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梯门双塔村的传说,你可曾听说过?

 雲泉 2018-05-05

文/刘吉振 双塔村隶属梯门镇,位于镇政府东北部,坐落于东平和平阴县的交界处,距东平县城20公里,距平阴县城30公里,由双塔、刘庄两个自然村构成。

双塔山,在双塔村附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名山,山顶原有两座塔,故称双塔,双塔村也因此而得名。

梯门双塔村的传说,你可曾听说过?

据传该塔为今东平州城街道城塔,又称“风水塔”,还叫姊妹塔,传为北京至南京的中心点。两塔皆为全石结构,东西排列,塔门向南,东塔13层,西塔12层。始建年代不详,清代曾多次维修。“文革”时双塔被炸掉,今仅存残石堆。庙为两层式建筑,顶已被破坏。据考塔门刻字,上层为“玉皇阁”,下层为“娘娘殿”,塔外有石阶可登至塔顶。塔前现存碑刻4方。

·一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玉皇阁碑,高220厘米、宽85厘米;

·二为乾隆五十年(1711年)重修碑,高178厘米、宽70厘米;

·三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高115厘米、宽142厘米;

·四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高197厘米、宽72厘米。碑文均为阴刻正楷。保存完好。

梯门双塔村的传说,你可曾听说过?

关于双塔的来历,有一段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

有一年,玉皇大帝派遣王母娘娘来人间巡视。王母娘娘来到此处,见景色优美,就在山顶修庙一座。庙有“玉皇阁”和“娘娘殿”,并在庙西点化一口井,名为“天井”。此井深至山底,井水甘甜可口。山下划出一汪水,形似葫芦,俗称“葫芦湖”,与北山上的黄河洞相通。黄河洞深不可测。据说,在此洞内点火会在十几里外的大寨山上冒烟。葫芦湖不仅造福于这方百姓,各路神仙也来此居住。每年正月初一、十六,附近百姓都来此求神拜佛,据说十分灵验。久而久之,形成了庙会,一直延续至今。

梯门双塔村的传说,你可曾听说过?

另一说法——

此地由于大旱缺水,被渴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山下有户人家,哥、嫂、小妹三口人。由于旱灾缺水,哥哥将仅有的一点水让给妹妹和妻子喝,自己被活活渴死,此事感动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现身点化了“天井”和“葫芦湖”,救活了百姓。为感谢娘娘恩德,姑嫂二人请求终生服侍王母。为了考验她们的诚心,王母娘娘令她们二人在庙两侧各垒一塔,天黑开始,鸡叫为止,垒得高者留下。接近鸡叫时,妹妹垒了13层,嫂子垒了12层。乘妹妹打盹时,嫂子把妹妹的一层移到了自己的上面。王母娘娘就留下了嫂子,封了神。妹妹则回去找了个如意郎君,开始了新的生活。

梯门双塔村的传说,你可曾听说过?

另一个传说是——

在东平县和梁山、汶上一带流传着一个“拉塔”的故事。

据说,当时东平老城(今州城街道)内没有塔,而在老城外西北的双塔村(在梯门镇)附近,却有两座雄伟壮观的石塔,并被誉为州城的镇城“风水塔”。据说,这两个塔原先在老城的西北50里处,两塔相距约10里地,为什么又到了双塔村边呢?对此,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不知从哪儿来了个白胡子老人,每天都坐在城河边的柳树下搓草绳。有不少进城和赶集的生意人或者百姓,总是好奇地问这问哪。

这个说:“老人家,您每天在这儿搓草绳干啥?”

白胡子老人头也不抬地回答:“拉塔。”

那个又问:“为什么拉塔啊?”

“因为,城西北的塔,正好压住了咱这儿的好风水。”

还有的反问道:“你用草绳就能拉动塔了?”

老人不语。

其实,人们并不相信白胡子老人的话,都认为他是个疯子。跟他拉呱,是觉得既好奇,又好玩。

梯门双塔村的传说,你可曾听说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白胡子老人有一天来到两个塔前。从腰里取下搓好的草绳,对着塔中间往空中一抛,绳子就像蛇一样自动把塔缠住了。只见他转身把草绳往肩上一搭,健步如飞地就向城里方向跑。而两个塔在他身后乖乖地跟着,并发出“隆隆”的声音。

就在白胡子老人快跑到城门口,塔刚拉到一个小山顶上时。突然,从城门旁边村口出来一个倒洗脸水的的“四眼人”(即孕妇)。见状,转头大声向屋里喊:“孩的爹,孩的爹,快来看啊!那个白胡子老人真用草绳拉着塔跑哩。”

话音刚落,只见白胡子老人肩上的两根草绳“嘎嘣”一声都断了,白胡子老人化作一阵青烟也不见了。而两个石塔再也没有挪动半步,永远停在了小山上。因此,小山的名字就成了“双塔山”,不远处的村子就成了现在的“双塔村”。

据说,白胡子老人是在此地修炼的神仙,本打算把压风水的两个塔接到城里圈起来。不想:却被“四眼人”冲了。据说,此类事情最怕“四眼人”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梯门双塔村的传说,你可曾听说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