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米脂学生被砍事件后,为什么学校教育再次被穷追猛打?——茶余碎想(39-54)

 wwm5837 2018-05-05


 

 39

 

米脂砍杀学生事件,令人发指。

 

但舆论有两点让我不安——


第一,我最早看到的报道标题是:《米脂警方通报伤害学生案件:嫌疑人称曾在校受欺负》。


这个标题明显误导。潜台词是什么呢?就是嫌疑人其实是个受害者,他“曾在校受欺负”所以才有今天的血案。


记者通过这个标题所不经意表达的倾向性太露骨了。


第二,社会再次把矛头一直对准学校教育,大谈学校教育的“失败”:爱的教育的缺失、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安防设施的漏洞……总之,全社会再次对学校教育穷追猛打。


从教育找原因一点错都没有。但别忘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当然应该反思,这是没问题的,但反思的难道仅仅只是学校吗?

 

 40

 

对有爱心和智慧的老师来说,每个特殊孩子都是教育资源,每次突发事件都是教育契机,每道教育难题都是科研课题。

 

 41

 

一个国家的扭曲是从上层开始的,但社会的堕落则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对于民族的沉沦或勃兴,我们每一个人都负有责任。

 

 42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并不是看大家对官员的态度,而是看普通的陌生人之间的态度,尤其是看大家对弱者的态度。不管这个国家还有多少贪官,也不管我们的社会还有多少骗子,日常生活中依然有无数百姓保持着自己纯粹的善良,并默默散发着心灵的芬芳。这点点滴滴真实而纯粹的善良,是我们对生活依然没有失去信心的原因。

 

43


每一个人都是环境。当我们对别人有礼貌的时候,我们的一声“你好”,就是环境。所以我说,中国现在没有互相问候的环境,我们就来营造这种环境好了。还是那句老掉牙的套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彼此之间问候声不断的时候,所谓“和谐社会”就降临了。

 

 44


威信不是靠“威力”建立,而是靠心灵赢得。已经有很多性格温柔的优秀老师以自己成功的教育证明,“以柔克刚”同样可以获得教育的成功。当然,这需要智慧。


 45


我同意“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这个理念。师生之间、亲子之间重要的是“关系”――这是一种特定的关系,是教育性的,但又不是处处暴露“教育性”。师生(如果就家庭教育而言,则是父母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性但又不知不觉。这种教育潜藏在关系之中,同时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更重要的――这种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46


都说“中国人讲人情”,其实那只是在熟人之间讲人情。但是,我想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并不是看其熟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看其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47


礼貌这事儿说小就小,说大也大。从小处说,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往大出说,它是民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微观体现。民主的核心是尊重,这种尊重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了具有民主生活方式的国民,才有真正的民主制度。所以,作为全面系统地阐述宪政民主基本思想的第一位作家的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这样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48


我特别提倡“非功利谈心”,即“不为什么”的聊天。非功利性的谈心更能让我们自然而然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的谈心,几乎什么都可以涉及:阅读热点、人文话题、科技视野、体育新闻、社会现象、旅游趣闻等等,漫无边际,海阔天空,纵横天下,驰骋古今。这种“不为什么”的聊天最容易展示出教育者的善良、真诚、热情、平等、民主、幽默、博学等人格魅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灵。

 

49


我们培养的多是“为别人而存在”的孩子:为老师的表扬、为家长的奖励、为成年人的种种期待与愿望而“成为好人”。但夏山学校的目的,忽略了培养孩子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是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主人。所谓“对自己负责”就意味着,你犯了错误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付出代价;同时,你的成长过程中所要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事,比如上不上课,这与老师无关,与家长无关,与别人无关,只和你自己有关。


50

 

教育的品质是真实,教师的品质是诚实。一切弄虚作假都是反教育的。

 

5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成了一种培养“霸气”的活动,学习则成了一场充满硝烟味的战争。教育,本来是充满人性、尊重人性、也滋养人性的,但现在有了“学霸”“学渣”的说法,这让我们的教育没有了人味儿!当内涵丰富的教育只剩下“刷题”这两个字的时候,学生便成了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考试机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自然取代了充满人情、人道和人性的教育原则。“学霸”的诞生,“学渣”的出现,还有什么奇怪的呢?这两个词语的流行,是中国教育的耻辱。

 

 

52


惩罚学生是教师不可剥夺的教育权利之一。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有效教育惩罚必须同真诚细致的心灵沟通相结合,才能真正有效。


53


鼓励不能变成哄骗。比起一味用“你真棒”掩饰学生明显的错误,真诚而直率地指正,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54


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老师那里,我们看不到所谓“职业倦怠”,他对教育始终充满热诚,这与其说是源于一种责任感,不如说是源于一种宗教般的情怀。因为这种情怀,他因此而快乐,当然也就无所谓倦怠。因此,我认为对于教育者来说,比敬业更重要的是使命,比使命更重要的是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