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诗词鉴赏 小艇闲撑处

 大禹jxezof7oq5 2018-05-05

龙井新叶年年发,万景皆融一盏茶。

闲舟湖中瞧不得,莲叶穷尽是荷花。

南屏山上一钟响,平湖赏月须归家。

幸得寒梅一缕魂,断桥朝雪凛风华。

——题记

西湖之景,美不胜收。古往今来,几多文人墨客为它作诗写词,贪心的想把西湖之美都融入字里行间,这才留得后世的我们也能与之同享昔日的西湖风光,顺而也窥见诗人的那时那刻不禁流露出的情感,无论是勇争朝夕的豪情万丈,还是怜春悲秋的柔怀感伤,都纷纷化作伴西湖同行的一丝丝流光,顺着历史的风起,降临到我们手上,或许能触及我们的心尖,我想这就是诗词独有的力量了吧。

西湖是一处绝胜的自然之景,而自然能给人最极致的感受便是与之融为一体,或与风行,或与水漪。所以,在众多描写西湖的诗中我喜欢下面这一首,它让我感到十分的舒适惬意。

杭州望湖楼

李建中

小艇闲撑处,湖天景物微。春波无限绿,白鸟自由飞。落日孤汀远,轻烟古寺稀。时携一壶酒,恋到晚凉归。

该诗题名为《杭州望湖楼》,这诗中之景必然是望湖楼中所见了。作者的以平视的目光贯穿全诗,为读者描绘出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西湖春景图。首先,作者站在望湖楼上,眺望远方,湖天一线,远方的山上在此看来都变得微小了,也许是因为距离的原故,远处的小船行驶得极慢,或动或停,仿佛是船家闲来偷懒。白色的鸟儿飞行在春日的碧波之上,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落日好像就在远处那孤零零的小舟处落下了,稀散飘逸的烟雾缭绕着古老的寺庙。而此时的我,恰好带上了一壶好酒,那便就着这方景色饮下吧,让我再贪恋这余晖,等到夜凉之时我再归家吧。此诗十分简单明了,读完之后,脑海中映出了一幅景,也感受到了诗人隐藏在心底的凉意,所追求的东西总是在远方,哪怕连春波都能无限绿,连鸟儿都怀有自由,而我只能独饮此酒,暖暖心头,切不能让夜晚的凉再寒了心。所谓登高望远,我想诗人的心中必定还抱着不灭的希望吧。正如楼外楼的一幅楹联所写:“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我想结合此诗下一句可以是“一壶清酒暖人意,遥望他方有远舟”。

若说写活西湖春色与诗人热烈直白的表达对它的喜爱的诗,想必是白居易的《春题湖上》了,这首也是我极其喜爱的诗。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此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春日里的西湖之景描写得勃勃生机,宛若眼前之景。首句着眼于大的视角,写了在这副巨大辽阔的春日图画中,错落的山峰仿佛是铺在水上似的,就像大海中的远洲,我们只看得到那小小的山尖,也仿佛是蛋糕上点缀着的奶油,反衬出了水面之静、之广,好像一张神秘的布,只是平铺着,底下隐藏着无数的秘密,而我们也只欣赏到了它的表面。颔联是我认为诗中最好的一句,因为它对仗工整,包含比喻的手法和空间上下的对应,上半句写环湖的山上密布着翠绿的松树,苍劲坚毅,无言的守护者这一片水。晴朗的月夜,一个明珠投影在这平静无澜的波心。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多么有诗意,只不过此时的月更多是与湖相伴的暖意,而不是像《偶然》那样的落寞。颈联写到了春天的早稻,像一片青罗裙带,其中抽出来些许嫩黄的新穗,仿若一张碧绿的毯子上无意露出了的线头一样。在尾联,诗人完全表达了对西湖热烈的喜爱,“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多么直白的表达!把我们对西湖的爱也写得淋漓尽致,人们读起来正合心意,这也是其流传千古的原因了吧!

说到西湖,提到了白居易的诗,那不能不提一提苏轼的了。但是苏轼的这首诗人尽皆知,它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七言绝句简短易懂,首句描写山、水,尾句抒情,首联运用了互文、对偶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清丽又朦胧的西湖晴雨图。多次读都觉得极好,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到:阳光照耀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上,圈圈荡漾开去,诗人与友人游宴西湖,他坐在摇晃的小舟中开怀饮酒,谈天说地,此时阳光明丽。不过一会,下起了雨,在雨的笼罩下,雨雾散布,远处的群山变得迷迷茫茫,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充满了神秘感,变得非常奇妙,展现了山水之间的朦胧美。诗人在短短时间内有缘赏得西湖晴天的阳光明丽、水波潋滟和雨天的山色朦胧、云雾缭绕之美,兴致极高,灵感忽到,写下了此等绝句,果真是绝妙啊!尾联的首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西湖比做了西子,众人皆知西子之美,此处以小喻大,既西湖之美显化得更形象具体了,又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西湖又名西子湖,由此看来,此喻也恰当,这说明了西湖与西子之美来自天然神韵,而无后天雕琢,宜晴宜雨,总归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嘛,那苏轼也是对西湖爱得不浅了。

说过了诗,词也不能落下。而在我读过的描写西湖的词中,我认为柳永的那千古传诵的《望海潮》最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片写了钱塘的繁华之景,开篇便开门见山,交代钱塘自古以来就是大都市,地形优越,富丽非凡。之后,视角化小,写了钱塘之景:如烟的柳树、如画的石桥、遮风的帘子、青翠的帐幕和错落有致的楼阁巷宇,约十万户人家。接下来写到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的沙堤,风吹浪起想冬月的霜雪,旷阔的江面竟看不到边,自然之景壮阔浩大,畅人心怀。市面上罗列着玲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家家户户都放置着绫罗绸缎,互相比较。此处虽有夸张的手法,但也足以看出钱塘之富丽繁华。

下片是描写西湖之景,内外之湖与重叠的山岭十分清丽,秋有十里桂花香,夏有十里荷花艳。在湖边生活的人们,在晴天吹奏羌笛,在夜里划船采菱升歌,无论是老翁还是姑娘都是喜笑颜开的。被千名骑兵簇拥着的长官,听着管弦之声,吟诗作词,观赏着这山光水色。而诗人呢,他要把这美好的场景描绘出来,他日回京向人们炫耀。

读完《望海潮》,让人想马上去领略钱塘、西湖这壮丽山川之美的冲动,心中也升起了对这种平静富足、友好和谐的社会的向往。该词朗朗上口,充满了音律感和真切的感情,词言、词调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怒涛”、“天堑”“云树”这些具有气势的词,“烟柳”、“画桥”这些精致的词,想必也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整首词语言优美,文字紧凑,一句中就可容纳多种事物而又不乏拥挤感和画面感,想必光用这一首词便可画下钱塘与西湖壮美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当时的歌妓把它传唱于坊间,夜夜笙歌,久久不息,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后世也成了传诵千古的佳句,吟诵至今!相传金国皇帝在听完之后,便起了南侵的野心,不管这是否属实,都反映了西湖的风景秀美、引人入胜,让人光是听着就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多少人或驻足、或游船、或登楼去赏西湖,也尝试过用自己的笔墨去描绘它。诗人对着它饮酒感叹忧伤,或是游赏其晴雨时光,又或是沉醉于其中的烟花柳巷,我想这都只是西湖历史上的一些时光碎片,这些碎片或华美或清丽,但都不曾改其“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模样。在鉴赏的同时,忽而感受到了时光的易逝,古人作诗吟唱于湖畔,今人捡拾其中碎片去感叹,都是历史中人,有的出名,有的默默,而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先后相约在这西子湖,这就好像是一种关于山水的约定,也像是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默契。所以,现在的我们也不必过多感慨,只管像前人一般享受当下。或许,时间流逝,后人也会明白我们对西湖这种留恋的情感,这种感觉流传于每一个欣赏西湖的人的心间。

西子湖畔,楼外青山。古今中人,相逢与此。不是同时,但约同站。不只感慨,共同承传!

中文1601

杨乐

图片:网络

编辑:魏素素

请您赞一下支持有美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