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聰哥的寶藏 2018-05-07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馆藏太丰富了,我们的参观时间太少,画像石部分简直就是一逛而过。下面部分图片是网上搜的,文字说明也来自网络(略有改动),权当自己再学习一遍。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1、建筑斗拱牧羊人二牛抬杠       东汉(25-220)      高114厘米,宽52厘米   

     1962年绥县出土。依据考古材料得知,汉代房屋一般系土木结构,当时一般的房屋,可能系用木板作壁,用夯土筑墙。至少在东汉,屋顶已具备了后代所有几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悬山式”,只有一道屋脊;另一种是“四角攒顶式”,有四道屋脊,当时为了减少梁和柱的压力,在高级的建筑上已经相当普遍地使用了斗拱;它可以兼作装饰,也可以使房屋增加美观。斗拱的形式,在当时以“一斗二升”为最流行。屋柱子的形状除圆形之外,还有八角柱,但后者多系石墓和石祠中的石柱。柱础多系以石质打磨。此石刻画面中雕一圆柱上承双层宏伟的斗拱。正是研究汉代建筑的实物资料之一。
    在斗拱两侧还刻有羊群和一持戟门卒。下刻一组耕牛图,前为二牛抬着一部起步的犁,后为耕者,一手撑犁一手扬鞭,缓步在前行,耕者后似为一宽衣长袖,手持物的播种者。这种二牛抬扛的耕田图,再现了汉代陕北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的一种方法,这种画面雕刻的出现,表明了当时的农耕技术以及方法与我们现代已几近相同,这是当时民间艺术家在热爱和熟悉生活的情况下才创造出的写实作品。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2、执慧人 拾粪图    东汉(25-220)       高118厘米,宽36厘米
     1957年绥德县贺家沟出土。此石右部上两格各刻一宽袍长袖的站立者,两人身后均刻有象征性的谷物一类的植物,下部刻执慧门卒,再下部横格刻一人曲腰双手持清扫之物,在马后作清扫拾粪的姿态,形象生动逼真,反映了民间艺术家深爱谷物,懂得积肥夺得丰收的道理,这种以真实生活为题材的画面难见。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执慧人,执慧就是手拿扫帚,表示我已将屋打扫干净了,请进吧,不是要将你扫地出门的意思。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3、歌舞 神树    东汉(25-220)    高104厘米,宽33厘米
    1957年绥德县出土。图上部刻主从二人及舞伎人,下部刻一扶桑大树,上拴一乘驯马在等待主人喂食的情景,雕刻手法朴素、简练,是一件优美的艺术作品。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4、执戟门吏   东汉(25-220)  高121厘米,宽30厘米
    绥德县出土。此石以阴线纹刻,上部表现有规整的几何纹图案,下刻一个身穿长袍、手持戟的门吏,雕刻手法粗犷朴实、生动简明,这种构图内容在陕北东汉画像石中较为罕见。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5、围猎 神兽拉云车    东汉(25-220)    高39厘米,宽173厘米
    1971年米脂县官庄出土。此石画面分为两栏,是陕北东汉画像石应用最多的题材之一,为当时贵族有闲阶级的一种娱乐生活。上部刻卷草边饰花纹,间刻人物、神兽拉云车、奔兽等,下部刻有猎虎、捕熊、射羊、遂兔等打猎场面。猎者使用弓、箭、戟、斧和矛、盾等武器,步骑结合,前后夹击,围猎野兽。构图明快活泼,气氛紧张,把各种动物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如鹿、兔狂奔逃命,猎犬追逐其间,而虎态凶肆,张牙舞爪,熊则怒而直立与猎者搏斗。形态生动、逼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6、游猎图    东汉(25-220)   高91厘米,宽32厘米

    1957年绥德县出土。猛兽禽鸟狂奔逃命及骑射与车马追逐猎物,画面紧张热烈。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7、迎宾客六博图   东汉(25-220)   高40厘米, 宽139厘米
    绥德园子沟出土。此长方形门楣石上,刻着由双阙合成的二层楼阁,呈现着主客欢聚的场面。室外有车马侍从,主人与接踵而来的宾客握手相迎,屋正中竖立一高竿,上覆盖瓦顶,顶下挂着各种风干猎禽兽,似反映了佳肴美味,宾客盈门的富贵生活。二室内各有二人,左二人正在对语寒暄,右二人正在作“六博”之戏,案上置六枚竹箸,宽衣跽坐,双手前伸,作对博的姿态,形象生动逼真。所谓“六博”,本作“六簿”,是我国古代相对奕棋的一种。关于这种棋艺,著名诗人屈原、曹植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作过呤咏。如屈原《招魂》云:“茛蔽象棋,有六簿兮。分曹并进、遒相近兮,成枭而牟,呼五白兮。曹植《仙人篇》说:“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但年代久远,“六博”棋艺的具体博法,没有记载而早已失传。可1972年,河南灵宝县张家湾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博局和对博俑,加上这块东汉画像石上六博图,便为我们研究我国古代“六博”提供了极珍贵的资料。
    这块画像石内容丰富,布局严紧,层次清新,富于表现力,为陕北东汉画像石珍品之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画像石精品选(一)

    8、 狩猎 阁楼 七盘舞   东汉(25-220)    高136厘米, 宽38、5厘米
    1957年绥德出土。此石画面上格两个猎者乘坐奔马,手持弓箭,瞄准猎物,箭镞待发,猛虎隐藏在丛树之间,另刻两人作搏斗姿态。下格左方刻二乘轺车,上各乘坐二人,车驾一马,另一人扶辕而行,车后站立一拱手侍从。右方刻有接近绘画构图的七盘舞场和一座高大宏大的阙楼,可惜石有残损,不能观其全貌。所谓阙,古代又名“观”,《尔雅。释宫》:“观谓之阙”。刘熙《释地》:“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观,观也,于上观望也。”总之,它是体现封建礼仪的一种装饰性建筑。所以《汉书。高帝纪》有:“(高祖八年)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上见其壮丽......”的记载。此画像石阙楼高耸,引人注目,是研究汉代建筑装饰方面的写实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