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薜荔

 智慧与修养 2018-05-06
最近與家人遊粵北,在瑤寨的農莊午飯後,沿石階下山,遇見十數途人圍觀一棵大樹,指點議論,樹上掛滿一串串綠果,聽聞他們猜疑是某種野梨,我認得是薜荔,自忖字音粗疏記性差,也衝口說曰「避荔」,有一位斯文長者似有所悟,還更正我該讀「僻荔」,我未置可否,仍謝謝他。
 
後來遊人陸續散去,我與他依舊呆在樹下,補拍樹冠和果實的特寫。老先生說:薜荔乃藤本植物,不是喬木,於是我繞到大樹兩側,又站得遠遠仰望,漸漸弄清它是攀援大樹而生,從我們正前方,由下而上,再蔓生樹的右邊。喬木長得高,枝葉和藤蔓交纏錯綜,霎眼看就如大樹結果,難怪途人誤為梨樹。與老先生分別前,留下資料,以便日後聯繫。
 
十多年前讀過饒玖才的《香港方物古今》,於是認識薜荔。饒氏介紹薜荔又名饅頭郎、涼粉果、廣東王不留行。最有趣他記載了白涼粉的製法:
 
「製白涼粉的材料是新鮮薜荔果核二両,乾果核二錢,熟香蕉一隻。製法先將鮮、乾兩種果核放入布袋中,加沸水浸透,使其易於出膠。然後用冷開水八斤置於砂盆中,香蕉去皮加入布袋內,放入冷開水揉擦,至蕉味和果核的膠漿盡出為止。冷卻後,即凝結成白涼粉」(154-155頁)
 
他說的果核,就是薜荔的隱花果內之瘦果(種子),經手工搓洗出果膠,製成白涼粉。台灣
最近與家人遊粵北,在瑤寨的農莊午飯後,沿石階下山,遇見十數途人圍觀一棵大樹,指點議論,樹上掛滿一串串綠果,聽聞他們猜疑是某種野梨,我認得是薜荔,自忖字音粗疏記性差,也衝口說曰「避荔」,有一位斯文長者似有所悟,還更正我該讀「僻荔」,我未置可否,仍謝謝他。
 
後來遊人陸續散去,我與他依舊呆在樹下,補拍樹冠和果實的特寫。老先生說:薜荔乃藤本植物,不是喬木,於是我繞到大樹兩側,又站得遠遠仰望,漸漸弄清它是攀援大樹而生,從我們正前方,由下而上,再蔓生樹的右邊。喬木長得高,枝葉和藤蔓交纏錯綜,霎眼看就如大樹結果,難怪途人誤為梨樹。與老先生分別前,留下資料,以便日後聯繫。
 
十多年前讀過饒玖才的《香港方物古今》,於是認識薜荔。饒氏介紹薜荔又名饅頭郎、涼粉果、廣東王不留行。最有趣他記載了白涼粉的製法:
 
「製白涼粉的材料是新鮮薜荔果核二両,乾果核二錢,熟香蕉一隻。製法先將鮮、乾兩種果核放入布袋中,加沸水浸透,使其易於出膠。然後用冷開水八斤置於砂盆中,香蕉去皮加入布袋內,放入冷開水揉擦,至蕉味和果核的膠漿盡出為止。冷卻後,即凝結成白涼粉」(154-155頁)
 
他說的果核,就是薜荔的隱花果內之瘦果(種子),經手工搓洗出果膠,製成白涼粉。台灣夜市販賣的愛玉凍,原材料「愛玉」,便是薜荔的變種,屬台灣的特有亞種。從小到大,只曉得香港街市出售一大方塊,熱騰騰黑溜溜的涼粉,白涼粉未曾見過。原來又有一段古:
 
「黑涼粉全部用沸水製造,而白涼粉則在『過冷河』的處理,容易有不潔物質滲入。三十年代本港曾經有一次霍亂症流行,經衛生當局調查後,發現菌源來自街邊擺賣的白涼粉,於是禁止售賣,自此以後,白涼粉亦漸被人遺忘了。」(155頁)
 
饒玫才退休前是漁農處助理處長,有查閱檔案之便,應有所據。

回港後,老先生傳來幾張照片,藤本枝葉蔓生牆壁,雖然模糊,知道是薜荔,拍攝地點近城門河畔的沙田公園。「是時候換照相機了。」老先生說。我記起查了字音,告訴他薜唸作敝。
 
瑤寨當日,時維正午,老人與中佬,其淡如水。樹陰下我默唸屈原〈山鬼〉首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高中時的文學課,老師一字一頓,恍如昨日。又想起黃永玉畫的山鬼和赤豹,身披木蘭之類的白花,並非薜荔女蘿。
 
………………………………..
圖/文:小魚 2016.10.22



5
展开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