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一线抗癌多年的院士总结“防癌经”!每个人都该牢记4点

 光影RGB 2018-05-05
 2018-05-04 生命时报微信 生命时报


提到癌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和恐惧,甚至有人说,一旦患上癌症就等于一条腿迈进了鬼门关。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死亡率为167.89/10万。


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


我国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正在缓慢提高,这与美国发病率、死亡率双双下降的趋势形成对比。


采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位院士,总结权威的“防癌指南”,教你躲过癌症侵害。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赫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临床肿瘤学家 孙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程书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 林东昕


消化道肿瘤是防治突破口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肿瘤治疗的五年生存率约为3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可达70%~80%。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说,我国肿瘤图谱发生明显变化,肺癌患病率增长迅速,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增长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部分肿瘤患者到了中晚期才得以诊断,此时肿瘤往往已经发生转移,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征服转移肿瘤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 肿瘤的发生与衰老密切相关,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也是人衰老过程中的自然选择。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肿瘤患者也会逐渐增多。


  • 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因素不可忽视。这包括公共环境和个人居家环境,前者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后者包括装修、厨房油烟等。


  • 居民生活方式迅速改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习惯西方的饮食方式,喜欢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中国人的代谢是“节约型”的,而西方人是“豪华型”。如果我们跟西方人吃同样的高脂、高蛋白食物,大肠癌、动脉硬化等的发生率会比他们高。


    程书钧强建议,应该保留祖辈传下来的优秀生活方式,不要完全模仿西方人。



对于未来肿瘤防治重心,程书钧提出,在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的早诊早治方面大有可为。原因有三:


  • 消化系统肿瘤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数量的40%左右,特别是胃癌、结直肠癌一直稳居前五位,基数较大;


  • 我国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早期发现手段,如食管镜、胃镜、肠镜等,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


  • 消化道的早期病变和癌前病变,可通过成熟的技术进行有效治疗,比如,早期食管癌可以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后五年甚至十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同时,要重视对感染相关肿瘤的早期干预。


程书钧表示,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肿瘤约占所有肿瘤20%左右,比如,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EB病毒感染导致的鼻咽癌等。


研究表明,这些肿瘤完全可以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等方式早期干预。比如,及早接种乙肝疫苗的小孩,将来患肝癌的几率会降低80%。


院士的4条“防癌经”


就像不能阻止衰老一样,我们也难以消灭肿瘤。肿瘤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人们不必过分惧怕肿瘤,只需学会预防和延缓其发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孙燕说,他从事肿瘤防治工作59年了,最大的感悟就是:预防比治疗更有效;治癌靠专家,防癌靠自己


院士们建议,每个人都应牢记4条“防癌经”。



1

远离致癌因素

通过对肿瘤高发区的研究,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致癌因素。


比如,对河南林县食道癌的研究证实,亚硝胺、霉菌是明确致癌物;对云南个旧的研究发现,矿尘中的砷、氡以及吸烟是当地肺癌高发的危险因素。


  • 把好入口关,少吃油炸、烧烤食物,不吃霉变的食物和不新鲜的蔬菜;


  • 养成好习惯,控制体重,减少小胖墩儿的数量,就能降低乳腺癌、结肠癌等的风险;


  • 健康性生活,避免行为不端,能减少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它和宫颈癌、口腔癌的发生都有关系。


2

提倡有效体检

美国经验提示,常规体检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癌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表示,以肺癌为例,它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肿瘤,如早期发现,经外科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3

控制癌前病变

程书钧表示,癌前病变发展成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如能解决掉癌前病变,就可有效阻止癌症的发生。


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息肉虽不是癌,但很容易发展成癌,切记及时治疗和控制,以防小病拖成大病。


4

保持心情愉悦

研究证实,熬夜、长期情绪低落、精神过度紧张,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肿瘤乘虚而入。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有助于预防癌症。


程书钧表示,科学的营养、合理的运动、良好的心态,这三句话谁都知道,做得好的人却不多。


预防肿瘤非常简单,就是“少吃多动”。但这是一个综合工程,从小到老,这是一辈子都要学习并且实践的。


“吸烟者尽早戒烟,公共场合全面禁烟!”4位院士反复强调,烟草含有很多致癌物,吸烟者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如何看待防癌科技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基因检测技术,预测肿瘤的发生几率,以便将其拒之门外。不幸患癌的人则不惜砸重金,去国外寻求更好的治疗。对于这些科技防癌的观念,院士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基因检测不建议普通人做

林东昕表示,理论上说,如能开发出较为简易的基因检测工具,发现特征性基因变异,结合影响肿瘤发生的特定环境因素,就能找出某种肿瘤的高危人群,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预防和筛查,提高肿瘤防治效率。


但目前,基因检测要成为一种癌症初筛的有效手段,仍需做大量工作。


孙燕说,临床上,基因检测主要是来帮助医生针对不同分子变异类型的患者,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案,为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依据,实现精准治疗。


也可有选择性地在肿瘤家族史比较明显的人群中进行检测,进而早期干预。


不建议普通人群为了预防肿瘤而接受全基因测序,因为基因检测只能提示是否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有,不代表会患癌;没有,也不代表不会患癌。


目前,国内外专家对基因测序结果的解读还不成熟,因此中国和美国都已叫停针对普通人的全基因测序。


靶向治疗并非人人适用

近年来,靶向治疗由于针对性强、副作用小而受到追捧。


孙燕介绍说,根据病人的基因突变,医生选用特定的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对应的靶向药物,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靶向药物效果虽好,但并非对人人有效,因为不同患者携带的突变基因存在差异。


盲目海外求医是认识误区

很多人认为,去国外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孙燕告诉记者,在某些癌症的治疗效果上,中国优于其他国家。


比如,食管癌、鼻咽癌、肝癌等肿瘤,在其他国家相对少见,而在中国多发,中国医生经验更多。


国内患者想出国看病,同时也有很多国外患者来中国求医。


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曾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求诊过。现在有不少美国专家表示,我国针对部分肿瘤的先进诊疗技术应引进到美国。


赫捷也说,中国医生接触的患者多,一名普通医生一年的手术量,可能已超过国外医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手术量。


每天接触大量病人,医生的临床经验也会不断积累,所以从诊疗技术上来说,我们并不落后。


当然,在新药研发方面,林东昕表示,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很多抗癌药都要依靠进口。好在国家目前已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打开进口抗癌药降价空间,为患者带来实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