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属中医学“乳痈”范畴。俗称“奶疖”。系有肝气郁结,胃热壅滞,乳汁凝滞不通,邪热壅滞而发。在哺乳期发生的称“外吹乳痈”,在怀孕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 1.全瓜萎、丝瓜络各1个。水煎服。 2.丝瓜瓤1个(烧灰存性),为细末,冲酒服。 3.鲜葱120g,洗净捣烂,冲入冷开水少量,取汁。取纱布吸取葱汁,包敷乳房,另用热毛巾外敷在纱布上,经常更换。 4.葱白500g,捣烂取汁,用好酒分两次服。外用麦芽30g,煎汤频频温洗。 5.瓜萎30g,穿山甲15g。水煎服,每天1回。 6.全瓜萎1个,青皮15g。水煎,连服2剂。 7.蒲公英30g,茵陈30g,桔梗9g,白芷9g。以水酒各半煎服。 8.蒲公英、丝瓜络各15g。水煎服。另以蒲公英30g,捣烂敷乳肿处。 9.瓜萎、蒲公英各15g,没药9g。以水酒各半煎服。 10.瓜萎仁、蒲公英各15g,王不留行30g,当归梢9g。酒煎服。用于乳痈初起,恶寒发热。 11.新鲜青菜叶或白菜叶,洗净,敷于发肿的乳部,待菜叶发烫或稍干后,就可取掉,反复几次。可使积存的乳汁排出。 12.泽兰30g,橘叶15g,青皮9g,白及6g。水煎服。 13.蒲公英、五灵脂、威灵仙各90g。水煎去渣,再加烧酒30毫升,趁热服尽,盖被取汗,轻症1剂,重症2剂。 14.通草根15g,蒲公英12g,芙蓉花叶9g。共为细末,甜酒或黄酒冲服。 15.大麦芽30至60g,水煎服。 16.枇杷叶5片,土牛膝9g。水煎服。 17.全蝎2只,馒头1个。用馒头将全蝎包入,饭前吞服,每天1至2回。 18.丝瓜络(干品)20g,放人碗中用火柴点燃烧成炭,研末,再加入30至50毫升普通白酒,搅匀后即可饮。 19.星宿菜(干品)35g,水煎,分2回服,每天1剂,连服2至4日。 20.无名精全草(鲜品)150至200g,洗净切碎,加水煎至300至400毫升,分3至4回服,每天1剂,同时挤出乳汁,再以松香研末撒于比红肿硬结面积大1寸直径的普通橡皮膏中心,贴于患处,每天更换1回,4天为1疗程。 21.鲜桃树皮60g,加水煎至半碗,去渣,加入2个鸡蛋,炖熟,1回服下,肿胀甚者应吸尽乳汁,对已化脓者无效。 22.露蜂房,剪碎,置于铁锅内以文火焙至焦黄,研为极细末,每次3g,用温黄酒冲服,每4小时1回,3天为1疗程,若已有化脓倾向者本法无效。局部可配合热敷。 23.鲜荔枝草叶适量,洗净,捣烂,搓成小困塞入患侧鼻孔,每次20至30分钟,每天2回,早期疗效较好。 24.向日葵花盘,去子,晒干,切碎研末,用白酒或温开水冲服,每次10至15g,每天3回,服第1回时必须盖被出汗。 25.地骨皮(细皮)适量,焙干研末,撒于患处。 26.丝瓜络1具,冰片少许,研细调香油或菜油搽患处。 27.松、柏树叶各适量,烧灰存性,调蜂蜜涂刷。 28.白梅煅研,入轻粉少许,麻油和团外敷。 29.全瓜萎500g,烧存性,研极细末,用香油调匀,敷患处,1日数次。若乳痈毒已将尽,需要收口,则加入赤石脂,龙骨,红粉,冰片,共研细末,以香油调敷患部。 注:用药期间忌辛辣,酒,醋等刺激食品。 30.葱白100g,芹菜60g,冰片3g。共捣成膏状,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回。 31.丝瓜藤20g,蒜苗20g,生姜3片。共捣烂,敷患处,每天1回。 32.鲜马齿苋100g,南瓜花60g。洗净共捣烂,敷患处,每天1回。 33.葱白2根,生姜20g。捣烂,涂患处,每天1回。 34.蒲公英60至120g,水煎服,外用蒲公英渣,趁热敷患处,1日3敷。 35.生芝麻,不拘量,嚼烂敷。用于乳疮。 36.收集已开谢之水仙花,悬檐下风干,遇妇人患乳疖,取以捣烂敷之。 37.陈皮炒末,黑红糖调敷10g。用于治乳癖。 38.黑芝麻60g,炒焦研末,用茶油调匀敷患处。 39.蒲公英30g,王不留行9g,白及6g。煎汁分饮,将渣敷患处。 40.韭菜适量,开水泡后捣烂敷患处。 41.马齿苋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42.五倍子15g,研细末,调醋涂患处。 43.铁树叶捣烂,调蜜涂患处。 44.南瓜叶(鲜)60g,黄柏15g。混合捣烂敷患处。 45.红薯叶、蒲公英、红糖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46.大麦芽9g,山慈菇3g。共研为细末,用茶调敷患处。 47.仙人掌将刺除去,或加盐少许同捣烂敷患处。 48.裂口紫茄子(焙干为主),冰片少许,研细敷患处。 49.新鲜葡萄根之内皮切碎,捣烂,加入食粮适量拌匀,外敷于局部,每天2回。 50.生远志500g,洗净,置脸盆内加水约1500毫升,淹过药面,文火煎熬5至6小时,滤去渣,药液再继续用文火浓缩成膏,治疗时先洗净患处,按患处大小取膏摊在油纸上贴患处,盖上纱布,胶布贴固,露出乳头。对于未化脓者大多1回见效,对化脓者无效。 51.用葱自90至150g,切细后加入适量热水,先熏后洗患侧乳房,并作热敷,每天3至5回,每次20分钟,对乳腺炎初起者有效。 52.芒硝60g,开水冲化至200毫升,待温时以四层纱布浸透药液湿敷患处,每天3至4回,或用凉开水润湿调匀外敷,每天2回。 53.仙人掌2块,去刺,捣烂,加入95%酒精调匀(亦可用少许食盐,食糖),外敷局部,每天2回。 54.鲜马齿苋5份洗净,青黛1份(或食盐,明矾),共捣烂,敷患处,宽约1cm,纱布包扎,药干即换。 55.薄荷、橘叶各60g。水煎,用四层纱布浸药液作局部湿热敷,每天2至3回,每次20分钟 56.用大葱1大把捣成饼状,加香油少许,摊乳上,上覆厚布1块,用熨斗熨烫。汗出即愈。 57.鲜蒲公英90g,鲜野菊花30g,鲜葱白头10枚。上药加蜂蜜或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58.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芙蓉叶各等量。上药捣烂敷患部。 59.陈醋150g,大黄粉、黄柏粉、白芷各6g。上药合匀,调敷患处。.60.蒲公英、连翘各60g,乳香30g,米醋125g。将3味药共研极细末,继将米醋烧热加入药粉里搅匀,趁热敷患处,每6小时敷药1回。以上药粉可连用2回,第2回用时,只加米醋125g即可。 以上57至60方对未化脓乳腺炎有效。 61.生半夏6g,葱白3根。上药捣烂揉成团,塞于患乳的对侧鼻孔,每天塞2回,每次半小时,一般塞3至5回可愈。 62.鲜芙蓉花125g,红糖适量。捣烂敷患处。 63.大葱适量,将大葱剥皮,切成约3厘米长小节,取五六节放在一大口瓷杯中,加水煮沸后,趁热熏烫患乳15至20分钟。产妇取坐位,乳房周围用毛巾围起,以免热气外散。一般熏2至3回胀痛即可消失。 64.生侧柏30g,蜂蜜60g。上药共捣如泥,敷患处,每天换药2回。 以上61至64方适用于乳腺炎初起。 65.蒲公英、芙蓉花叶、银花藤、鱼腥草(均用鲜品为佳)各30至60g。上药共捣烂处敷。敷药时应留出乳头。本方适用于脓未溃或已溃。 66.升丹、生石膏各30g,青黛3g。各药分别研为细末后和匀。直接撒布患处。适用于急性乳腺炎。 67.朴硝30g(视患部赤肿大小可酌量增减),双层纱布(比患处略大),将朴硝平铺于纱布夹层中,中心处微厚,再将纱布四周缝合。盖患处,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天敷2回,敷后朴硝得热溶化,患者自觉局部有清凉或如虫行感。6小时后换药1回。本方适用于乳痈初起,乳房红肿胀痛,或乳汁不通者。已成脓者无效。 68.新鲜仙人掌或仙人球适量,除去表面的刺和绒毛,洗净,捣烂。敷于乳房红肿的部位,上面盖以纱布,每在换药数次,使敷料保持湿润,至红肿消退为止。适用于急性乳腺炎,乳房红肿胀痛。 69.鲜白蔹,鸡蛋清。取新鲜白蔹块根1至2个,刮去外层棕黑色表皮,洗净后捣烂,再加1至2个鸡蛋调匀。外敷于红肿的乳腺肿块上,外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1天后取下,重者可连续用药2回。适用于急性乳腺炎。一般用药1天便可使红肿消退,肿块缩小。 70.生石膏15g,野菊花7.5g,生蒲公英7.5g。将上药捣烂后,加蜜调成膏,按痈肿大小外敷。适用于乳痈红肿疼痛者。 71.针刺疗法 方法:取阳明、厥阴经穴为主,用泻法。 穴位:足三里,曲池,行间,期门。 72.艾灸疗法 方法:患者仰卧位,将厚约1毫米的生蒜片置膻中穴上,作常规艾柱灸疗5至7壮,以局部潮红为度。改坐位,术者在患者背后,取患侧天宗穴,一手固定肩部,一手拇指尖作分筋样推拨。手法宜稍重。 73.穴位放血法 方法:取患侧膏肓,魄广,神堂,附分,噫嘻等穴位,用三棱针刺穴位,每穴放血3滴,每天1回,发热者加刺大椎,放血并配合压麻患侧上肢,局部湿热敷和振荡排空滞留乳汁等方法。 74.蒸汽疗法 方法:大葱适量,削皮切成约3cm长,取5至6节放在大口瓷杯中,加水煮沸后,趁热以瓷杯靠近乳房患处熏烫15至20分钟。产妇取坐位,乳房周围用毛巾围起,以免热气外散,一般熏2至3回肿痛消失。 对急性乳腺炎感染严重的患者,可配合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对葡萄菌、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局部形成脓肿,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应及早切开排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