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鹄”这个字,生性羞涩,社交能力不强

 lkhhh6 2018-05-05

北大校长告诫大家要立“鸿浩(鹄)志”,念字念错了读音,也可以理解,因为汉字和拼音文字不一样,汉字的独体字不表音(它本身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的音节),形声字虽然表音,但不精确,所以即使是大学者,也会念错字。术业有专攻嘛。别说林,包括著名的老校长胡适,都曾经因为念别字而遭到林纾和柳诒征的嘲笑。汉字是个大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陷落。当然,有的陷阱深,有的陷阱浅。掉进深陷阱,无可厚非;掉进浅陷阱,确实有点说不过去。那么“鹄”这个字算深陷阱还是浅陷阱呢?我认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鹄”这个字,生性羞涩,社交能力不强。目前看来,只有一个好朋友,叫做“鸿”。“鸿”的活跃度很高,除了和“鹄”搭配,还出入其他各种社交场合,比如和“毛”关系很好,可以合称“鸿毛”;和“雁”也有交情,可以合成“鸿雁”;此外还和“飞”“福”“博”“儒”“图”“沟”等打得火热,甚至最近还交上了一个叫“茅”的新朋友,搞出来一个沸沸扬扬的跨省事件,可见它很不安分。“鹄”沾它的光,所以只要和“鸿”一起出场,大家都还是认识它的。它们的交情因为初中语文课本上的《陈涉世家》而妇孺皆知。然而,它一旦落单,形影相吊,就会顷刻变得五官模糊,成为一个深深的陷阱,被误念为“浩”,就毫不奇怪了。比如我有本小说叫《鹄奔亭》,有个乌鸦师大中文系毕业的诗人,每次提到我这本书,都念“浩奔亭”。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它一个人。北大校长在它根本没落单时,依旧错认,是不应该的。语文水平是薄弱的,在爱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上面,是做得不够的。

但即使如此,确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语言是用来供人交流的,只要不影响交流,怎么念其实不大重要。把“鸿鹄”念成“鸿浩”,影响人和人之间交流了吗?没有嘛!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林校长的“鸿浩”就是指“鸿鹄”,他没有给我们传达什么错误信息嘛,也许有朝一日,念“浩”的人多了,你念“鹄”反而大家听不懂,那我觉得还不如念“浩”。因为别人听不懂,你再正确也没意义;别人听得懂,你再错误也有价值。语言是个工具,怎么好用就该怎么改造。不要盲目崇拜读音,否则真是本末倒置。日语中很多错念汉字的例子,比如膏肓之疾,传到日本,大家想当然认为肓应该念盲,你要是念肓,大家都听不懂。消耗的耗,日本人也想当然念“毛”,你如果念“耗”,大家会一脸懵逼。在这种情况下,那你说你会选择念什么呢?

其实相对读音,我对要不要立什么“鸿鹄志”倒是有些看法。我觉得人既不要立什么鸿浩志,也不该立什么鸿鹄志,有个燕雀志,就挺好的。对自己有益,也对别人也甚佳。燕雀巢于堂,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还不幸福吗?像鸿鹄那样穷折腾干啥?你听听孔夫子怎么说,他的志向只是在暮春的时候,带着几个娃娃,在郊外小溪里洗洗澡,吹吹风,然后吹着口哨回家,一点也不鸿浩,也不鸿鹄。人活在世上,就应该这样,何必瞎折腾,搞得世上到处是鸿鹄,是什么好事?陈胜吴广武臣张耳陈余韩信陈平刘邦项羽……,这些都是鸿鹄兼鸿浩,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