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8-RPA与卓越中心

 Leonlyp 2018-05-06

上篇文章聊了聊老本行的东西:全面预算管理、SAP BPC、以及RPA的破局。

本文再换个角度,谈谈企业应该如何定位RPA技术以及建立卓越中心的一些思考。

 

一、源起

场景一:模拟了如下的的对话:

IT部门:你们用RPA能做的事儿,我们都可以开发出来呀。

RPA售前:嗯,理论上是的。不过借助RPA产品,可以加快开发的进度。

IT部门:如果拿你说的这个案例来说,咱们的开发速度差不多,我们现在也是敏捷开发。

RPA售前:对于一些没有办法直接开发接口的系统,RPA的优势比较明显。

IT部门:(略作思考)其实,RPA本身并没有涉及特别高级的技术。

RPA售前:RPA在各个业务领域已经有了很多的落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IT部门:……

 

场景二:模拟了如下的的对话:

财务专员:RPA能帮我解决增值税发票勾选以及对账的问题吗?

RPA售前:必须能啊~来,我给做个演示。

财务专员:嗯嗯,这就是我想要的!我向领导汇报。

财务总监:嗯~~~,RPA是很不错的技术,我们不能仅仅聚焦在这个单个的需求,要从全集团层面统一规划。

 

接下来,我们解读下这两段模拟对话,同时基于RPA当前的发展阶段,谈谈对于实现卓越中心的一些思考。

 

二、对RPA技术/RPA项目的定位

上面的模拟场景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现状。

场景一中,IT人员从技术先进性的角度对于RPA并不会特别追捧;

场景二中,业务人员在“AI&机器人”的宣传下会对RPA有非常高的期望,希望能够建立“机器人卓越中心”或者“创新中心”。

 

从RPA发展历程看来,可以将2017年定义为RPA元年(国外稍微早一点儿,也没有早太多),2018年算是第二年。如果谈到“卓越中心”,彼此的差别可能在于“有或者没有规划?”,所以大家都是“在路上……”。

 

一路前行的路上,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先提三点吧:

 

2.1、用RPA来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全部的问题

当前阶段下,虽然RPA的AI属性并不强,但是对于满足“规则明确”和“大量重复”两个特征(原创总结,请随意借用)的业务场景,有着天然的适应性,杀伤力极大,收益极为明显。

作个类比,现在不上RPA,相当于有钱(不牺牲流动性)不存余额宝(4.1%),非要存银行活期(0.35%)。

 

RPA的优势有很多,但请不要试图用RPA解决所有的问题,并认为RPA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企业来讲,解决银行对账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助于专业资金管理系统(含银企直联功能),其次是用RPA,最后是人工对账。

再比如:纳税自动申报,如果企业法人实体的数量并不多(例如10个以下),那么非要用RPA自动申报,实际的收益并不大。(如果应用于财务外包中心的话,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2.2、RPA项目是一项信息系统项目(IT实施的项目)

RPA项目“实施周期短”,“见效快”,“开发工作量较少”,无论如何强调RPA项目与传统IT系统实施的区别,RPA在企业的落地终究还是IT系统实施类项目

 

IT系统实施永远会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两方密切配合:IT部门和业务部门(包括财务部)。

一般来讲:业务部门负责需求确认,IT部门负责系统落地。

需求确认的部分需要咨询、流程梳理、涉及组织架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等等;

系统落地的部分需要系统规划、实施方案、系统上线、后续运维。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在RPA落地有两个层面:

在企业内部,让使用的人提需求,让IT的人来落地。

在选择外部的服务商时,聘请有丰富IT咨询实施经验的团队。(从事RPA开发一年经验只能算比较早的介入了,但从IT咨询实施的角度来讲,一年经验只是刚入门而已

 

2.3、卓越就让RPA连接AI,而不是固守传统

关于RPA的优势,在拙作《1003-RPA的优势》中提到了三点思考,从关于人的集成、关于信息系统的集成、关于未来的集成进行了阐述。

 

应用新技术(RPA/AI)和创新本身不是目的,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竞争优势)才是目的。

卓越中心的“卓越”是体现在能够在最短时间和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借助适合的新技术,解决企业当前最棘手的问题。

卓越中心的组织架构,技术架构,路线规划等话题,以后再讨论,先谈谈“关于时间和资源的约束”以及“关于AI相关新技术的适用”。

 

a、关于时间和资源的约束:

之前我总结过IT系统建设的两个主要矛盾(全文参见《1003-RPA的优势》):

矛盾1:企业日益增长的对IT系统的需求与IT系统有限的资源投入之间的矛盾。

矛盾2:企业对业务变更迅速响应需求的与IT系统建设需遵循固有周期之间的矛盾。

 

RPA的快速部署特性以及亲民的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两个矛盾。

 

b、关于AI相关新技术的适用:

RPA本身并不是AI,但是RPA可以轻松地连接AI,“让AI变得触手可及”。

互联网企业借助大量技术人员的力量,用“试错+快速迭代”的方式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高点,但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人力成本。

RPA从某个角度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更多地企业可以以较低成本参与到“试错+快速迭代”的模式中,让AI相关的新技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这篇文章就先聊到这儿,下周见!

(正文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