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代明院士:未来医学,赢在整合(附大会演讲视频)

 王吉松 2018-05-05


 

2018年4月底,第二届全国整合医学大会在西安隆重举行。这次大会分会场达45个,汇聚了52名院士、160名校长、1000名医院院长、8000名注册医务人员,还有著名的人文学者、作家、电视主持人、影视明星等,总数达万人左右,就规模和规格而言,这次大会可能是中国学术会议有史以来最高的。



我们要看到,国内的门诊量十年内平均每一年增加33亿人次,在中国。怎么病人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多,而我们的结果却不是越来越好呢?病人越治越多,肯定不是医学的好事。

在这里我想讲,我们今天的医学,科学对促进医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说的是传统的古典的科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古典的科学方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谈到科学不可能少了牛顿,牛顿是大家。1665年,剑桥大学发生了鼠疫,他回到了老家,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第二就是,他回来以后,他发现了力学三个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大家想,三个定律是三个成果吗?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是一个对一个的补充。因为他搞不定了。我们知道,科学是死的东西,一旦变换条件,定律将发生变化。照此下去,应该是80个定律都不止啊。

紧接着出现一个库仑,他表示从微观情况下,万有引力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氢原子的电磁力,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引力是万有引力的10的39次方倍。”

所以,你找到一个肿瘤抗原一个离子,和整体的人是一样的吗?

然后出现马赫,马赫是研究宏观的,他说宏观也不是这样。比如说太阳对于地球的引力是多大呢?一个钢丝绳都给你拉断,这个钢丝绳的直径就是地球的直径的本身。不一样。

紧接着出现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发现科学的定律只要一变就要变,但是总会找到一个对的。那就是对你来说你对,对我来说我对,天底下总会找到一个对的。于是成了真理。

但是我们说,这是科学研究哈,科学研究古老的这种的方法是正确的。它是从万事万物中间找两个因素最短时间得出结果。这种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因人事或者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我们医学找到一个规律,放到千百万病人中间,人有人的不同。花有几样红。这就是医学与科学的差别。同意的请鼓掌。

我们再看看,威尔逊是病理学家,建立疾病诊断金标准。首先是这些科学家是伟大的。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威尔逊认为人得病是某一个局部的某些细胞得病了(PPT上标“细胞病因论”),而全身没有病。这个对吗?

那我们再看科赫,科赫是怎么说的呢?科赫当是外来病因作用人体某些细胞而得病了,但人体没有祸害自己的病因。请问,胆固醇高了引起冠心病那又是什么呢?说科赫定律,那么在外源性病原,一个病原进到身体,这是对的。我们通过切断一个传播途径,一个疫苗,一个抗生素能搞定。但是现在你高血压到哪里去找疫苗呢。

我再讲讲培根,培根是哲学家,伟大。但是有两点咱们可以思考,他说“科学是无限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限的,“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不是说团结才是力量吗?知识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力量,有可能是反力量,对不对?所以在他的倡导下,我们唯技术主义,病人崇拜医生,医生崇拜技术,大家一个一个技术出来,光是抗癌药从一种变到一千种,这给拜金主义者提供了机会,所以厂家商家一个又一个的从健康里头赚钱。

咱们再看笛卡尔,这是科学方法到了医学以后给我们的导向。两个问题,第一个双元论,身和心是分开的吗?他说是分开的,二元论;第二个,就是我思故我在,我认识了我才在。这第二个就是研究要从整体破分成最小单位,最简单单位,然后从最简单开始研究,然后合成一个人体。现在,我们的科学方法就是这样的问题。

好啦,大家看三个球:太阳,地球和细胞,细胞没有这么大。我们的西医是站在地球上用显微镜看细胞,越细越好,因为那是组成我们人体的东西,但是我们把人体这个整体忘了;我们中医拿着望远镜看太阳,越大越好,因为人必须受太阳的影响,但是把人自己给忘了。

其实我们人的细胞包括我们人体,它是在变的。地球转一圈是一天,围着太阳转一圈我们叫一年,所以我们在一个小时之前拿到的指标不能作为一个小时之后治病的绝对根据。

所以我们提出来,三间健康学:第一个叫空间健康学,人是一个整体,但属于天,是天的一部分,这个天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社会。人脱离不了自然,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掉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找院士也没用。对不对?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植物正好相反,你把植物砍光,吸PM2.5,找院士也没有用。对不对?人是社会的一员,对不对?孤居寡食要不就是兽,要不就是神,绝对不是人。要人与人之间创造的环境相互敌视,相互设防,你过得好吗?要不死自己,要不死别人,死别人的可能性不大,死自己的可能性很大很大。

第二个“人间健康学”。人是一个整体,由不同层次把我们铸成。什么把我们串联起来?物质、能量和信息。我们是唯物主义,什么事情都看到了才算,请问暗物质能看得到吗?我们忽视了能量和信息,恰恰能量、信息是生命的本质。难道不是?两个物质之间的联系我们叫信息,两个物质之间,它们的反应我们叫能量。对不对?

大家想想,但是自从古典的科学方法进入到人体以后,我们老在人身上找毛病,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我们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然后我们把细胞变成了分子,然后游刃在分子间不能自拔。难倒不是吗?对不对?所以我们不能再沉溺在微观世界,任何事物有level,沉溺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游弋在分子之间左右逢源,我们写了大量的论文,与疾病的治疗有效无效无关。

我们传统的生理学快土崩瓦解。经典的病理学已经摇摇欲坠。我们大体解剖已经无人问津。大内科大外科已经不复存在。医学人文已经体无完肤。医生和临床已经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已经越来越远。本来应该恩人般的医患关系,现在成了仇人。你说这样的医学发展不改成吗?

第三个叫做时间健康学,我刚才讲的所有的东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向日葵围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合晚上开。西安的杨柳和北京的杨柳,都是3月份生枝发芽。深海鱼都是那几天跑到长江产卵。没有互联网通知,通知也听不懂。这就是我们在叫什么啊?子午流注,一千多年前,我们老祖宗说,哦。中午12点叫午时,生命力最强。晚上12点死人最多,那叫子时,这叫子午流注,叫子午规律。

所以为什么十年前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有人统计,到现只有一篇半有用。这是为什么?其实科学家,没有造假,啊,因为脱离了一定的层次,呼吁微观,过于局部过于瞬时和单个的研究,不能代表医学的本质,所以医学缺整体观,医将不医啊。

我们这么好的医学,我们为什么还要变,形势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传染病,现在是慢性病。我们在200年总结了科学方法和经验,包括计算方法,拿到慢性病已经失效了。

第二个,从过去的营养不良到现在的营养过剩。过去的气质性变得现在的功能性。过去是生物性,现在是社会性。过去是年青的现在是老的。过去是单病现在是多病因。过去是单器官现在是多脏器衰竭。过去是早期高现在变成晚期病。过去是简单病现在变成了的复杂病。过去我们治疗好了就行,现在要多活好多年。好了,医学的形势我们在短暂之内发生了如此广泛如此深刻 ,如此复杂,如此急剧的变化。你说我们守着老一套行吗?不行。

第五规范化和灵活性,我们现在希望有指南,年轻医生看病有指南,照着葫芦画瓢。还有包括准入标准,在外国这是那个保险公司用来赔钱用的标准,我们拿来做治疗病人的标准。这个对吗?我不讲了,气死宝宝了。

医学实现了理论化,丢到的实用性。我们中国人喜欢都要找个理儿。一个事物前后左右都是理儿。那个理正确呢?板蓝根治疗感冒,它就是有效的,但是你找不出来理儿了。找不出理就是没有理吗?

所以,我不讲了哈。精准化到整体性,躯体化到心理性。医疗化到自愈性。我这个重点讲一讲,我们现在都说,有病就要治,病是治好的,这两句话不全面。有病一定要治吗?人类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三分之一治了才好。感冒百分之百不用治,对不对。这是靠人的自愈力。还有三分之一治也不好,人总是要死的,地球装不下,有的是老死,寿终正寝,油都干了嘛,对不对。第二个,病入膏肓也治不好,比如说肿瘤,很多晚期肿瘤是治不好的,对不对。治不好我们再治,本来好好的,结果一查出来有个包块,然后就是外科医生割肉,内科医生放毒。放疗科医生讨电,严刑拷打两个月出不去,你不告诉他过一年没问题,你把他游山玩水,他可能活得更长,对不对。我看病已经看到65岁,谁不知道谁呀。

比如心肌梗死,按支架最好吗?国外的医院他们统计按了支架和不安支架差不多哩,对不对。里头有按支架好的,但是全都这么治,受得了吗?比如美国心肌梗死以后,都说是心率失常,心律失常都要抗心律失常的药,说心脏阻死可以减少30%这是说说,全世界一统计,结果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为什么呢?你心肌梗死这块肉坏了嘛,整个心脏到处要动嘛,于是心律失常是为了拯救这个心脏嘛。你叫它跳成一样,那不可就死了吗。

什么是整合医学?把数据、证据还原成事实,把认识、共识提升为经验,把技术、艺术凝练成医术,在事实、经验、医术来实践,最后出整合医学。而绝不是循证医学,把数据、证据直接叫医学,不认识、共识,直接转化为医学。

它有点像什么?万里长城,御外又安内,建万里长城必须三个因素。第一,要图纸;第二,要沙浆;第三,要砖头。我们的图纸是整体观,我们的沙浆叫整合观,我们的砖头就叫医学观。三者连为一体,这就正确了,我们才能叫整合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