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语文,作文展现独特体验感受,打动阅卷老师,精彩议论该这样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09-22
写记叙文的时候,扣题和抒情这条同学们都不会忽略,但记叙文赢得高分最佳的潜质,却是精到的议论。
道理很简单,议论可以显示大家的理性,大家都是孩子,阅卷老师突然从一群孩子当中发现一个成熟一点的,自然印象会首先加分。 
议论的实质,就是展现自己对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表达认识呢,就需要说理。
实际教学中这一点可能被忽略,老师们只是说某一篇作文很好,其实许多好的作文,是因为议论用得好而完成升华的。比如以下这篇例文:
说这篇文章写得好,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文章用了交织的双线——吃苦瓜和学国画,构思精巧,超过同龄人,自不必说。
但有文章的寓意来看,一个“苦”字也被运用得极好,既是指苦瓜的味道之苦,也是指生活的情感体验之苦。
如此双重的结构,其实也正是思维理性的体现。面对这样一个题目,当别的同学只写先苦后甜,通过叙述一件事,展现情感上苦乐的转化,和这篇文章是差别巨大的。
欲扬先抑的手法虽然不够新鲜,却运用了两次,一是吃苦瓜,二是学国画。两个相似的结构,都是先苦后甜,文章的含义自然丰富。
就具体写法而言,苦瓜很苦,但苦味之后,竟有“丝丝沁人心脾的甜味”;学国画也很苦,然看到画作的 “栩栩如生的小鸟似乎涂上颜色后就会扑棱棱地展翅飞走”的效果,也同样得到乐趣。
再说说结尾,俗话说: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这事是“苦中含乐,苦中显趣。”
本文卒章显志的效果,还有别的原因,但恰到好处的议论,这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
关于记叙文中的议论,《语文课程标准》有“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
这纲领性的标准,抽象化的程度比较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记叙文,在叙事写人和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要彰显自己理性的一面,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这在课本上也是有所体现的。以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来作为例,其中《写作知识》的主题就是“学会说点儿道理”,这就告诉我们记叙文的写作,一定要加入个人的认识。
常见的表达方式当中的议论,将要用上派场。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我们对于世界和自我的理性认识。但记叙文中议论的使用,也是要注意一些问题的:
切记,说理不能生硬,要自然而然的引出,在叙述的基础上,恰当的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完成对主题的深化。
要想写好作文,写得有深度,有内容,还得是多读书的,下面这本《中外名著导读》推荐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为节约时间备战中考,我们需要不一样的阅读书。有关名著知识点,这一本全掌握。
中考语文,考场作文的功夫,其实在考场之外,简单归纳就三条
古诗鉴赏好方法:知人论世,批文入情,通逻辑就明白解题套路
语文学习思维,没有结尾,往往是最好的结尾
中考作文如何生动感人?细节来充实,情节来支撑,情感方能落实!
专注初高中各学科学习,更多阅读,请加关注。
关注,点击主页右下方“资料,获取更多助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