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地理】(066)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昵称30265258 2018-05-06

原创2017-12-08海中地理海宁中学地理组

导读

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的水利工程,历史地位为啥可与长城、大运河和坎儿井相媲美?一起来了解一下。



1

郑国渠背景

郑国渠位于关中平原中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公里的引水渠堤。2

展开剩余87%

自然背景

关中平原位于内陆,温带季风气候,但降水较少旱涝灾害频繁。地势低平,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

政治背景

公元前246年,面对强大的秦国,东邻的韩国深感恐惧,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并,韩桓王采取了“疲秦”策略。派出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游说秦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表面上说可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耗竭秦国实力。

秦王接受郑国的建议,在泾水和洛水间,开凿一条长达126.5公里的灌渠。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解释,此渠为秦国造福,韩国并不受益。同时,秦水利技术落后,需要郑国支持,遂继续,约十年后完工。因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人们称为郑国渠。

原来郑国渠是这样命名,原来郑国渠修建是一场政治阴谋啊。

2

郑国渠设计和作用

乌木的价值

泾河自北向南注入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有“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之说。引高含沙量的泾河水,淤高地面,可增加耕地而积;淤灌冲压盐碱,改良盐碱地,增加土质肥力,这是郑国渠建成之初最重要作用。

我们再来解释一下淤灌。百度百科:用含细颗粒泥沙的河水进行灌溉,既浸润土壤又沉积泥沙,以改造低洼易涝地或盐碱地。利用天然河流中含泥沙的水或山洪水进行淤地改土或肥田浇灌作物的灌溉方法。

引用高含沙水流,淤填低洼荒地,或对低产土地进行的灌溉不仅能够形成新土层和冲洗盐碱,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由于减少了洪水流量,对防洪及减少河床淤积也有一定作用。

郑国渠是不是刷新了你对灌溉的认知和理解呢?

郑国渠引泾水向东注入洛水,沿途拦腰截断沿山河流,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

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势特点,沿等高线修筑,工程量较小。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

使关中八百里秦川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粮仓,得“天府之国”的美誉。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韩国疲秦的阴谋并未得逞,却成为秦统一天下重要经济基础。

郑国渠发挥灌溉效益100余年,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还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继续造福百姓。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3

郑国渠地位

乌木雕市场

郑国渠遗址,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工程浩大、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效显著,在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

郑国渠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称为我国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其历史地位啥可与长城、大运河和坎儿井相媲美。它的建成,使关中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促使了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历史科技文化价值,将被永久保护和传承下去。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成功申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此,天下第一渠的郑国渠永载史册。

(渠首清澈的水)

怎么样,很震撼吧。约不约? 2017年9月15日,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已试营业,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前往历史长河一睹风采。

部分内容源于百度,图片均选自网络。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