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 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 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一个人只有处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才能发现心性的真正本源。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会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才能发现心性的真体。人在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的湖泊一样和蔼,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想要洞见人生的真谛,没有比这三种方式更好的了 【感悟】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 12 ——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 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译文】清正廉洁而又能容人,宽厚仁爱而又善于决断,聪明过人而又不忘调查研究,秉性耿直而又通情达理。这就好比蜜饯甜而不腻,海味咸淡适宜,这才是最美好的品德。 【感悟】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 13 ——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 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译文】追求功名利禄不要抢在他人前面,进德修业不要落在他人后面。在物质享受上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在个人修养上不要降低应达到的标准。 【感悟】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 14 —— 福莫福於少事,祸莫祸於多心。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 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译文】最大的幸福就是无事一身轻,最大的祸患就是妄念纷飞。唯有那些为很多事劳苦的人,才知道无事是一种福气;只有心地清净的人才知道,多心是多么有害。 【感悟】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 15 ——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 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 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处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时代,应该刚正不阿;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应圆融变通;在社会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要刚正与圆融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的平民要宽严并用。 【感悟】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 16 ——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 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一个恪守道德的人可能会遇到一时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远的凄凉。一个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人,重视财色名食睡之外的东西,思考的是身体外的真我,所以他们宁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让自己的灵魂遭受永远的凄凉。 【感悟】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 17 ——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译文】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给别人品尝。这是为人处事一种最安乐的方法。 【感悟】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 18 ——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 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 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 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译文】即使十句话说对了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但如果说错了一句,就会遭人指责;即使十条计谋九条都取得成效,也未必得到奖赏,但如果一条计谋未能奏效,责难就纷纷到来。因此君子宁愿沉默寡言,显得笨拙,也不愿卖弄智巧。 【感悟】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19 —— 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译文】有一种器皿叫宥,因为盛满了水才倾覆,续钱的瓦罐因为空无一文才得以保全。所以君子宁愿处于无争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欠缺一点,也不要求过分美满。 【感悟】谦字一卦,六爻皆吉。 —— 20 ——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 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译文】不昧着自己的良心做事,不使别人内心陷入绝望,不过分浪费资源。做到这三条,就可以在天地之间树立公正无私的心,为天下万民的生计尽心尽力,从而造福子孙后代。 【感悟】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