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痛片和布洛芬哪个副作用大?

 大隆龙 2018-05-07

去痛片和布洛芬是两种可以用来治疗发热及各种轻中度疼痛的解热镇痛药。但二者在化学成分、应用人群及安全性方面有着明显不同。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两药的区别。“刘药师话用药”,点击右上方关注,更多合理用药知识与您分享!


两者化学成分不同

去痛片也曾叫索米痛片,为复方制剂。每片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0.15g,咖啡因0.05g,苯巴比妥0.015g。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均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能够辅助增强镇痛作用。苯巴比妥又称鲁米那,有镇静催眠作用,且能改善疼痛刺激反应。而布洛芬是一种丙酸衍生物,为单一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两者安全性不同

1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由于不良反应严重,在美国已经淘汰

虽然两药都含有非甾体抗炎药,但去痛片中的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都是国外淘汰的品种。氨基比林于1897 年首先在欧洲上市,后发现其能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从而导致各种严重感染并可致死,1938 年,美国将其从法定药物目录中删去;非那西丁也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因其增加服用者肾脏疾病风险并导致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1982 年,美国FDA 宣布停止使用所用处方中含有非那西丁的药物。而我国药品市场仍旧存在含有上述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比如APC、安痛定、去痛片,由于这些药物疗效较好,价格低廉,在一些偏远的基层仍在应用。


2去痛片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

以“去痛片”、“索米痛片”为检索词检索1983 年至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有关去痛片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共有62篇。其中有引起急性肾损伤、胃肠道出血、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急性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还有几例发生伤亡的报道。布洛芬虽然也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等方面的报道,但一般较轻,预后较好。而且布洛芬可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3去痛片具有成瘾性

由于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药,长时间服用,容易成瘾,并产生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原有的疗效。另外,非那西丁也有一定成瘾性。有的慢性疼痛患者连用三五年以上,便形影不离了,时间愈长,成瘾性愈严重。而布洛芬未发现有成瘾的报道。


综上所述,去痛片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在有可替代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应用。布洛芬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但应用时,需要注意应用时限,用于发热一般不超过3天,用于镇痛,一般不超过5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病情。


“刘药师话用药”关注百姓用药安全,欢迎大家探讨关心的合理用药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