此,只有自己出征。枢密使安重诲见势不妙,连 忙承认前线战争失利,当由自己负责,请求亲往前方督战。十二 月二十四日,安重诲离开洛阳,速赴前线,关西藩镇“莫不惶骇。 所在钱帛粮料,星夜辇运,人乘毙踣于山路者不可胜纪”①。唐明 宗听信谗言,又急诏召回安重诲并调任河中节度使。石敬瑭本来 不愿西征,见安重诲已离开朝廷,再无所畏惧,不断上表要求休 战撤兵。长兴二年(931年)正月,西川李仁罕攻陷遂州,后唐武 信节度使夏鲁奇自杀。二月,石敬瑭因遂州、阆州先后失陷,粮 食又运输不上,烧营北归,东、西川军队追至利州而止。后唐军 队出征两川的失利,唐明宗既不追究领兵统帅石敬瑭作战不力的 责任,也不再声讨孟知祥、董璋抗拒朝廷的罪行,反而说孟、董



是非混淆,东、西川藩帅更有恃无恐,骄矜跋扈,进而爆发了新
的战争。

后唐时期先后有两次讨伐川蜀之战,一次是同光三年(925 年)郭崇韬灭亡前蜀,一次是长兴元年(930年)石敬瑭征讨孟知 祥、董璋,结果失地损兵,劳民伤财。比较起来,后一次战争从 一开始就缺乏明确的作战部署,进军缓慢,千里运粮,处处受阻, 而领兵统帅指挥不力,当是这次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孟知祥、董璋抗击后唐军入蜀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他 们联合起来,协同作战,相互支援;其次,孟知祥在剑门失守之 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调动军队迅速占领剑州,阻止了后唐军 队从剑门南下;再次,两川军队在抗击后唐军队的同时,分别出 军攻占了后唐在嘉陵江流域附近所占诸州,迫使后唐军队入蜀后 孤立无援,粮刍供应困难,退出两川。
二、孟知祥呑并东川,称帝西蜀
孟知祥、董璋分别占据西川、东川,唇齿相依,虽一度联合 起来抗击后唐,但他们之间早已虎视眈眈,各怀杀机。L<:兴二年
①《旧五代史》卷六六,《安重诲传》。 (931年)二月石敬瑭军队刚撤退,西川大将赵廷隐鉴于董璋诡诈 多变,建议孟知祥乘其到剑州劳军之机,将他杀掉而独霸两川。孟 知祥因缺乏周密准备而未敢贸然行动。
长兴二、三年之交,孟知祥为防止后唐再兴兵讨蜀,三次派 使者来到东川,要求和董璋一起上表后唐朝廷,表示谢罪。董璋 因留在洛阳的子孙全部被后唐朝廷处死,而孟知祥在洛阳的亲属 均安然无恙,大为不满,怀疑孟知祥出卖自己,双方矛盾日趋尖 锐。长兴三年(932年)四月,董璋召集诸将领商议进攻成都,前 陵州刺史王晖认为“时方盛夏,师出无名,必无成功”①,而大多 数人都说必将取胜,更助长了董璋的嚣张气焰。孟知祥也及时派 出军队3000人到汉州(今四川广汉)防备。董璋首先派兵进入汉 州境内,攻取白杨林镇(今四川广汉东),俘戍将武弘礼。汉州东 至梓州210里,南至成都100里,董璋军队一天多就可到达成都。 孟知祥见此情况,颇有忧虑,西川节度副使赵季良献策说:董璋 为人勇而无恩,得不到士卒的拥护,外出征战必将失败。不过他 “用兵精锐皆在前锋,公(指孟知祥)宜以羸兵诱之,以劲兵待之, 始虽小衄,后必大捷。”②并要求孟知祥亲自统兵出征以鼓舞广大 将士的士气。西川大将赵廷隐也说董璋轻率而缺乏谋略,举兵必 败。这些言论既肯定董璋必将失败,又提出先以羸兵诱敌,再以 劲兵出击的作战方案,给孟知祥很大的启示。四月二十九日,孟 知祥以赵廷隐为行营马步都部署,领兵3万迎战。五月一日,赵 廷隐向孟知祥辞行时,正碰上董璋使者送来檄书,还有书信给赵 季良、赵廷隐。董璋在檄书中称赵季良、赵廷隐暗中与他通谋,请 他领兵出征西川。赵廷隐当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董璋施反间 计,企图借刀杀人。赵廷隐随即领兵出发。这天,董璋领军抵汉 州,在汉州东南赤水与西川军交战,生擒西川马军都指挥使潘仁 嗣,接着又攻入汉州,初获大胜。
五月二日,孟知祥命赵季良、高敬柔留守成都,亲自领兵8000 人向汉州进发。当天抵弥牟镇,赵廷隐布阵于该镇北面。三日晨, 赵廷隐屯于鸡趿桥(疑在今四川广汉县南),义胜、定远都知兵马 使张公铎列阵于其后。董璋见西川兵锋强盛,退阵于武侯庙K,而 他的帐下骁卒却要求速战。董璋随即指挥军队出动。双方军队刚 交锋,东川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张守进投降,向孟知祥报告“璋兵 尽此,无复后继,当急击之。”①孟知祥登高督战,西川镇守鸡趿 桥的军将毛重威、李瑭均被东川兵杀死,赵廷隐三战不利,牙内 都指挥使侯弘实也往后退却。孟知祥立即指挥后军上阵。张公铎 “麾兵而进,帅众大呼,所部兵无不以一当百,东川兵殊出不意, 蹂躏披靡,死者数千人。”②俘东川中军都指挥使元璜、牙内副指 挥使董光演等80余人。董璋因自己亲兵被歼,领数骑逃走,余众 7000人投降。董璋及其子逃入梓州城内被杀。赵廷隐领西川军先 后攻入汉州、梓州,取得了重大胜利。
东、西川之战直接关系到各方的存亡,所以孟知祥、董璋都 亲自出阵,作战时间不长但战斗相当激烈。董璋凭愚夫之勇,恃 骁锐之师,全军出动,没有部署后续部队,一旦兵败则溃不成军。 孟知祥有勇有谋,将军队分为前后两阵,当前军战败时而突然将 后军投入战场,以对付东川疲累之师,因而取得大胜。孟知祥占 有两川之后,后唐政府再没有力量兴兵出讨,双方仍不断派遣使 者应付周旋。长兴四年(933年),后唐朝廷以孟知祥为东、西川 节度使,封蜀王,有权授命管内节度使、刺史等军政官员,已实 际承认孟知祥在西川的独立地位。这年十一月,孟知祥鉴于唐明 宗在宫内政变中惊死,唐闵帝已无力西顾,遂于应顺元年(934 年)正月在成都称帝,号称蜀国,史称后蜀。
①《资治通鉴》卷二七七,唐明宗长兴三年。 @《十国春秋》卷五一,《张公铎传》。
三、进兵散关、凤州之战
散关位于宝鸡县(今属陕西)西南52里,陇山、终南山在这 里交会,汧水(出自陕西陇县,在宝鸡县与渭水会合)、渭水(源 出甘肃渭原县,经宝鸡南横贯陕西平原,注入黄河)萦流其间,地 势险恶,素有“秦蜀噤喉”之称,自古以来即为控扼川、陕间的 交通孔道。自散关南行入蜀,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首当其冲, 然后通过利州抵剑州。凤州原系前蜀武兴节度使的治所。前蜀亡 国后,凤州相继归后唐、后晋所管辖。天福十二年(947年)正月 契丹灭晋时,后晋雄武节度使何重建拒听契丹之命,以秦(今甘 肃秦安县西北)、阶(今甘肃武都县东)、成(今甘肃西和县西 北)三州归附后蜀,但散关、凤州仍由后晋军将控制。这不仅威 胁着西川的安全,也阻挡了孟知祥谋取关中的重要通道。
何重建归降后,后蜀立即以左千牛上将军李继勋为秦州宣慰 使。二月六日,李继勋与兴州刺史刘景攻占固镇(今陕西凤县东 南)。后蜀根据何重建的请求,又派山南西道兵士 3700人会合阶 州、成州军队占领散关,将后晋军队拦阻在散关以北,然后进攻 凤州。二月中旬,后蜀宫苑使崔延琛领兵攻凤州不胜,乂退保固 镇。三月,山南西道节度使孙汉韶率兵2万人攻打凤州,并分兵 协助镇守散关。经过一个月的作战,后晋凤州防御使石奉颉孤立 无援,率部投降,于是秦、凤、阶、成四州之地尽归后蜀所有。
第六节南唐攻灭闽、楚之战
一、徐氏代吴建立南唐
徐氏取代吴国,经历了长达30年的时间,即从后梁开平二年 (908年)徐温、张颢谋杀淮南节度使杨渥,到后晋天福二年(937
—223 —
年)徐温养子徐知诰迫使吴国皇帝杨溥让位。
徐温盐贩出身,随同杨行密起兵于庐州,颇受信任。天祐二 年(905年)杨行密病卒,左右牙指挥使徐温、张颢立行密长子杨 渥为淮南节度使;接着又杀死杨渥,立其二弟杨隆演,徐温迁昇 州刺史,在金陵建置水军。徐温派儿子徐知训在扬州辅助杨隆演, 处理日常事务。又命养子徐知诘进驻润州(今江苏镇江),增强声 势,以便就近加强对扬州的控制。吴国内外大事全部为徐温父子 所专决。随后自北方投奔吴国的平卢节度使、诸道副都统朱瑾杀 死徐知训,徐知诰抢先进入扬州,与养父徐温执掌吴国大权。
徐知诰,徐州(今属江苏)人,少年流寓濠(今安徽凤阳东 北)、泗(今江苏盱眙北),被徐温收为养子,改名徐知诘。徐温 先以知诘为吴国楼船使,治舟师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又调任润 州刺史、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军都副使。徐知诰进入扬 州,“尽反知训之所为,接御士大夫,曲加礼敬,躬履素朴,去浮 靡,而又宽刑勤理,孜孜不倦。”①并以吴王的名义全部免除吴国 杨隆演天祐十三年(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前百姓所欠赋税,其 余欠税待农业生产丰收后再缴纳,从而赢得吴国百姓的广泛悦服。 吴国乾贞元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十月徐温病卒,由徐 知诰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吴王杨溥乾贞元年称帝,拜徐知诰太尉、中书令。徐知诰自 己坐镇金陵,留儿子景通在扬州,父子二人总揽国事。吴国天祚 三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十月,吴国皇帝杨溥被迫让位,徐 知诰在金陵称帝,国导唐,史称南唐。 *
二、南唐军事战略的变化
南唐建立后,徐浩(徐知诰称帝前已更名为“诰”)又改称李
①《钓矶立谈》卷一,榕园丛书本(下同>。
——224——


異。他从天祐六年(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迁昇州防御使到吴国 天祚三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称帝,经历了将近30年的磨 炼,富有统治经验。他规定外戚不得辅佐朝政,宦官不能参与重 大政事,保持全国政令、军令的统一。还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 赋的政策,发展社会经济。
南唐北以淮河为界与后晋毗邻,西有荆南和楚国,南近南汉, 东南接吴越、闽国。李異称帝时,派遣使者到南汉、闽、吴越、荆 南各国表示友好,契丹、新罗、高丽都来人祝贺。这些国家有的 与南唐相距很远,有的虽较近,但军事力量较弱,惟有得到契丹 支持的后晋政权实力强大,对南唐构成较大的威胁。李畧曾召集 大臣宋齐丘、冯延己及太子李璟等人在内廷商议对策,总、结历史 上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提出了伺机北伐中原、然 后招附南方诸国的统一全国的军事战略。
李昇指出,南朝刘裕北伐一度取胜,但不能长期占据中原而 匆匆南返;隋末杨玄感未能听从李密进军关中的建议;唐朝徐敬 业不北上进犯洛阳;结果都失败了。历史经验表明,要统一全国, 首先要占领中原、关中等军事要地,再逐步扩展到四方。长期偏 安江南肯定不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李#总结这些经验,着重 在于教育太子、大臣们充分认识到南唐军事战略的主要汀击目标 是盘踞中原的后晋王朝。所以他说,倘“中原忽有变故,朕将投 袂而起,为天下倡”①,出兵收复中原,统一全国。
李異坚决否定大臣冯延己“兴王之功,当先事于三国”②,即 首先出兵灭亡闽、吴越、楚国的主张。李異明确指出,俟南唐收 复中原之后,“然后拱揖以招诸国”③,自然是水到渠成,何必兴师 动众!如果南唐现在对南方诸国用兵,有的国家会很快灭亡,有 的国家或依险拒守,拖延时日,将会消耗南唐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灭亡邻国之后,还要派兵戍守,将会招致南唐兵力的分散。李 巽临死之前,还谆谆告诫太子李璟要与邻国和好,切勿效法隋炀
①②③《钓矶立谈》卷一。
帝贪功黩武,自取灭亡。
为了贯彻落实上述军事战略,李#称帝近六年,从未与南方 诸邻国发生战争。后晋天福六年(南唐昇元五年,941年)四月, 南汉要求与南唐联合出兵灭亡楚国,遭到李異的拒绝。同年七月 吴越大火,几乎烧尽宫室的全部库藏。大臣宋齐丘奏请即刻出兵, 趁火打劫,李異却反其道而行之,派人送去很多金帛缯绮,救援 受灾邻国。但他对后晋的态度则明显不同。天福元年十二月,后 晋军将卢文进投奔吴国,李昇特派兵迎接,授为宣州节度使。天 福五年(南唐昇元四年,940年),后晋安远节度使李金全归附南 唐,李#派鄂州屯营使李承裕领兵3000人前往接应,李金全才安 全抵达金陵,任南唐镇海节度使。后来还委以重任,让李金全担 任北面行营招讨使。李異这样热情地接纳后晋降将,并授以重任, 无非是要吸引更多的后晋官将归附南唐,扩充自己的实力。此外, 李異还注意修明政治,内宽刑罚,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屯积 财富,为统一全国创造物质条件。
天福八年(南唐昇元七年,943年)二月,烈祖李昇死。太子 李璟称帝并重用冯延己、冯延鲁、陈觉、魏岑、査文徽一伙邪佞 之徒,被称为“五鬼”。他们与先朝重臣宋齐丘相互勾结,结成朋 党,徇私舞弊,排斥异己,专权国事,滋生事端。李璟一度退居 深宫,将国事交给他们处理。冯延己自认为有统一天下的雄才大 略,嘲笑李異是“龌龊无大略”,“田舍翁安能成大事”①。李璟即 帝位的第二年,冯延己一伙人先后策划讨闽、灭楚的战争。
三、灭闽之战
闽国的建立者是在唐朝末年由河南进入福建的王潮、王审知 兄弟。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威武军节度使、闽王王审知死,诸
①马令《南唐书》卷二一,《冯延己传》,四部丛刊本(下同)。 子争位,争战不休,政局极端混乱。王审知之子延翰在同光三年 袭王位,不久被杀,弟王延钧立。后唐长兴三年(933年),王延 钧称帝,改元为龙启,国号称闽。闽国通文四年(后晋天福四年, 939年),传至五世王曦(王审知子),其弟延政在建州(今福建建 瓯)另建殷国①,与福州(今属福建)王曦公开对立,举兵相攻。 闽国天德二年(南唐保大二年,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南唐帝 李璟指责王曦、王延政兄弟残杀,王延政不服,反而讥讽南唐篡 夺吴国政权。李璟大怒,断绝了与王延政的关系。
(—)建州之战
闽国大德二年十二月,南唐枢密副使查文徽奏请出兵讨伐建 州王延政,朝臣多以为不可,查文徽同党冯延鲁却极力赞成。李 璟命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侦察对闽战役是否可行。南唐翰林待 诏臧循与查文徽同乡里,曾长期往来福建经商,熟悉当地山川形 势,帮助查文徽策划进攻建州的方略。查文徽到达信州(今江西 上饶),上言出兵必胜。李璟遂批准出征。南唐分兵二路,查文徽 与行营招讨都虞候边镐领洪州兵数千人由建阳(今属福建)抵达 盖竹(今福建建阳以南25里),臧循率偏师屯驻邵武(今属福 建),准备同时向建州进军。这时,福建内部形势突然发生变化, 王延政统军使吴承祐取得福州,由王延政之子王继昌镇守,调福 州军队化5万人驰援建州,汀州(今福建长汀)、漳州(今属福 建)、泉州(今属福建)的兵士也奉命助建州防守。查文徽不战而 退,自盖竹回师建阳。臧循在邵武战败被杀。
南唐初战失利,李璟应查文徽增加兵员的请求,闽国天德三 年(南唐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二月,命天威都虞候 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军祖全恩为应援使,姚 凤为都监,领兵万人②,会合査文徽进攻建州。他们自崇安(今福
王曦被杀后,王延政在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又改国号为闽。
“万人”,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嗣主李璟书》及同书卷二一, 《查文徽传》,但《资治通鉴》卷二八四称“数千人”。 建建阳西北)进屯赤岭(疑在福建建阳县与建州之间)。闽国王延 政派仆射杨思恭、统军使陈望将兵万人拒敌。闽军列阵于小溪之 南,南唐军在小溪之北,双方坚持月余①,南唐军不敢进逼。可是, 闽军将领对下一步作战方略产生了严重分歧。陈望鉴于南唐精兵 多,主张“观其变为万全之策”②,固阵防守,伺机破敌。杨思恭 却说南唐几千兵马远道而来,军粮有限,而闽军有强兵万人,要 求立即出兵决战。“若旷日持久,使其营垒坚固,刍粟丰备”③,就 难以取胜。陈望不得已引兵渡河,背水作战。南唐将领祖全恩出 大军迎战。另派闽国降将孟坚等潜入敌后,前后夹击,闽军大败, 溺死甚多,陈望战死,杨思恭逃走。南唐军队乘胜围攻建州。王 延政大惧,闭城自守,召董思安、王忠顺领泉州5000兵士驰赴建 州,分守要害之地。
三月,福州军将李仁达见王延政军事失利,在福州发起兵变, 杀死镇守福州的王继昌(王延政之子),自称威武军留后,遣使称 藩于后晋、南唐,又与吴越国勾结。王延政这时对协助戍守建州 的福州军队产生怀疑,借口遣返他们回家,一举杀死8000人,严 重削弱了建州城内的军事力量。八月二十四日,南唐先锋桥道使 王建封火烧建州外城,抢先攻入城内,生擒王延政。王忠顺战死, 董思安率部众逃回泉州。九月,汀州许文稹、泉州王继勋、漳州 王继成相继降于南唐。南唐升建州为永安军,以祖全恩为节度使, 几乎控制了福建全境。^
(二)福州之战
南唐将领请求乘胜进攻福州,元宗李璟不许。保大四年(后 晋开运三年,946年)四月,南唐朝廷不信任闽国降将,调漳州刺 史王继成为和州刺史,汀州刺史许文稹为蕲州刺史,召回泉州刺 史王继勋,另派军队戍守泉州并监督降将留从效。福州李仁达名
①“月余”,据《九国志》卷十,《杨思恭传》,《资治通鉴》卷二八四作 “旬余”。
②③《九国志》卷十,《杨思恭传》。 义上臣服南唐,实际上我行我素,不听朝令。当南唐军队向建州 进军时,福建百姓苦于闽国统治集团的贪浊残暴,纷纷伐木开道, 壶浆迎奉。南唐军队攻入建州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福建百 姓大失所望。留从效、李仁达乘机扩充实力,暗中准备反抗南唐。
六月,南唐大臣宋齐丘向元宗建议:陈觉很有才能胆略,可 以说喻福州李仁达入朝金陵,不需用兵。元宗即授陈觉为福州宣 喻使。陈抵福州,李仁达态度傲慢,声称境内安抚未定,待来年 再归朝。陈觉匆忙离开,行至剑州(今福建南平市),自称权福州 军府事,假传元宗命令,擅发汀州、抚州(今江西抚州西)、信州 军队共讨福州。唐元宗发觉陈觉专命,十分恼火,但大臣们都说 南唐军队已到福州城下,不可半途中止,请继续增兵助战。八月, 南唐以永安节度使王崇文为东南面都招讨使,漳泉安抚使魏岑为 东面监军使,建州监军冯延鲁为南面监军使。他们各领兵万人包 围福州。
九月,福州排阵使马捷引南唐兵攻至善化门桥,福州外城再 次为南唐兵所据。李仁达(又称弘义、弘达、达)面临福州城破 身亡的危险,请求吴越国出兵援助。吴越王钱弘佐召诸将商议。许 多人认为道路险远,难以相救,惟有内都监使水丘昭券赞同出兵。 吴越国东临大海,北面、西面靠近南唐,倘南面福建再为南唐所 有,则吴越陷入南唐全面包围之中。钱弘佐从自身安全出发,果 断决定出兵救援福州。十月二十五日,吴越国派统军使张筠、赵 承泰领兵3万人,由水陆两路驰救福州。十一月二十二曰,吴越 兵抵福州,自罾浦南潜入州城。南唐军队进据东武门,李仁达与 吴越军队联合起来防御,作战失利。福州“自是内外断绝,城中 益危”①。然而南唐王崇文、陈觉、冯延鲁、魏岑、留从效、王建 封诸将各自争功,不肯听命统一的指挥,故久攻福州不下。
南唐保大五年(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三月,吴越王再命 余安领水军沿海道进发。三月十四日,吴越船队到达离福州不远
①·《资治通鉴》卷二八五,晋齐王开运三年。 的白蝦浦。因海滩泥泞,加上南唐兵士向船队猛射,吴越兵士无 法登岸。南唐监军使冯延鲁认为福州城久攻不下,是由于李仁达 在城内指望吴越国出兵援救。倘南唐军暂时后退,俟吴越军队登 岸时尽杀之,则福州李仁达必将投降。与此相反,偏将孟坚认为 吴越军目前进退很难,倘让他们登上海岸,必然拚死决战,“其锋 不可当,安能尽杀乎”①。冯延鲁独断专行,固持己见,指示南唐 军后撤。吴越兵士抢登岸上,大呼奋击,福州城内李仁达也出城 作战,前后夹攻,孟坚战死,南唐兵溃退。这时,南唐将领王建 封见死不救,闽国降将留从效幸灾乐祸,引兵回泉州。南唐兵士 死亡两万余人,丢弃军械数十万件。留从效占有漳、泉二州,公 开下逐客令,迫使南唐戍守泉州的军队撤走。南唐军队一再失败, 南唐元宗命锁送冯延鲁、陈觉至金陵。南唐大臣江文蔚、徐铉、韩 熙载一致要求处死这些败将。由于宋齐丘、冯延己的包庇,冯、陈 二人不久又得到重用。南唐朝廷深深陷入泥沼而无法自拔。
后汉乾祐三年(南唐保大八年,950年)二月,吴越谍者向南 唐建州留后查文徽谎报:吴越兵士在福州杀死李仁达,弃城逃走。 查文徽信以为真,急于贪功,偕剑州刺史陈诲出讨福州。陈诲乘 战船沿闽江南下,与吴越水军战于江中。陈诲领兵士潜入水下,破 坏吴越楼船。吴越兵士惊慌失措,南唐军队乘胜追击,俘其将马 先进、叶仁安、郑彦华等。二月二十三日,查文徽从陆路赶到,吴 越知威武军事吴程遣数百人出城诈降,查文徽传令进城。陈诲报 告闽人多诈,俟查明城内情况再作处置。查文徽不听,命南唐军 迅速进入城内。结果南唐军大败,死万人,查文徽被俘,陈诲领 军逃回剑州。南唐对闽作战至此全部结束。
南唐对闽战争,包括攻克建州和两次出兵福州,从南唐保大 二年(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开始到南唐保大八年(后汉乾祐三 年,950年)二月结束,打打停停,先后历时五年多。闽国由于内 部分裂,建州王延政与福州李仁达相互残杀,无力抗拒外敌入犯,
①《资治通鉴》卷二八六,汉高祖天福十一年。 —230 —






州,吴越控制福州。但南唐为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死伤兵 士几万人,李昇时期积蓄下来的物质财富(包括军需器杖)几乎 耗尽。其根本原因是李璟君臣们违背李異要求与南方诸国睦邻友 好的遗训,主动地打了一场错误的消耗战争。南唐由冯延鲁、陈 觉、魏岑、查文徽一伙人指挥作战。他们结成死党,排斥异己,不 懂军事,刚愎自用,拒绝听取部将的正确意见。查文徽未经战斗 便撤退到建阳,后来攻福州又受骗上当,被敌人俘获。冯延鲁、陈 觉违背作战的一般原则,让吴越援军从海上登岸,南唐军腹背受 敌,惨败于福州城外。可是,南唐统治集团并未吸取这些教训,还 以为南方诸国可指麾而定,又乘人之危而蓄意挑起灭楚之战。
四、灭楚之战
楚国长期奉事中原王朝,与东面邻国吴、南唐时而不和。后 唐长兴元年(930年),楚王马殷死,遗命诸子,兄弟相继,其子 希声、希范、希广相继嗣位。后汉乾祐三年(南唐保大八年,950 年),武平节度使(治朗州,今湖南常德)马希萼与其弟希广相争, 希萼由于得到南唐的支援,率领朗州兵、湘西少数族军队攻占潭 州,杀马希广,自称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等军节度使,楚王, 以同母弟希崇为节度副使、判军府事。
后周广顺元年(南唐保大九年,951年)二月,马希萼派掌书 记刘光辅向南唐入贡。刘光辅见马希萼杀戮无度,纵酒荒淫,不 亲政事,乃向南唐帝李璟密报:“湖南民疲主骄,可取也。”①李璟 命大将边镐为信州刺史兼湖南安抚使,屯兵袁州萍乡(今属江 西),策划进犯湖南。
九月,武安节度副使马希崇与楚旧将徐威、陈敬迁、鲁公绾、
①《十国春秋》卷六七,《恭孝王世家》^ 陆孟俊密谋作乱。徐威等率领兵士攻入军府,立马希崇为武安留 后。这时,湖南出现了长沙马希崇、衡山马希萼、朗州刘言三个 军事集团。马希萼在长沙被徐威等俘虏后,囚禁于衡山县,又得 到衡山指挥使廖偃的支持,自称衡山王,召募军队,有兵士万余 人,派使者向南唐求援。楚国旧将朗州静江指挥使王逵、副使周 行逢立辰州刺史刘言为武平留后,称藩于后周,出兵潭州,声言 讨伐马希崇篡夺之罪。马希崇坐镇长沙,受到朗州刘言、衡山马 希萼两方面的围逼,十分恐惧,向南唐乞师援助。南唐早已作好 准备,立即分兵水陆二路,边镐率兵万人自袁州(今江西宜春)向 长沙进发,南唐武昌节度使刘仁赡率战船200艘取岳州。保大九 年(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十月,楚王马希崇向边镐请降,南唐 军遂进入长沙境内。南唐以边镝为武安节度使(治潭州),将马希 萼、马希崇及马氏宗族千余人押送金陵。从后梁幵平元年(907 年)起共延续四十余年的楚国遂告灭亡。
南唐灭亡楚国比入闽作战容易得多,很快取得大胜。然而好 景不长,镇守湖南的边镐一伙人又成为众矢之的。边镐、刘仁赡 初取长沙、岳州,开仓赈济,招抚流亡,深得百姓的拥护。但他 们后来疯狂掠夺,将湖南金帛、珍玩、仓粟运到金陵,又苛征暴 敛,夺取湖南租赋供养南唐在湖南的戍兵。南唐官将贪污枉法,克 扣粮饷,激起南唐成兵奉节都指挥使孙朗、曹进作乱,逃奔朗州, 联合楚国旧将刘言、王逵、周行逢一起反叛。南汉军队也乘机北 上,连败南唐军,攻占郴州、桂州、连州。南唐保大十年(后周 广顺二年,952年),楚国旧将刘言、王逵自朗州攻入潭州,降附 后周。南唐边镐及戍守湖南诸将都相继逃走。南唐元宗迫于连年 出师无功,劳民伤财,决定休兵息民。有人说,愿陛下今后数十 年不再用兵,国家可以小康!李璟回答说,我今后终身不用兵,数 十年算什么①!不过为时已晚,南唐已面临后周军队自中原南下步 步进逼的严重危机。
①《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周太祖广顺二年。 ——2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