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76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5-07
太阳变证/随证治之的举例/水气病/关于治疗水气病的五个方证的小结

   关于水气病我们涉及到的方证,大体谈完了,我们在这里再回忆一下,我们治疗水气病的方剂,有苓桂剂一组方子。有苓芍剂一组方子,应当说苓芍剂这个名字在《伤寒论》里没有,后世医家也没有说到过。

* 苓桂剂以
  苓桂术甘汤为代表方,治疗心脾阳虚,水邪上逆。
  它的临床表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 苓桂枣甘汤,白术换成大枣,它的适应证是心阳虚,下焦水邪欲
乘虚上冲,而见到脐下悸。

  因为脐下悸,脐上悸仲景回避用白术,所以他就把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换成了大枣,用大枣来补脾,固中焦的堤坝,脾属土,土就象河堤、堤坝一样,巩固中焦的堤坝,防止水邪上逆,由中焦上冲。这是苓桂剂的第二个方子。

*** 苓桂姜甘汤,在《伤寒论》中不把它叫做苓桂姜甘汤,而把它叫做茯苓甘草汤。
   它是治疗胃虚,水停胃中,它的临床表现是心下悸,手足厥冷。

   水停中焦在《伤寒论》中特别强调和太阳蓄水证相鉴别,它的特
点是,对中焦停水证来说,具备有口不渴,小便正常,也就是小便利这样的特征,这是苓桂剂的第三个方子。
   它的特点是重用生姜温胃化饮消水。

**** 五苓散,有茯苓、桂枝、白术,苓桂术三味药都有了,它没有用甘草,另外用了泽泻和猪苓,是苓桂术泽泻猪苓,所以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苓桂剂的一张方子。
   它有外解表邪,内化水气,表里两解,外疏内利的作用,它治疗太阳膀胱蓄水证。
 (笔记者注:太阳蓄水的主证: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在《伤寒论》中涉及到苓桂剂的主要是四个方证,尽管它们的主
要药物茯苓、桂枝都是一样的,但是其它药物是不同,它们所治疗的也都是水邪为患,水气为病,但是它们的病变的部位涉及到的脏器都不一样,我们在临床上应当能够学会区别。

***** 桂枝和芍药是相对的一组药,桂枝是辛温发散的,芍药是酸敛阴柔的。有苓桂术甘汤,就应当有苓芍术甘汤。
   当然《伤寒论》并没有苓芍术甘汤这张方子,但是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苓、芍,就是茯苓和芍药相配这样一个影子。
   茯苓、芍药、白术、甘草,再加姜、枣,这就是桂枝去桂加茯苓
白术汤,也可以看成是苓芍术甘汤加姜、枣。

   它的适应证是脾虚水停,水邪阻遏太阳经腑之气,
使太阳经气不利就出现了“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
使太阳腑气不利就出现了“小便不利”,当然水邪水停中焦,
出现了“心下满微痛”这样中焦气机壅滞的证候。

   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正是健脾利水来解太阳经腑之危的,水邪去掉了,太阳经腑之气气机就畅达了。

****** 我们刚才谈到的真武汤,也可以看成是苓芍术甘演化而来的一张方子,因为真武汤的药物组成是,茯苓、芍药、白术,你看苓勺术甘汤中的这三个药这都有了,就是没有甘草。
   苓、芍、术,再加上生姜和附子,因为它加了附子,所以它是治疗肾阳虚水邪上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子。

   这样的话,在太阳病篇,我们谈到的水气病的方证就是这么多,
希望大家下去之后能够复习,能够鉴别,能够对比,然后便于在临床上很好的选用。

   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休息会儿再接着上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