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眼看神话之六十二:民俗文化里的基因(上)

 吖伢 2018-05-07

除了史诗的遗存之外,神话还催生和成就了我们汉族今天的许多民俗和节日。在这些民俗文化里,依然找到它们顽强而旺盛的基因。

1、除夕。除夕之夜,也就是年三十的晚上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也是十分隆重的日子。许多在外的游子往往千里迢迢,赶回家,就是想吃顿年夜饭。如今过年是喜庆和欢聚的象征,但是在古代则不然,它是人们过关和避难的日子。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海怪,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其长年潜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祸害百姓,吞食牲畜。据说“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纸,点亮灯笼,用山中的竹子放在火上炙烤,发出爆炸声响,以吓跑“年”兽。因此,就有了我们今天除夕之夜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2、春节。传说玉皇大帝为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此事被如来佛知道了也想去。双方争执不下,玉帝为显公正,就将两盆花分别置放在弥勒佛和如来佛的面前,说:你们面前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心里知道玉帝偏爱弥勒佛,于是,他借弥勒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把两盆花给调了个。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这天是人们最开心的日子。后来,人们为纪念弥勒,就把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作“春节”。这个神话讲述的是天庭中的故事。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民间有猜谜语、赏花灯等习俗。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下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百姓都挂灯。以后这种礼佛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本文中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