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幼仪传》③ | 她遇到徐志摩,是遇到了错的人吗?

 瘦金体123 2018-05-06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遇见有趣的灵魂。


十点人物志开启了“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领读人总结提炼出经典人物传记的精华,带领大家欣赏、分析书中的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可以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一部传记共有10天的精华领读内容,每日更新一期,敬请期待。

《张幼仪传》第3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16:12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赏新晴 领读

领读 | 年方拾柒


亲爱的小伙伴们,晚上好。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颜夕的作品《张幼仪传》。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大致了解了张幼仪和徐志摩这段婚姻的起因,也知道了名义上七年的婚姻里,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四个月。


那么,在他们这一段短暂的婚姻里,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1

母命


出嫁前,张幼仪的母亲曾告诫她:“第一,在婆家只能说‘是’,不能说‘不’。第二,无论夫妻关系如何,都要持续以同样尊敬的方式对待公婆。


这两点像紧箍咒一样的忠告,被张幼仪视为一生的金科玉律,她虔诚地遵守着母亲的话,不曾怀疑。


甚至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徐志摩的父母,两位老人家身后事都是她一手操办的,所以她算是将母命执行到底。


可也正是这两句话,几乎束缚了张幼仪的一生。


古往今来,婚姻状况差过张幼仪的女子,恐怕也没有几个。


梁实秋评价徐志摩说:“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酒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但是,一向随和潇洒的诗人对待自己不爱的结发妻子,却冷漠残酷极了。


有一天,徐志摩在院子里读书,突然喊一个佣人拿东西,又感觉背痒,就喊另一个佣人抓痒。在一旁的张幼仪想要帮忙,徐志摩却用眼神制止了她,那是一种轻蔑而不屑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可是因为母亲的两点忠告,张幼仪知道,除了隐忍和接受,自己别无选择。


2

静默婚姻


新婚之夜,徐志摩没有进洞房,而是躲到奶奶屋里睡了一晚。后来,由于大人的督促,徐志摩才在佣人的簇拥下,进了新房。


他面无表情地揭开喜帕,除了一句“乡下土包子”,再也没有和张幼仪讲话。从此,沉默就没有离开过他们。


婚后,依父亲的意思,徐志摩应该参与管理徐家的一些工厂、作坊,可是徐志摩对这些毫无兴趣,他整天捧着书,心里觉得空荡荡的。


实在无聊时,徐志摩会对张幼仪说些在杭州一中和北平大学读预科时的事。语气里的那种兴奋、愉快和留恋,让张幼仪很是感动。她问徐志摩:“既然那么好,为什么你现在不再去读书呢?”


这一句话,问得徐志摩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张幼仪看着失落的徐志摩,温柔地说:“你不用着急,我来替你想办法。”张幼仪是个聪明人,她想到了二哥张君。让二哥介绍徐志摩进学校读书,公公大概不会反对吧!


张君很快就帮徐志摩联系了上海的浸信会学校。这是美国人在上海办的教会学校。徐申如对这个学校十分满意,因为上海离硖石很近,坐火车一个小时就能到,这样儿子在星期天就可以回家。


可是后来徐志摩读了不到一年即北上,考入天津的北洋大学法科。


徐志摩北上求学后,张幼仪在空空的屋子里,心里也是空空的。她不能出门,不能上学,每天在院子里缝缝补补,虔诚地等待着好几个月回家一次的丈夫,然后又是一个人的沉默。


3

难以摆脱的“土”


床笫之间,徐志摩在最想摆脱张幼仪的时候,败给了她身材不错的肉体。婚后第三年,他们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然后徐志摩便远赴英国求学。


张幼仪守在家乡也苦学英语,她天真地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


所以徐志摩来信要求幼仪陪读时,她欢天喜地地购置了衣物,希望再见时徐志摩不再把自己看成“土包子”。


后来张幼仪回忆说:“轮船上的我啊,激动又不安,害怕这是我和公婆的一厢情愿。”在马赛港地港口,幼仪几乎一眼就从密集的人群中认出了丈夫。


“怎么会不容易看到呢,他是人群中唯一一个显得极为不耐烦的人。”这万千人中的一眼,丈夫那张写满了反感和厌恶的脸,让幼仪的心又一次坠入了万丈深渊。


到英国后,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幼仪去了巴黎百货商场。他帮幼仪挑了一些外国时尚的衣服,有洋裙、丝袜、皮鞋还有帽子。相比之下,幼仪从家里带来的衣服“全都不对劲了”。


衣食住行,“衣”字打头阵,张幼仪在装扮上的落伍,使得“洋气”的徐志摩颇不能接受。徐志摩根本没有征求幼仪的意见,购物过程中,幼仪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机械地试衣服,一直试到丈夫点头为止。


张幼仪和徐志摩唯一的一张合影上,她带着大大的圆顶宽边遮阳帽,自有一种诚恳老实式的端庄,说土气有点过,顶多就是老气。


4

留得住丈夫的人,却留不住他的心


徐志摩第一个奋不顾身追求的女子,是在康桥邂逅的林徽因。


1920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政坛失意,带着林徽因到了伦敦。徐志摩当时也刚到英国,他先结识了林长民,后来又认识了他的女儿。


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在伦敦时和徐志摩曾有过一段朦胧的恋情。但是1921年林徽因回国后,便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确立了恋爱关系。


即便如此,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恋并未降温。有一个小故事或许颇能说明徐志摩当时的执着与尴尬。



徐志摩回国后在北平的松坡图书馆任职,馆址有两处,一处在西单附近的石虎胡同七号,一处在北海公园里的快雪堂。梁启超是馆长,在快雪堂办公。


快雪堂是一处幽静古雅的院落,星期天不对外开放,梁思成因关系特殊备有钥匙可自由出入,便约了林徽因来此谈情说爱。


徐志摩找林徽因也会找到这里,去的次数多了,自然引起了梁思成的反感。后来梁思成便在门上贴一纸条,上书:“情人不愿受干扰”。徐志摩见了,只得怏怏离去。


后来,梁启超还亲自写信批评徐志摩在婚姻爱情上的荒唐行径。但徐志摩并未退缩,他回答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920年冬,徐志摩写信要求幼仪陪读,也只是应张君励之请。张幼仪后来知道,那次漂洋过海的陪读,不是徐志摩要她去的,而是公婆为了提醒徐志摩对家里的责任送她去的。


多年以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他又写下了自己那特立独行的爱情宣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


徐志摩不在乎纲常伦理,只在乎内心的渴望。所以,张幼仪的婚姻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错误的时间,错误的人。


结语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了张幼仪和徐志摩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了解到虽然这段婚姻里充满了冷漠、隐忍、退让,但是他们终究还有了一个孩子。


那么,面对不负责任的丈夫,张幼仪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为了徐志摩对自己“土包子”的称谓,张幼仪反而变得更加坚强。


那么你呢,是否让自己的伤疤变成铠甲?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