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摔了跤,为何你比他还哀伤?| 周末侃

 alayavijnana 2018-05-06



某日在影院看电影,大幕上男女主角深情对白: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这时候,坐在我后排的某兄弟出其不意,径直唱出一句“我们不一样”,铿锵婉转,仿佛在黑暗中开出了一朵奇葩。我说老铁,你咋不上天?


不文明的观影行为必须坚决谴责。可随即我有了个神奇的发现,彼时略显尴尬的电影台词,居然被无厘头的哼唱消解掉了。口水歌能火,真不是没有理由的。


奥数天才付云皓看到关于他的采访报道之后,内心戏可能也是“我们不一样”。《人物》的实习记者把他写成了一个“坠落”的天才。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的冠军,怎么就去了一个普通院校当老师,给未来的中小学数学老师讲课呢?


针对这位年轻同行立场先行的批评已经很多了,我不忍心再补刀。这篇报道在专业上很可疑,但老实说,我没觉得作者怀有围观虎落平阳的不厚道心态,甚至,字里行间还能读出几分雄心,他似乎试图借一个数学天才的经历,思考类似钱学森之问的宏大议题。


但我心中的疑虑始终没有打消。人们自然会期待少年天才能在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拿到职位,成为顶级学者。可顶尖名校的学生最后放弃科学研究的多了去了,有的征战商场,成了金融街的有钱人,还有的干脆走文艺路线,成了知名歌手知名作家。恐怕没人会说这些人“坠落”了。


付云皓当然没有坠落。用他自己后来回击那篇报道时的话说,他是“脚踏实地”,自认为过得快乐充实,而且也没有放弃做研究的追求。他确实摔过很多跤,以至于成了名校肄业生,考博也失败了,和“别人家的孩子”的人设渐行渐远。他现在是个普通教师,和一群天分不出类拔萃的学生打交道,虽然不是积极主动的选择,但也不至于因此沦为反面教材吧。所谓“坠落”,其实更多是不符合社会的期待,背离了人生赢家的定义。


“人生赢家”这四个明晃晃的大字,有时能激励人前行,有时却是无形的束缚。普通人的成功定义没有天才的那么高大上,但也时常苛刻,时常不公平。前几天有个话题很热,叫“女生读研输一生”。很俗滥的论调对不对?俗到人懒得反驳。在某几类观点里,我们女同胞的一生何其脆弱,一不留神就被输得只能睡大街了。太独立输一生,事业心太强输一生,甚至如果化妆包里没有一支迪奥正红色口红,都要面临输掉一生的风险。总之,把自我贬得很低很低,女人才不会“输一生”。


“读研输一生”这话也是拐了个弯说的。翻译成“人话”就是,毕业之后“年纪大了”,找不到好工作好老公,侥幸嫁出去也只能沦为高龄产妇,满身写着掉价。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人话。它矮化了女性,把女性的成功和幸福囚禁在“到什么时间点尽什么义务”的狭隘路径里,容不下不一样。忍不住揣测,倘若那些坚持追求独立自我的女人遇到什么挫折不幸,她们所面临的责难,怕是远比“坠落”更刻薄吧?


狭隘的人生赢家定义当然不只困扰女性,它会束缚所有人。它的本质是功利的,仿佛所有的天分、禀赋、能力、选择,都必须明码标价,换取与之相匹配的报酬。它关心的不是个人的成长和幸福,而是简单粗暴的“变现”。如果变现失败了,那人生就失败了。


往远处扯一点。凭借目眩神迷的变现手段而攫取的“成功”,可能虚幻又危险。关于这点,随手翻翻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便知,那里有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还有,过去的一段日子里,瑞典文学院深陷性丑闻危机,搞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都不颁了。搅出风波的那个家伙自己手上没有多大权力,之所以能兴风作浪,都是仗着妻子在文学院的地位。这样的“变现高手”一度过得光鲜亮丽、洋洋自得,但这种“成功”,你真的羡慕吗?


说回“被坠落”的付云皓。他和同辈大神们境遇不一样,可也没有自甘堕落。他不过是从别人给他建造的神坛上跌落下来,回到了人间,跌宕起伏,更多是个人命运。没什么可标榜,也没什么可悲哀。


说起来,我等资质平庸之辈,指望从天才的人生悲喜剧里汲取什么教益,多少有点自作多情。只是,比起走过的弯路、遭遇的坎坷,更会束缚人发展、阻碍人幸福的,是狭隘功利的成功学。这个道理,对普通人和天才,倒是没什么区别。那首“我们不一样”的口水歌唱得实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而只以境遇断定人生价值,怕是会把路越走越窄。


(文/张静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