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的筋骨

 丹水凤山图书馆 2018-05-05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蔷薇花开

  □米丽宏

  

  谁说我们这个社会的人不“阅读”呢?随便溜一眼,大街边、地铁里,甚至行驰的汽车上,人们都会见缝插针地用手机“阅读”,我称之为“读屏”。

  我也早被“读屏”所劫持。有段时间,我老感觉忙、紧张,时间不够用!听人说,中年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度增加,所以便觉时光迅速。我拿此论调哄了自己好长时间。有一天,心生奇想,画了个表格,将一天的时间行踪,如实记录。这才惊讶发现,自己每天读屏超过4小时有余。枕上、闲暇,不必细言,就连工作、写字、做家务,也动不动顺手抄过手机来。

  细究我的网上去处,有新闻、博客、微信朋友圈。常看的内容有新闻时事、朋友的瞬间随记、精美图片……还有二十几个精挑细选的写作公众号,用来学习和琢磨。哪次食指轻触,不盗走分秒光阴?至于收获了啥,想一下都蒙。浸泡在喧嚣的汪洋大海,我的头脑胶着,思绪混乱。

  我有多长时间没有沉浸在一部大部头中了?我怕是望而生畏,连读的勇气都丧失了。

  一天,读到一段关于阅读的经典:“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这一“耸”一“竖”,乍然如雷,真如刀剑在后般,让我警醒。我看了下,说这话的人,是大儒朱熹。这真是一种硬气堂堂、不留退路、专注勇猛的阅读态度啊!

  一鼓作气之下,我把朱熹的读书论,全找来细咂;只读得筋骨紧绷,萎靡之气一扫而空。朱熹主张,要“猛”读书。我翻来覆去咀嚼,感觉他说的猛,其实有三:狠,准,透。

  狠,先要对自己“狠”,聚一念之力,达无人之境。因用力愈多,收功愈远;先难后获,先事后得。这是规律,无可更改。它适用于农耕慢时代,也适用于今天的阅读。其实阅读途径不一而论,读屏非洪水猛兽。读书态度,才是要紧。再者,要对文字狠,“看文字如猛将用兵,鏖战一阵,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这血泪斑斑之“狠”,让我吃惊。这读得真是毛发俱竖,咬牙切齿。

  第二,准。要心思沉静专一,抓住一脉,不松劲。“看文字,如酷吏治狱,推勘到底,绝是不恕”。看文字,还如捉贼,赃罪情节,都要勘出。“不能只摸个大概,不知其何处做贼”。这读,依然是敌对关系,着劲使力,令人屏息凝神,不敢松弛。

  第三,透。朱熹认为,看文字,要入在里面,猛滚一番,要看到文字的缝隙处。他打比方说,文字都有大缝隙,缝隙之间有义理。你看见缝隙时,才入得进去,才脉络自开。看文字,光用蛮力还不行,还得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大火煮滚后,还要文火慢煎,直至煎透,融解,入我心腹。

  我不敢说这般吃力着劲的阅读中,有多少人能觅得乐趣,但若想精进,浑浑噩噩的刷屏、悠然玩味的闲读,肯定不得正果。而苦中之乐,是万花丛中拈花而笑,是回眸来路登高望远。那种快乐,是最高级的快乐,必须以“苦”来换。

  如大儒所言,如没有将心肝紧贴书册,你不会有冷静的思考,极致的沉醉;你不会参透义理,刻骨铭心。

  唯有刻骨之读,阅读内容乃至阅读过程,才会化为一生的财富。

  你去看那些大师吧,鲁迅、钱钟书、梁启超等,无不如此阅读。洋洋文章、雄辩口才、识见才能,俱是拿风骨铮铮的阅读来打下坚实的底儿的。(燕赵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