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妈一句无心话,孩子内伤20年

 果汁恋 2018-05-06



很多父母有个疑惑:孩子做错事后,一批评他,他就哭,完全不接受家长的批评。


还有的妈妈跟我说:“孩子做错事后,会在我批评他前先哭,而且事后不肯承认错误。”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抱着一个真诚的态度,想跟孩子去沟通的时候,到最后却是不欢而散。


为什么?


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我们在跟孩子交流过程中,不自觉地使用了暴力语言。



也许,很多父母会很冤枉地说:“我们既不打孩子,也不骂孩子,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点也不暴力啊。”


这里的暴力,不是指打骂孩子,而是指潜在的暴力语言


比如,孩子回到家,把鞋子随便一扔,就去玩了。我们往往会说:“你怎么老是把鞋子乱扔,你就不能放到鞋架上吗?”


这个“老是”就是一种暴力语言,孩子会心想:“你既然这么说我,那我以后就这样了吧,反正你已经这么评价我了。”


所以孩子非但不会接受我们的批评,还会继续这样做,这就失去了我们沟通的目的。


这也是我之前的文中提到的:当我们给孩子贴上标签,孩子就慢慢地活成标签的样子。

 


圣雄甘地说:这种隐蔽的语言暴力,就像是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拳打脚踢是一种暴力,另一种暴力我们千万不能忽视,那就是语言上的暴力。


千万不要对此不以为然,想想我们跟老公干架前,都是从哪些语言开始的:


老婆对老公说:“你从来没有关心我,你太自私了。”

老公就很委屈,说:“我怎么不关心你?我整天这么忙,不是为了这个家吗?”


或者老公说:“你怎么整天那么多事儿?!”

那老婆肯定当场就炸毛了。


这就是暴力语言的威力。它带来的伤害,要远远大于病痛和暴力带来的伤害。


皮肉之伤,伤愈后人们会渐渐遗忘这些伤痛。但言语之伤,却让人久久不能痊愈。



如何避开这些暴力语言,达到有效的沟通呐?


如果你看到孩子回到家,乱丢鞋子,你可以这样说。


“我看到这周你已经有3次没有把鞋子放到鞋架上了。”

“我很失望。”

“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家是整洁的。”

“你可不可以,明天回家把鞋子放到鞋架上?”


这是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 


“我看到这周你已经有三次没有把鞋子放到鞋架上了。”这是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不要有任何评论性的语言。


“你怎么那么邋遢,老是乱扔鞋子。”这就是评论性的语言,千万不要说。


这也是观察过程中的难点,因为我们大人特别习惯评价孩子的语言和行为。


我们误认为要想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一定说话要,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事实上却是完全相反。这种沟通方式,会让孩子更不愿意接受大人的批评。



 感受 


“我很失望。”这是感受。


要让孩子准确的知道我们现在的感受,不要掩饰自己的感受,认为这是一种对孩子的示弱。


小盒非常希望每天上幼儿园我都送他,有时候因为他起床晚了,就得小盒奶奶送。每次这个时候,他都哭唧唧的不乐意,小盒奶奶就说他:“你起床那么晚,还磨磨蹭蹭的,妈妈怎么送你?”


小盒听奶奶这样批评他,就更不开心了,就会哭着逼迫我:“我就要妈妈送!我就要妈妈送!”


这个时候,我一般就会说:“我非常愿意送你,可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我就没办法去送你了,如果去送你,我迟到了,我就会被批评的。那明天可不可以早点起床,我送你去幼儿园呢?”


这种示弱不是不勇敢,而是另外一种勇敢和强大。因为,我敢于正视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比较容易获得同理心。

 


 需要 


“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家是整洁的。”这是我需求。


当我们说出需求的时候,并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获得肯定的概率会增加,因为你的话会让孩子感觉你很坦诚。


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跟孩子这样说。


孩子不刷牙,不要说“你怎么那么不讲卫生”,而要说:“因为,我很希望你的牙齿是健康的”。


孩子爱打其他小朋友,不要说“你手怎么那么欠”,而要说“我希望所有小朋友都喜欢跟你玩”。



 请求 


最后我需要准确地提出请求“你可不可以,明天回家把鞋子放到鞋架上?”


这样的沟通方式,就不仅诚实、清晰地表达了自己请求,而且也让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使孩子明确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这就是高品质的沟通,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

 


当我们运用这四个要素来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你会发现,不但会达成我们的目的,也会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当然也可以把这种沟通方式,运用到夫妻之间和同事之间,你也会在生活中越来越如沐春风。


为了孩子,我们当父母的,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也许就是亲子过程中,最美好的事吧。


盒妈说说


忽然想到了一首诗

与今天的文章主题还挺配的

送给各位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节选)

鲁思·贝本梅尔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

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

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