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钱钟书的毒舌语录: 1、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2、'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钱钟书不承认自己孤傲,他认为自己只是'狷',耿直而已。但从上面的语录看,这种高智商的耿直让龌龊君都有点怕怕。 得意地笑 得罪这样的'狷'者,被智商碾压的感受,或许林徽因能够感同身受。 废话少说,爆料: 1949 年后,钱钟书、杨绛夫妇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清华园住隔壁。钱钟书家的猫和林徽因家的猫有矛盾,但钱钟书家的猫是个战五渣,打不过林徽因家的猫,钱钟书特别心疼,备了一支长竹竿,杵在门口,无论何时,只要听见猫儿叫闹,他都愤而抄竿,替猫出头。 当然,他打的那只猫,正是邻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猫。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 后来杨绛引用钱钟书小说里的原话'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要看主妇面'劝他。这句话出自钱钟书发表于 1946 年的中篇小说《猫》,里面讽刺的正是他现在的邻居林徽因(冤家路窄!)。 林徽因 or 貌似茶花女 《猫》的女主角李太太是一位喜欢在家里办沙龙、接受各种知识分子奉承讨好、在日本做过双眼皮手术的美丽太太,她有个'最驯良、最不碍事'的窝囊丈夫,是一位留学归来的学者(映射梁思成)。 梁思成相由心生而变化 虽然钱钟书说'书中人与事都是凭空臆造的',但明眼人还是能看出,原型就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甚至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也没能幸免,身世、家学都被从头损到尾。 钱钟书一人群殴林徽因及其丈夫两大家族,燃爆了有没有? 有人说,《猫》是《围城》的前奏。但《猫》比《围城》更加犀利尖刻,大部分内容是真人真事,20 世纪 30 年代活跃在北平的知识分子,几乎都被钱钟书吐槽到吐血。 躺枪一地 最倒霉的是周作人:'就是那个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头儿。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象陆伯麟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 梵高向日葵vs周作人 第二个倒霉鬼是沈从文:'虽然名满文坛,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爱在作品里给读者以野蛮的印象,仿佛自己兼有原人的真率和超人的凶猛。' 林语堂也被'呵呵'了:'读他的东西,总有一种吃代用品的感觉,好比涂面包的植物油,冲汤的味精。更像在外国所开中国饭馆里的'杂碎',只有没吃过地道中国菜的人,会上当认为是中华风味。' 林语堂无语ing 当然,为了吐槽林徽因,连暗恋林的毛头小子萧乾也惨遭躺枪:'这个十九岁的大孩子,颇讨人喜欢的脸一进门就红着,一双眼睛冒牌地黑而亮,因为他的内心和智力绝对配不上他瞳子的深沉、灵活。' 萧乾也曾年轻无知过 瞧瞧,眼睛黑又亮也成冒牌的了,钱钟书舞动如椽巨笔大肆挞伐之下,真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エ) ̄●) ![]() 其他像胡适、朱光潜、周培源、罗隆基等大佬纷纷躺枪,甚至民国元老赵元任也被吐槽…… 满目狼烟有穷年,遍地伤员无人管 ![]() 当时钱钟书青年才俊,言辞犀利嘲讽时人时事,但他有个好处,那就是无论当面背后,他都一样。绝无阳奉阴违或背后说坏话当面奉承的劣迹。 ![]() 前后一致,没毛病 目前龌龊君上穷碧落下黄泉,未找到林徽因的回应,可能是所谓'清者自清'的自信,亦或许是欲哭无泪,无力吐槽,不过,遇到钱钟书这样的人文坛巨擘,如若还击,恐怕也讨不了好的吧,那就不如索性听之任之了吧,谁让对手是钱钟书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