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9统帅的军事艺术与名将事略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5-05

第一节军事艺术
一、李存勖的用兵谋略
李存勖是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开平二年 (908年)李克用死,李存勖袭王位,肩负河东节度使、全军统帅 的重任,亲自指挥晋军与其他一些藩镇军队对后梁作战。在长达 十几年的战争中,李存勖善于团结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李 存审、张承业、郭崇韬等文臣武将,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果断 地作出战略决策。他具备非凡的勇气和胆略,临危不惧,多次指 挥千军万马深入敌阵,打击敌人。李存勖和周世宗柴荣一样,都 不愧为我国五代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考察李存勖一生的战争实 践,他的用兵谋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知彼知己,果断决策
开平四年(910年)柏乡之战是李存勖进军河北的第一场大 战。这时,朱全忠已兼并河北地区魏博镇(治魏州,今河北大名 北),又借口抵御幽州刘守光南犯,出兵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 定)、义武(治定州,今属河北)两镇。成德节度使要求李存勖发 兵援助。李存勖召集将吏商议对策,不少人认为成德节度使王镕 长期臣服朱全忠,称藩纳贿,结为婚姻,现在要求我们出兵,必 是奸诈,不可轻信①。李存勖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首先指出成德 镇在唐朝或臣或叛,岂肯长期臣服于朱全忠。接着透彻分析了幽
①《资治通鉴》卷二六七,梁太袓开平四年。 州刘守光坐握胜兵逼近成德镇东境,我们又在成德镇西面训练军 队,成德镇南面距离后梁不远,所以要求同我们结盟,以保卫成 德镇的安全。我们若不出兵援救,正合朱全忠的计谋。李存勖十 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知彼知己,从而作出“师出井陉,破贼必 矣”①的重大决策。假若河东当时不肯出兵,让朱全忠乘机兼并成 德镇,再北灭卢龙,将对河东道造成很大的威胁。后来李存勖攻 占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进军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奇袭汴州 (今河南开封),都表明他善于掌握战场上的复杂情况,以敏锐的 观察力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战机,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因而不 断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李存勖用兵作战有两大困难:一是兵力严重不足,二是战线 较长,除强敌后梁外,还有契丹及河北部分藩镇(如幽州刘守光、 成德张文礼)的骚扰。因而李存勖十分强调集中兵力,打好每一 次重大战争。柏乡之战胜利不久,晋军面临南北两面作战,北有 刘守光的南下,南有朱全忠的北上。鉴于刘守光实力较弱,李存 勖先集中大军对付刘守光,命名将周德威领军北上攻打幽州。周 德威奏报兵力不足,李存勖又加派李存审率吐谷浑、契宓兵前往 参战,结果俘刘守光于幽州城内。
贞明三年(917年),契丹贵族阿保机领30万大军南攻幽州, 周德威固守城内,十分危急。晋军主力这时在黄河中下游沿线与 后梁交战,如幽州失陷,契丹进一步南犯,则晋军会遭到腹背受 敌的危险。晋王李存勖从全局出发,果断地抽调李嗣源、李存审、 阎宝三员大将率7万步骑兵北上,终于赶走契丹军,保住了北疆 重镇幽州。然后再回师南下,尽全力发动争夺黄河沿线重要渡口 杨刘之战。李存勖根据战场上千变万化的复杂情况,分清影响全 局的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集中兵力,各个破敌,收到了显著成 效。
①《册府元龟》卷五七,《帝王部*英断》。
(三) 委以全权,临机应变
李存勖灭梁之战,对所属将领委以全权,授以重兵,让他们 根据战场上的复杂情况,临机应变,充分发挥众将领指挥作战的 主观能动性0乾化二年(912年),河东军队几乎全部集中在幽州 作战,留大将李存审、史建瑭领3000骑兵戍守赵州(今河北赵 县)。朱全忠出动大军分两路北进枣强(今河北枣强东)和蔣县 (今河北景县)。晋将李存审、史建瑭鉴于李存勖将军队主力投入 幽州战场,难以分兵南下,他们自己决定将屯驻赵州的晋军打入 梁军营垒,纵火大噪,左右冲突,迫使朱全忠匆忙败退。贞明元 年(915年),晋将周德威坐镇幽州,得知梁将刘那自魏县(今河 北魏县西南)西行偷袭太原(今山西太原南),主动率领1〇〇〇骑 兵前往驰救。因刘都半途撤退河北,周德威又回师抢占河北储粮 重地临清(今河北临西),给梁军造成严重威胁。这表明晋将李存 审、史建瑭、周德威在外执行军事任务,不必事事请示晋王李存 勖,自己有权指挥军队对后梁作战。与此相反,梁末帝及其亲信 大臣深怕统兵将领拥兵自重,想方设法剥夺和箝制前方将领们的 机动指挥权,导致刘那、王彦章的失败。
(四) 指挥骑兵,迂回突击
李存勖军队虽比后梁少很多,但特别重视骑兵队伍的建设。由 一批刚强慄悍、娴于骑射的沙陀人与太原附近的北方边民所组成 的骑军,兵强马壮,士卒精整,战斗力很强。周德威、李嗣源、李 嗣昭、史建瑭都是长于运用精骑的著名将领,充分发挥骑军快速、 突击、机动的强大威力,多次指挥轻骑破坏梁军的军需供应,引 诱梁军脱离坚固阵地出战,并伺机派骑兵远程奔袭,深入敌人的 心腹地带,以铁骑向敌阵发起强大的进攻,或追击战败溃逃的梁 军。特别是龙德二年(922年)契丹大举南犯,晋军一度产生畏敌 情绪,士气低落,李存勖亲率铁骑奋击,迫使敌人落荒而逃,敌 伤亡惨重。
(五) 出敌不意,突然奔袭
李存勖自开平二年(908年)潞州之战起,与后梁连年作战,
—289 —
或攻打城池,或战斗于平原旷野,一般多是双方军队的正面交战。 李存勖歼灭了大批梁军,夺取了河北地区这一战略要地。但在同 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建国前夕,后梁仍有相当数量的兵力凭借 黄河沿线渡口据守,甚至攻占相州(今河南安阳),直接威胁魏州 的安全。双方仍处于胜败难分的胶着状态。同光元年闰四月,李 存勖根据后梁郓州降将提供的信息,得知郓州(今山东东平西 北)城内驻兵很少,果断地派李嗣源领步骑5000人渡黄河南下, 直奔郓州,大获全胜。晋军进入中原腹地,后梁朝廷慌作一团,急 忙调兵遣将,但军队主力已部署在黄河前线,京师汴州(今河南 开封)防务薄弱。李存勖鉴于这种情况,用部分兵力固守黄河沿 线南北要地,牵制梁军,亲率精兵向汴州发动突然袭击,直取大 梁,灭亡梁国。后梁派往黄河前线的几万大军也不战而降。李存 勖(后唐庄宗)这样出敌不意、突然袭击的作战谋略,为结束梁、 晋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最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李存勖灭梁之战,虽出现过轻佻、骄傲、决策不当的一些失 误,但他不畏强敌,勇敢、果断、沉着,运用上述军事谋略屡建 战功,不愧为五代时期少数民族出身的一位著名军事家。他的卓 越军事才能受到当时以及后代人的赞扬。朱全忠说:“生子当如李 亚子(指李存勖——引者),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①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称颂李存勖善于作战,“知用兵之术”®, “故能以弱晋胜强梁”③。至于李存勖迁都洛阳后,治国无道,以致 身亡名裂,则是他登上帝位宝座后享乐奢逸、骄淫乱政的结果,而 非军事谋略和用兵之术的问题。
二、郭崇軺的用兵谋略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先后事晋王 李克用、李存勖,任河东教练使、中门使。崇韬随同李存勖征战 各地,掌管机要,深受重用。李存勖建立后唐,郭崇韬担任枢密 使、兵部尚书、侍中、成德军节度使等要职,在后唐灭后梁、灭 前蜀作战中,出谋划策,所立佐命之功居诸将之上,表现出非凡 的军事才能。
郭崇韬用兵谋略的主要特点是“临事机警”①,在出兵作战的 关键时刻,能够透彻地分析了解敌军用兵的意图,大胆提出新的 作战方案,开辟新战场;或分散敌人的兵力,使自身转危为安;或 出敌不意地将利刃插入敌人的心脏,大获全胜。
同光元年(923年),梁、晋争夺黄河渡口之战,久拖不决,相 持不下。后梁派名将王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出兵攻占黄 河沿岸德胜(今河南清丰西南)、潘张、麻家口、景店诸寨,又以 重兵急攻杨刘镇(今山东东阿东北)。后唐庄宗引兵驰救,被阻在 后梁阵地之外,无法解杨刘之围。与此同时,后唐大将李嗣源占 领郓州后,与唐庄宗失去联系,处境十分不利。唐庄宗面对这些 困难,一时计无所出,郭崇韬献计说:梁将王彦章围后唐军于杨 刘,企图阻止唐军从杨刘渡黄河南下,让已经占领郓州的李嗣源 得不到任何支援,彻底孤立,以便梁军伺机收复郓州,消除后梁 的腹心之患。针对这些情况,郭崇韬既不要求驰援杨刘,也不忙 于救助郓州,却提出开辟新战场的作战方案:“臣愿得兵数千,据 河下流,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 兵,可以图也。”②战争发展的进程果不出郭崇韬所预料。王彦章 得知郭崇韬在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马家口新筑城垒,随即领 兵前往进攻,遭到郭崇韬的阻击,损失慘重。王彦章再回师杨刘, 又遇到迎击,被迫退走。这次战斗不仅解除了杨刘之围,还恢复 了唐庄宗与郓州李嗣源的联系。唐庄宗后来发布诏书说:“潜通河
《旧五代史》卷五七,《郭崇韬传》。
《新五代史》卷二四,《郭崇韬传》。 口,贡谋占必济之津,人所不知,惟卿合意”①,高度评价了郭崇 韬为这次作战出谋划策的功绩。
此后不久,唐庄宗争霸事业仍面临着严重困难。后梁以段凝 代王彦章为招讨使,领大军渡河北上,不断进掠澶州(今河南清 丰西)、相州地区。后唐军粮供应困难。大将李嗣源继续被围困在 郓州。后唐一些官将要求休战罢兵,以黄河为界,与后梁分而治 之。郭崇韬不盲目随从,他分析后梁的作战意图是:一方面由梁 将段凝统大军渡河北上,并决开河堤凭险据守,阻止唐军南渡,·另 由王彦章乘机收复郓州。他接着请求唐庄宗亲率六军,直趋大梁, 汴州城内兵少力薄,必将望风溃败。只要梁末帝首先投降,后梁 军将都会不战而降,半月之间,天下可以统一。庄宗采纳了郭崇 韬这一避实就虚、偷袭汴州的用兵谋略,果然一举占领汴州,结 束了梁、唐双方争霸中原的长达十余年的战争。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讨伐前蜀,唐庄宗以魏王李继岌为 行营都统,郭崇韬任招讨使。李继岌年纪轻,从未打过仗,“其招 怀制置,官吏补置,师行筹画,军书告谕,皆出于崇韬”②。郭崇 韬实际上是出征前蜀的军事统帅。他根据前蜀内部君臣上下人心 涣散,毫无斗志,以及蜀道山川险阻的地理条件,大胆地采用长 驱直入、速战速决的作战方略,命唐军急速向前挺进,一面攻占 城池,歼灭敌人;一面夺取粮食,供应后唐军叭需要,迫使前蜀 王衍迅速归降。
前蜀灭亡后,后唐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后唐出使西川的 宦官们恶毒攻击郭崇韬,唐庄宗、刘皇后、李继岌也对他猜疑嫉 忌,竟杀死郭崇韬于成都,连他的五个儿子都不免于难。
《全唐文》卷一〇三,《允郭崇韬再让节镇手诏》。
《旧五代史》卷五七,《郭崇韬传》。
三、柴荣的用兵谋略
柴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善骑射,略通书史,被 郭烕收为养子。郭威出任后汉枢密使,授柴荣左监门卫大将军;及 移镇邺都,柴荣又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掌管亲兵。郭威称帝, 拜柴荣镇宁军节度使,镇守澶州,后入朝授开封尹,封为晋王。郭 威病卒,柴荣于显德元年(954年)正月称帝,史称周世宗。
周世宗即位后,一方面在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各个领域大 力推行改革,增强国家实力;一方面有步骤地进行统一全国的战 争,抗北汉,讨西蜀,征南唐,进军河北。周世宗通过一系列的 改革和军事行动,使后周在财力、人力、兵力各方面已占有压倒 群雄的绝对优势,为统一全国大业铺平了道路。他用兵谋略主要 有:
(一) 制定稳妥可靠的战略方针
后周统治中原,面临契丹、北汉、后蜀、南唐各国包围的复 杂形势。柴荣针对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接受王朴《平边策》中的 合理因素,亲自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再由北往南的统一 全国的方略。他先讨后蜀,继征南唐,再出军河北,并抗击北汉 的侵扰,兵力集中,目标明确,而敌人始终无法联合起来,被迫 挨打。后周士气高昂,越战越强,连契丹军也望风丧胆。倘柴荣 不病重早逝,全国统一的重任将由柴荣来完成,决不会落到赵匡 胤的手中。柴荣所制定的统一全国的用兵方略,稳妥慎重,积极 可行,是指导后周出兵不断取胜的重要原因。
(二) 确定主要进攻目标,夺取全局胜利
柴荣三征南唐之战,是南征北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 场战争。柴荣一开始就敢于啃硬骨头,确定以淮南军事重镇寿州 为主要目标,坚决发起进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周军围攻寿 州,长期久攻不下,而且遭到不小的伤亡。南唐大军增援,迫近 寿州城外,周军更面临着内外夹击的危险。但柴荣坚持围攻寿州, 决不动摇,结果获得两大明显的成效:第一,周军攻打寿州,南 唐以大军声援,十几万精锐之师被歼在寿州附近或淮南一些地区, 再无力应战·,第二,周军攻下战略要地寿州,掌握了淮南战场的 主动权,破坏了南唐的整个防御体系,南唐朝野上下悲观失望,唐 元宗只有献地求和的一条出路。这充分显示出周世宗高超的指挥 艺术。
(三)运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的手段
柴荣为削平各地割据政权,促进国家的统一,主要靠发动战 争来解决问题,但又不失时机利用政治招降的手段。
后周对南唐作战期间,双方使者仍来往不断。显德三年(956 年)初,后周攻寿州取得一些胜利,南唐朝廷先后三次派使者献 上金银、绢帛、茶、药,并表示愿意割让淮河南岸的寿、濠(今 安徽凤阳东北)、泗(今江苏盱眙北)、楚(今江苏淮安东)、光 (今河南潢川)、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等6州,请求柴荣停 战罢兵,谋求两国和好。柴荣虽未同意,但仍派供奉官安弘道与 南唐使者李德明一道同赴金陵,继续商谈。柴荣分别赐唐元宗与 南唐将领诏书,重申后周出征南唐的决心:“苟不能恢复内陆,申 画边疆,便议班旋,真同戏剧”①,要求两国划长江为界,敦促南 唐政府从速商议,尽快作出答复。由于唐元宗不肯割让江北14州, 双方谈判没有取得成功。但柴荣政治招抚的策略促使南唐统治集 团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李德明被唐元宗杀死。柴荣接着将招抚 目标从南唐朝廷转移到南唐地方州县官将,下诏宣布,凡能认清 时机归顺后周朝廷者,原官爵一切依旧,愿回江南者听其自便②。 绐南唐降将许文稹以下1. 05万人分别颁赐物品,对其中一些人授 予官职。在此之后,南唐寿州刘仁赡、濠州郭廷谓、泗州范再遇、 涟水县崔万迪、雄州易文赞等人,在后周军队强大军事进攻和政 治诱降下,深感势孤力穷,纷纷归降。柴荣运用军事进攻与政治
①《旧五代史》卷——-六,《周世宗纪》。 @《全唐文》卷一二六,《平淮南德咅》。
招降结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加速了淮南之战的胜利结束。
(四)抓紧时机,用兵神速
兵贵神速是我国古代军事家用兵作战的一条重要原则。周世 宗离开本国境内向邻国发起进攻,军队长途跋涉,军需器械、粮 刍远程运输,更需要迅速地解决战斗。不然,战争久拖不决,粮 刍供应困难,士兵斗志懈怠,将会出现严重的不利后果。因而柴 荣南征北战,高度重视抓紧时机、用兵神速的原则,且看以下的 事实。
显德元年(954年)三月,北汉刘崇军队南下,柴荣当月十一 曰从开封(今属河南)出发,十八日到泽州(今山西晋城),第二 天高平之战胜利结束,前后只用9天时间。
显德二年(955年),柴荣第一次南征准南,正月八日离开封, 二十二日抵寿州城下,当即督促诸军攻打寿州。显德四年(957 年),柴荣第二次南征,二月十七日离开封,三月二日抵寿州城下, 次日即在紫金山南大败南唐援军。
显德四年(957年),柴荣第三次南征,十月十九日离开封,十 一月四日抵镇淮军(置于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天未亮渡过淮 河,次日亲自率军进攻濠州。
在古代交通工具落后的条件下,柴荣亲征一般有大军随行和 运输辎重的队伍,平均每天行程六七十里,速度是相当快的。柴 荣到达目的地后,抓紧时机,即令部队投入战斗,常使敌方措手 不及,陷于被动。
柴荣对后蜀、南唐作战取胜后,实力大为增强,立即着手北 伐准备,一方面派澶州节度使张永德领兵2万北上防御契丹,一 方面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河渠交通,发展漕运,急忙筹备北伐战 争的军需物资。显德六年(959年)三月,柴荣率大军北上,经沧 州(今河北沧州东南)向契丹统治区进发。柴荣进军迅速,出敌 不意,自离开汴州的四十多天内,契丹瓦桥关(今河北雄县)、益 津关(今河北霸县)、宁州(今河北青县)、莫州(今河北雄县 南)、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地守将望风归降。周世宗正准备向幽
州进发,因患重病被迫停止北伐,返回开封。
(五)充分发挥军事统帅的表率作用
柴荣以唐朝著名君主唐太宗为榜样,要“亲当矢石为人除 害”①,并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柴荣不辞劳苦,不怕伤 亡,长期鏖战在河东、淮南、河北的战场上,常亲临战斗的第一 线。高平之战,后周有些军将临阵脱逃,千余步兵投降北汉。在 此紧急关头,柴荣不顾个人安危,冒矢石督战,全军士气顿时大 振,奋勇杀敌,取得大胜。对南唐作战,柴荣三下淮南,直接组 织大军攻打寿州、濠州、泗州、楚州。他亲自涉水过河进攻濠州 附近的水寨,与兵士们一起露宿楚州城外,日以继夜攻击敌军。当 南唐军队自寿州附近撤退逃跑时,柴荣又指挥步、骑、水军分头 进击,歼灭大量敌人。柴荣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率部冲锋陷阵,使 后周军队焕发出英勇作战的进取精神,成为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 《资治通鉴》卷二九四称,“及(柴荣)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 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 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是符合历 史实际的中肯评论。
第二节名将事略
一、“好兵略、涉猎史传”的刘郭
刘那,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祖绶,密州户掾;父融,安 丘县令。刘那从青年时起就怀有大志,爱好学习《六韬》等兵书, 读过一些史传。唐朝末年,刘那在青州节度使王敬武、王师范手 下当小校,因军功升为登州、淄州刺史,青州节度使行军司马。唐 末天复元年(901年),朱全忠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凤翔(今属陕 西),所管河南州郡防守空虚。天复三年(903年)正月,青州节 度使王师范分别出兵袭击河南、关中一些州郡,各路兵马纷纷失 败,唯独刘鄯袭取兖州(今属山东)获胜。刘那先派出间谍扮成 卖油商贩,进入兖州城内侦探敌军进出兖州的交通道路。然后根 据间谍们提供的情报,刘那亲自带领500步兵于夜晚从兖州罗城 下面一条水窦进入城内,“一夕而定,军城晏然,市民无扰”①。刘 都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而进入兖州,充分表明他善于出敌不意,采 用巧妙的偷袭战法打击敌人。刘那后来镇守兖州,多次击退梁军 的进犯。但终因青州节度使王师范力屈投降,刘那孤立无援,也 被迫归降。朱全忠对刘那非常器重,授他为元从都押牙。刘那以 降将身份而独居朱全忠旧将之上,实属罕见。
开平三年(909年),后梁太祖授刘那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 挥使,掌管朝廷禁军。当年夏天,后梁同州节度使刘知俊归附凤 翔李茂贞,袭据长安(今陕西西安),并派兵把守潼关(今陕西潼 关县东北)。后梁太祖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与刘那领兵征讨。 潼关南靠华山,北阻黄河,系河南、山西、陕西之间的重要关隘。 后梁大军能否顺利通过潼关是讨伐刘知俊能否取胜的关键。刘那 到达潼关东不远,俘刘知俊在潼关外所置伏兵蔺如海等30人,将 他们权作前往潼关的向导。这时,后梁右保胜指挥使、刘知俊弟 刘知浣要求经潼关进入关中,潼关守吏开关门让其通过。蔺如海 等人尾随来到关下,潼关守吏不了解他们已经被俘,也打开关门 允许入关。刘那抓住时机,“乘门开直进,遂克潼关”②,杀刘知浣, 迫使刘知俊逃至凤翔。后梁以刘那为永平军节度使,镇守长安,为 稳定关中地区的局势作出了贡献。开平四年(910年),后梁加刘 那检校太保、同平章事。
贞明元年(915年),晋王李存勖乘魏州兵变的机会抢占魏州, 后梁开封尹刘那领6万大军北上防御。刘那屯军魏县,见河东军
《旧五代史》卷二三,《刘那传》。
《资治通鉴》卷二六七,梁太祖开平三年。 队尽在魏州一带,太原防务空虚,决定用奇兵袭取太原,再回师 占领河:|匕。刘那为了不让晋军发觉,临出发前故意“结蒭为人,缚 旗于上,以驴负之,循堞而行,数日,晋人方觉”①,急派兵追赶。 后因途中阴雨连绵,道路受阻,梁军病死甚多,刘那被迫班师,屯 军莘县(今属山东)。刘那偷袭太原虽未取得成功,但在当时仍不 失为打击晋方的良策。
刘那回师莘县,见晋军来势凶猛,实力强盛,又急于寻找梁 军决战,所以准备长期坚守莘县,伺机歼敌。刘那上梁末帝书说, 用兵作战,贵在“临机制变,安可预谋”②。他根据战场敌我双方 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改变自己的作战部署,充分体现了 “临机 制变”的军事思想。但梁末帝不懂军事,胡乱指挥,一再批评刘 那胆怯畏敌,强迫刘那出战。刘那被迫仓促出军,大败而归,贬 官为亳州团练使。
贞明四年(918年)八月,兖州节度使张万进见晋军在河北战 场不断取胜,叛梁附晋。梁末帝派刘那为兖州安抚制置使,出兵 征讨。经过一年多的围困,张万进得不到晋方的援助,处境危急, 其小将邢师遇暗中投降,开城门迎接梁军。刘那遂进入兖州,杀 张万进。刘那先后两次进攻兖州,第一次在天复三年(903年),正 是朱全忠势力席卷河南、进军关中的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刘那 避开锋锐,采用偷袭兖州的策略而取得成功。第二次,贞明四年 (918年)进攻兖州,后梁已在河北战场连连失利。后梁兖州节度 使张万进这时归附晋方,但与晋王李存勖屯军黄河渡口一带相距 甚远,因而刘那决定长期围困兖州,也取得重大胜利。刘那两攻 兖州,依据客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对策,这正是他认为用兵作战 贵在“临机制变”的充分体现。
贞明六年(920年),刘那出兵讨伐河中朱友谦,被晋军击败。 后梁大臣尹皓、段凝诬告刘那逗留养寇,作战不力,被后梁朝廷 勒令回师洛阳后被毒死,时年64岁。
①②《旧五代史》卷二三,《刘那传》。 —298 —
刘那是后梁的著名将领,一生用兵作战,被晋王李存勖誉为 “一步百计”,“长于袭人”①。他善于出奇兵,运用暗袭、奇袭的作 战手段取胜,第一次取兖州和后来克潼关,都是暗袭敌人的典型 战例。但他与晋军交战,多方受到后梁朝廷的掣肘,难以施展他 的军事才能,终遭失败,饮恨终身„
二、“勇而多智”的周德威
周德威,字镇远,小名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东)人, 骁勇善射,胆略超群,曾长期在云中(今山西大同)当兵戍边。周 德威先在晋王李克用手下当骑将,后跟随晋王李存勖在河北地区 长期征战,官至内外蕃汉马步总管、幽州节度使,最后战死于疆
场。
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周德威、李嗣昭奉晋王李克用之命 攻潞州(今山西长治),降后梁昭义节度使丁会。次年,后梁出动 10万大军长期围困晋方昭义节度使李嗣昭于潞州城内。晋王命周 德威为行营军事统帅,前往解围。面对敌人强大的军事力量,周 德威不急于与敌军硬拼,而采取削弱敌人、伺机进攻的作战方针。 周德威利用晋骑军快速机动的强大威力,一方面派出少数精骑不 断破坏敌人运输刍粮的通道,一方面出动骑军进攻梁军在璐州城 外兴筑的夹褰,“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计。在 潞州城外的梁军遭到潞州城内李嗣昭与前来解围的周德威的内外 夹击,兵士伤亡很多,不得不困守阵地,闭壁不出。梁太祖几次 撤换统兵主帅,也无法摆脱潞州城外梁军被动挨打的困境。最后, 在晋王李存勖亲自指挥下,周德威、李嗣昭分道向梁军进攻,大 获全胜。
《资治通鉴》卷二六九,梁均王贞明元年。
《旧五代史》卷五六,《周德威传》。
在潞州战役结束之前,晋王李克用病卒,儿子李存勖袭王位。 这时,周德威统领河东重兵在外,太原城内人心浮动,惴惴不安。 周德威奉李存勖召见之命,立即引军返回,留兵太原城下,只身 徒步入城,恭礼谒见晋王。周德威以自己实际行动很快消除了河 东官将们的疑虑,稳定了政局。周德威顾全大局,以全局利益为 重,对晋王忠心耿耿,还主动搞好与其他将领的团结,表现出封 建时代军事将领的可贵品质。这在五代时期军阀势力嚣张一时的 时代,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开平四年(910年)柏乡之战是梁、晋双方争夺河北的一场关 键战役。当时,晋军营于桕乡(今属河北)附近的野河之北,梁 军在野河之南,双方相距很近,战争一触即发。梁将王景仁企图 凭借7万精兵,急于同晋军决战,抢先渡河歼灭晋军。晋王李存 勖认为晋军自太原远来河北,又与义武、成德临时结盟,“利于速 战”①。周德威冷静地分析了敌强我弱的情况以及步骑兵作战的特 点,提出了主动撤退、诱歼敌人的作战方针©。他向晋王李存勖说, 晋军作战主要靠骑兵的优势,骑兵只有在平原旷野地区才能充分 发挥出快速机动的威力。倘攻打敌人营垒,则非骑兵之所长。他 要求主动撤军至高邑(今属河北),引诱梁军离开营垒,一举歼之, 必将获胜③。晋王李存勖批准之后,晋军主动后撤。梁军倾巢而出, 周德威又将梁军诱至高邑南面,待下午敌军饥饿难忍之时,周德 威抓紧战机,突然发起攻击,骑军勇猛冲杀,大败梁军。这是五 代时期利用骑军选择有利地形作战而获得胜利的典型战例,也是 将敌军拖得疲惫不堪再伺机破敌的典型战例。周德威指导这次作 ·战的谋略是柏乡之战取胜的根本原因。
乾化元年(911年),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出兵进 犯与晋方结盟的义武节度使(治定州,今属河北)。周德威奉命率 师3万,麾军北上攻打幽州。刘守光号称拥有雄兵30万,远远超
①③《资治通鉴》卷二六七,梁太祖开平四年。 ②《百战奇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版,第32页。
过晋军。周德威很快进军幽州城下,围而不打,逐步攻占幽州节 度使所属州县,还抽调部分兵力配合成德军阻击梁军北上。刘守 光失去了幽州外围一些州县及军事要塞,孤守幽州城内,外无援 兵,内缺粮草,两次突围都被晋军击退。周德威身为大将,经常 与兵士们一起驰骋矢石之间,最后攻克幽州城,活捉刘守光。李 存勖特任命周德威为幽州节度使。这是周德威采取围城打援的作 战谋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后来契丹出动30万军队围困幽州200 多天,周德威一直坚守城内,终于配合李存审、李嗣源的援兵赶 走契丹军。
贞明元年(915年)魏州之战,梁大将刘那乘虚偷袭太原。周 德威在幽州未得到晋王李存勖的命令,就主动领1000兵士前往阻 截。当刘鄂受阻回师河北,周德威又跟踪追击,抢先占领储粮重 城临清,挫败了刘那企图断绝晋军粮饷的计谋。《旧五代史》卷五 六《周德威传》载,“是时德威若不至(临清),则胜负未可知 也”,高度评价了周德威善于临机应变以击败敌人的功绩。
贞明四年(918年),晋王李存勖率大军,决定直捣汴州,灭 亡梁国。晋军进至胡柳陂地区与梁军接触。周德威先后两次劝李 存勖慎重行事,要切实注意梁军的强大实力,暂时按兵勿战。他 “请以骑兵扰之,使彼不得休息,至暮营垒未立,樵爨未具,乘其 疲乏,可一举灭也”①。李存勖反而指责周德威害怕敌人,乃匆忙 挑起大战,以致晋军丧失2/3。周德威不幸在乱军中战死。
周德烕一生征战,最擅于运用骑兵,出入驰突,变化莫测;临 阵作战,善于根据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疲惫和 消耗敌人,然后抓住战机夺取胜利。北宋史学家欧阳修评论周德 威军事指挥艺术说:“德威老将,常务持重以挫人之锋,故其用兵, 常伺敌之隙以取胜这是符合周德威军事实践的精辟评论。周 德威不愧为五代时期“勇而多智”的著名军事家,为开创后唐大
《资治通鉴》卷二七〇,梁均王贞明四年。
《新五代史》卷二五,《周德威传》。
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多智算”的李存审
李存审原名符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父 楚,本州牙将。符存“多智算”,爱好兵家之事①,在唐朝末年纠 集家乡地主豪强镇压义军。符存后来投奔唐朝光州刺史李罕之,又 为河阳小校,多次击败蔡州秦宗权军队。李罕之为部将所逼,部 下离散,符存被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随从征战,多立战功,任 义儿军使,赐姓名李存审。
李存审平生经历大小百余战。乾化二年(912年),卢龙节度 使刘守光在幽州被晋军围住。梁太祖朱全忠亲自北上援救,急攻 蓚县。李存审这时任河东忻州刺史,屯戍赵州,主动向晋将史建 瑭、李嗣肱提出设奇计破敌的方略。李存审率领部分兵士深入敌 阵活捉俘虏,将其中数人放归,借以瓦解敌军的斗志。史建瑭、李 嗣肱各将300骑兵扮成梁军,进入后梁军队阵地,弓矢乱发,左 右冲杀。朱全忠误以为是晋王李存勖大军赶到,慌忙退走。这是 李存审出奇兵发动突然袭击而以少胜多的重要战例。李存审因战 功显赫,调任邢州团练使。
贞明元年(915年晋王李存勖进占魏州。梁大将刘那偷袭 太原失利,回师河北,营于莘县。李存审屯于莘县西面,日夜监 视梁军。不久,刘鄂偷袭魏州,李存审当即率大军尾随追击,大 败梁军。李存勖授他为安国节度使,后调任横海节度使,加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
贞明三年(917年),晋卢龙节度使周德威在幽州被契丹军重 重包围,晋大将李存审、李嗣源、阎宝奉命领步骑7万向幽州进 发。李存审鉴于契丹多骑兵、晋军多步兵的特点,提出避免在平 原地区与契丹交战的主张。他们经山间险道抵幽州前线。接近契 丹军队时,李存审命步兵列阵于后,以羸兵燃烧柴草,施放烟雾, 迷惑敌人视线。然后发动步兵直趋敌阵,大败契丹军,彻底解除 了契丹对幽州的包围。李存审灵活用兵,创造了以步兵击败契丹 骑军的重要战例。
贞明四年(918年),梁、晋杨刘之战后,梁大将贺瓌、谢彦 章屯军濮州(今山东鄄城北)北面,坚壁不战。晋王李存勖急躁 轻敌,几次领少量轻骑向敌营挑战,险遭不测。李存勖有次外出, 李存审拦马哭谏,要求他多从统一中原的大业着想,不要轻易冒 险出战。李存勖不得不勒马还营。后来李存勖得知李存审不在,快 马加鞭,冲出营房,率领数百骑逼近梁军营地,梁将谢彦章以5000 伏兵同时出击,包围李存勖。李存审及时率援兵赶到,梁兵退走。 李存审对晋王李存勖一片忠诚,在战场上时时关注李存勖的安全, 受到晋方全军上下的普遍赞扬。
贞明四年胡柳陂之战,晋大将周德威战死,李存审、李彦图 父子力战,再败梁军于土山下,与李存勖会师。次年,李存审代 周德威为内外蕃汉马步军总管。李存审攻取德胜寨,筑南北两城 戍守,与敌军对垒经年,消灭了大批梁军,为后来晋军入汴州创 造了有利条件。
贞明六年(920年),后梁河中节度使宋友谦攻取同州(今陕 西大荔),背梁降晋。梁大将刘那来攻,晋王李存勖派李存审、李 嗣昭前往驰救。李存审鉴于梁军一贯轻视河中军的骄傲情绪,出 敌不意,选精骑200与河中兵一起攻击刘那营垒,迫使梁军“自 是不敢轻出”①。晋将李嗣昭等人担心河中军有所反复,提出速决 速战以早定胜负。李存审不肯赞同,坚持“缓师示弱,伺隙出 奇”®之计,按军不动。然后指挥军队出击,大败刘那,迫使梁军 坚壁不战。李存审为避免晋军围歼敌人遭到重大伤亡,接着又采
《资治通鉴》卷二七一,梁均王贞明六年。
《新五代史》卷二五,《符存审传》。 取“开其归路,然后追奔”①的战术,有意派晋将王建及赴沙苑牧 马,诱使梁军撤退时再次大败之。李存审指挥同州之战,灵活用 兵,步步进逼,将后梁名将刘鄂“若婴儿在人掌股之上”,②听其 玩弄,是他军事指挥艺术充分发挥的表现。
龙德元年(921年),成德镇大将张文礼杀死节度使王镕,自 称留后。晋王李存勖亲自出征,接连丧失史建瑭、阎宝、李嗣昭、 李存进四名将领。李存勖改派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为北面招讨使, 收复镇州,结束了战争,加李存审检校太傅、兼侍中。
后唐建国前夕,晋王李存勖命李存审为卢龙节度使。存审抱 病赴任,坐镇北疆。同光二年(924年)五月病死于幽州。李存审 一生用兵作战,巧用智谋,尽量避免过早与敌人展开决战,或派 遣部分精兵潜入敌阵,或散布烟雾迷惑敌人,或通过险隘山道达 到前线阵地,或放开部分阵地诱敌出逃,然后出敌不意,运用奇 兵突然出袭,往往取得重大胜利。李存审和周德威都是后唐军功 卓著的著名将领。
四、“雄武独夺”的李嗣源
李嗣源本名邈佶烈,是沙陀族没有姓氏的部民,骁勇善射。他 13岁在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军中服役,后被李克用收为养子,赐予 姓名。唐末中和四年(884年),晋王李克用在汴州附近上源驿遭 朱全忠围攻,李嗣源冒死救护,因而备受重用,令掌亲骑。河东 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存信领兵征讨,多次失利,李克用派李嗣 源为李存信副将,协同作战,屡获大胜。乾宁三年(896年),魏 博节度使罗弘信击败李存信于莘县,李嗣源保护晋军回师太原。李 克用特命嘉奖,赐李嗣源所属500骑号称“横冲都”,侍于帐下。
《旧五代史》卷五六,《符存审传》。
《资治通鉴》卷二七一·梁均王贞明六年,胡三省注文。
李嗣源又以“李横冲”之号而闻名于大河南北。
天复元年(901年),梁将氏叔琮领5万大军攻打太原,占领 了河东所属州县。李克用困守太原城内,外无援兵,又遇上久雨 不停,太原城墙多处倒塌。李克用在城内焦急不安,不思饮食。李 嗣源、李嗣昭分兵四出,突攻汴军营垒,梁军退走。天复二年 (902年),氏叔琮再次进攻太原,李克用打算弃城出逃。李嗣源、 李嗣昭一道率敢死队日夜出城突袭梁营,擒其骁将游崑崙等,梁 军失利,烧营退走。李嗣源先后两次为保护河东统治中心太原城 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平二年(908年),晋工李存勖亲自援救潞州。晋军分兵三 路,李嗣源负责攻打潞州东北角,指挥将士砍掉梁军布置的鹿角 阵,背草填沟,抢先攻入梁军修建的夹城,大败梁军。
乾化元年(911年)柏乡之战,梁、晋两军刚刚交锋,李存勖 有意激励李嗣源说,你见到梁朝骑军白马都、赤马都吗?他们队 伍整齐雄壮,令人胆战心惊!李嗣源当即回答:他们的马军虚有 其表,即将落入我们的马厩①。李嗣源配合周德威、李存璋发起进 攻,直犯后梁白马都,穷追猛打,直抵邢州(今河北邢台),俘获 梁军不可胜计。柏乡之战结束后,李嗣源调任代州刺史。
贞明三年(918年),契丹阿保机围攻幽州,卢龙节度使周德 威向晋王告急。李嗣源主动要求领5000骑为前锋去救援幽州。李 存勖命李嗣源、李存审、阎宝率步骑7万出征。李嗣源担任前锋, 沿途排除险阻,多次击退设防拦阻的契丹军,顺利到达幽州,与 周德威会合。几年以后,晋王李存勖授李嗣源蕃汉马步副总管,升 为晋军副统帅。
同光元年(923年),后唐与后梁在黄河两侧之战呈现着相互 对峙的态势,继续作战面临着不少困难,后唐内部意见很不一致, 唐庄宗询问能否袭取后梁郓州,将战火烧到后梁的心腹之地。李 嗣源回答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 可成!臣愿独当此役,必有以报①李嗣源随即奉命带5000步骑 渡过黄河,出敌不意,一举占领郓州。不久,大臣郭崇韬建议乘 胜袭取汴州,也得到李嗣源的坚决支持。.李嗣源分析说:后梁段 凝领大军驻在黄河北侧,因河水阻隔,无法迅速赴援汴州。而郓 州离汴州很近,“若昼夜兼程,信宿即至,段凝未起河谲”,则汴 州已为我有©。并再次要求担任前锋,直趋汴州。唐庄宗批准了李 嗣源的建议,以他为前锋,抢先攻入汴州,灭亡后梁。唐庄宗高 兴地对李嗣源说,我有天下,得你英勇血战,当与你共有之③,并 授李嗣源中书令、蕃汉马步总管。
李嗣源先后随同李国昌、李克用、李存勖祖孙三代征战,将 近半个世纪,军功卓著。唐庄宗进入洛阳后,由于李嗣源功高震 主,庄宗产生猜疑,遂派人监视,君臣之间发生严重裂痕。同光 四年(926年)赵在礼据魏州反,因河南尹张全义等人的奏请,唐 庄宗派李嗣源统兵征讨。李嗣源到达魏州,与乱兵联合起来,引 兵南下,入洛阳称帝,是为明宗。唐明宗在位7年,比较大的战 争有天成三年(928年)王晏球讨定州王都,长兴元年(930年) 石敬瑭讨东、西川之战。但他这时60多岁,年事已高,无力披甲 出征,只能在宫中遥控而已。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死于 洛阳。
李嗣源从普通的亲兵登上皇帝的宝座,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 的火与血的战争考验。梁、晋争霸的所有重大战场,几乎都留下 了他的足迹。李嗣昭、周德威等名将相继战死后,李嗣源更肩负 重任,成为唐庄宗主要依靠的高级军事将领。纵观李嗣源几十年 的战争实践,他勇敢果断,多次担任前锋军将,为晋军开辟前进 的道路;率领精骑冲锋陷阵,使敌军遭到重大伤亡;善于了解判 断敌我双方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伺机发起突然袭击,夺取重大
《资治通鉴》卷二七二,唐庄宗同光元年。
《旧五代史》卷三十,《唐庄宗纪》。
《旧五代史》卷三五,《唐明宗纪》。
胜利。
五、临敌“必以身先”的郭威
郭威出生于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县西),家境贫寒,18岁入 潞州应募当兵。入伍之后,“多阅簿书,军志戎政,深穷綮肯”①, 又跟随李瑗学习兵书《阃外春秋》,深通兵法要义,为他后来统兵 作战、治理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晋时,刘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候,郭威被置于左右,深受 信任。刘知远调任河东节度使,郭威随同前往,任蕃汉兵马都孔 目官,参与河东幕府军政机密。契丹灭亡后晋,郭威见契丹统治 集团暴虐贪残,大失人心,劝刘知远及早称帝,夺取中原政权。当 刘知远决定自太原南下进军汴州后,途经哪条路线,各种意见很 不-致,郭烕提出经晋州(今山西临汾)、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 西)再进军洛阳、汴州,被刘知远采纳后,迅速进军到达大梁。这 表明郭威胸怀韬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刘知远建立后汉,命郭威为枢密副使,与枢密使杨邠负责全 国军旅大事。后汉高祖刘知远临终前,命郭威、史弘肇等人为顾 命大臣,辅佐皇子刘承祐。后汉隐帝即位,升郭威为枢密使。乾 祐元年(948年),河中李守贞、长安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三道连 衡叛乱,后汉派去平息叛乱的军事将领分别屯军潼关、同州、咸 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和长安附近,各自为政,互相观望,师老 无功。汉隐帝乃命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统一指挥讨伐三 个叛镇的战争。郭威这次作战的指挥艺术,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确定以河中李守贞为主要进攻方向。由于河中李守贞是三 镇作乱的主帅,又富有作战经验,占领有利地形,在三镇连衡作 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长安、凤翔两镇只不过是处于李守 贞之下的从属地位。只要讨平了河中李守贞,削平长安、凤翔就 迎刃而解。所以郭威将大军部署在河中战场,而且亲自指挥,始 终抓住作战的主要方向,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也不放松对 长安、凤翔的作战。第二,进攻河中、长安、凤翔,是一场攻打 大城市的攻坚战。郭威不急于求成,采取长期围困、伺机歼敌的 方针,坚决切断河中、长安、凤翔城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待敌 兵疲粮尽,然后一举歼灭。郭威还很注意发挥军事统帅的表率作 用,在河中前线“临矢石,冒锋刃,必以身先,与士伍分甘共苦。 稍立功效者,厚其赐与,微有伤痍者,亲为循抚”①,激励了广大 将士的高昂士气。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郭威夺取了平息三个 叛镇的全面胜利,凯旋回朝。汉隐帝特别嘉奖,赐以金帛、玉带, 加官检校太师兼侍中,大大提高了郭威在后汉朝廷中的威望。
乾祐二年(949年),契丹军攻掠河北,前锋到达魏博镇境内。 汉隐帝派枢密使郭威镇守邺都,统领诸将防御契丹。乾祐三年,又 任命郭威兼任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河北地区兵甲钱谷统一听 从郭威的调动。不久,朝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汉隐帝与一 伙亲信臣僚密谋杀死了大臣史弘肇、杨邠,并派人赴魏州谋害郭 威。郭威随即以清君侧为名,自魏州南下,进入汴州,灭亡后汉, 建立后周王朝。
郭威称帝后,大力推行改革,后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 域开始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为周世宗统一全国事业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