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画面中的暗示意味

 大卫913 2018-05-07



摄影:大俊    文:蕊晴

暗示是摄影中常用的手段,它启发人们去发掘更深刻的内涵。画面的形式感及其构成画面形式的诸要素、画面内的审美视觉暂留点,以及背景给人的整体感受和某些具有特征性的视觉语言的强化暗示,都能在审美欣赏时起到意义的导向和意义的范围限定作用,使画面表意更集中、更鲜明。

画面中的各种构成因素,如影调、色彩、线条、形状、节奏、质感、肌理、主体位置等,对于画面情感与意义的准确表达,都具有某种程度与范围上的暗示作用。


色彩的暗示


色彩在情绪上的暗示作用是最明显不过了。色彩现象本身便是一种心理反映,在平面视觉造型艺术中,色彩的造型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冷色与暖色,淡彩与重彩,在情感意味上各有侧重:冷色宁静、暖色热烈、淡彩雅致、重彩庄重。在画面的色调配置上,可依据画面所要表现的情感特征来加以选择。画面中的色彩关系,实际上是某种情感关系。为确保摄影画面中情感抒发的质量,在色彩配置上必须做到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本组作品在画面色彩的配置中,采用了邻近色搭配,用色彩统一画面,视觉感受较为舒适。

   

光圈:F/16   快门速度:1/160s    焦距:70mm   ISO:50

浅橘色和浅棕色构成了画面暖调的氛围,衬托出人物红润的肌肤。


光圈:F/16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63mm   ISO:50

白色服饰与白色鲜花搭配浅色背景,形成了统一的色彩基调。

 

光圈:F/18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38mm   ISO:50

蓝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传达出冷静的距离感。


质感的暗示


控制质感主要指在摄影画面中如何强调质感、如何还原质感和如何削弱质感,当然还有质感的替换和质感的叠加等。质感的强调或者削弱与摄影师的创作意图是一致的,以本组作品为例,摄影师想要表现出怀旧与复古的画面质感,因此从前期的布光、人物造型,到后期的调修,全部遵循着相同的规律。 


较为立体的布光是体现画面质感的第一步,小光圈对画面中细节还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后期的环节中,通过添加素材图层为画面增加颗粒感和划痕,使画面更具有复古感和年代感。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主灯是一个柔光箱,布置在人物左侧约45°的位置,辅灯是一盏蓝色色片灯,布置在人物右后侧,蓝色的轮廓光与画面整体的暖色调形成了对比,为暖调的画面增添了沉稳感和静谧感。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羊毛毡材质的裹布质地柔软、颜色复古,流畅的线条纹理体现出梵高画作的笔触感。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蓝色的服饰使画面呈现出冷色调的倾向,人物后侧的蓝色色片灯更加强化了这种倾向性。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粉红色是一种温暖的颜色,具有亲近感,蓝色的轮廓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粉色的柔美气质,使画面呈现出一丝静谧的感觉。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女孩闭合的双目引人遐想,头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光圈:F/4   快门速度:1/200s    焦距:70mm   ISO:100

金色的头饰和珍珠耳环象征着人物身份的高贵,人物目光直视镜头,吸引着观者的视线,神情若有所思。

 

环境气氛的情绪暗示


环境气氛是一种特定情感的集中体现,环境气氛就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


在影调与色调的处理上,我们一般采用对应同构的法则。通常情况下,要表现神秘、沉郁、悲怆的主题时,宜采用低调、重彩或以暗调为主的画面;而要表现活泼欢快的主题时,宜选用高调、淡彩的画面。


为了更充分、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画面内必须确定一个统一的基调,即将内在的基本情调与外在的影调、色调统一起来,从而让所有元素都统一于这一基调之中。有时,它由一个大面积的影调来承担;有时,它又由一个特定的色调来统率,这个大面积的影调或特定的色调此时便成了画面的“基调色”。

 

光圈:F/20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42mm   ISO:50

背景素材是油画风格的农场场景,人物是欧美农场女孩的造型,服饰与道具的色彩、 质感表现出了统一的质朴风格。浅褐色、灰蓝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与女孩宁静的神态形成了和谐的基调。


“合成背景”的环境暗示


合成照片并不是数码时代的产物,早在19世纪,瑞典摄影家雷兰德就开始尝试照片拼贴技术和多底叠片技术,并于1855年展出第一副合成照片,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艺术摄影之父”。


虽然“合成”的工作是在摄影后期的步骤中完成的,但是在前期的创作构思中,在摄影师的脑海里已经呈现出了完整的画面。背景作为交代环境和氛围的重要因素,是在构思中需要首先确立的要素。据此,摄影师再构思人物造型与场景的设计与安排,以期与背景交代的环境达成一致。尤其是在布光的考量上,摄影师需要仔细观察背景画面呈现出来的光效,然后在影棚中模拟出这种光效,这样人物与背景才能得到充分的融合。


利用“合成”技术的好处是,摄影师不再拘泥于拍摄的环境与场景,甚至可以为所欲为地设置场景,然后根据场景再推导出人物造型和布光安排。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泥土的粗糙颗粒感和人物肌肤的细腻光滑形成鲜明对比,衣服的线条与纹理也表现出相应的质感。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背景是后期溶图,加入一点暖色调,和泥土、人物服饰的色彩形成了统一的色调;同时整个画面的空间感也得到了渲染。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造型灵感来源于精灵族系列电影,想要表达出复古、魔幻、气势之美。背景为后期溶图,想要表现出精灵族宫殿的神秘感与空间感。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85mm   ISO:50

背景为后期溶图,夜晚远处的王城作为背景,一弯新月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影调的暗示


影调对于画面传达的情感与意义的暗示是非常明显的,高调画面常给人以明朗欢快的感觉,而低调画面会让人心情沉重。


低调画面的布光


1、正侧光+侧逆光


主灯是一个柔光箱,布置在人物左侧约90°的位置,提供正测光照明,保证人物面部具有一定的明暗过渡,并且营造立体感;在人物的右后侧布置一个柔光箱作为辅灯,在灯芯处加了冷色片,提供冷色的轮廓光,使画面增添一丝冷调的沉静感和稳重感。


正侧光照明会形成较为强烈的明暗反差,人物受光面轮廓的塑造也更为立体。摄影师常常采用单灯正侧照明来营造低调的氛围;


 

光圈:F/11  快门速度:1/200s    焦距:70mm   ISO:50

正侧光照明形成了以人物鼻梁为分界线的两个区域,明暗反差较大。


2、前侧光+顶光


主灯是一个八角柔光箱,布置在人物左侧约45°的位置;在人物正上方布置一盏柔光箱,提供顶光,形成发光,并且也有利于人物与黑色背景分离,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人物的立体感。

与辅光布置在主灯对面的布光方法相比,前测光加顶光的布光能够形成更丰富的影调过渡 。  

 

光圈:F/6.3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57mm   ISO:50


 2、前侧光+侧逆光

       

主灯是一个八角柔光箱,布置在人物左侧约45°的位置;在人物后侧(主灯的对角线方向)布置一个柔光箱作为辅灯,提供轮廓光,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人物的立体感,并且为人物后背的装饰物提供细节。 

光圈:F/7.1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50mm   ISO:50

人物面向主灯一侧,受光面较大,获得了较多的光线。辅灯提供了轮廓光,也突出了背后翅膀的细节。



高调画面的布光


1、正侧光+反光板


主灯是一个柔光箱,布置在人物左侧约90°的位置,提供正测光照明;在人物的右侧布置一块折叠泡沫反光板减小明暗反差。 


 

光圈:F/2.5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50mm   ISO:100

浅色背景与拍摄环境能够营造出高调的画面氛围。


2、前侧光+反光板


主灯是一个柔光箱,布置在人物左侧约45°的位置,提供前测光照明,并且提供眼神光;在人物右侧布置一块折叠泡沫反光板补光,减小明暗反差,使明暗过渡均匀。 

 

光圈:F/10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65mm   ISO:50 


光圈:F/10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70mm   ISO:50


3、前侧光+轮廓光


在前测光加反光板的前提下,在人物的后方高于头顶的位置(主灯的对角线方向)布置一个柔光箱,提供发光,强调头发的细节和质感。 

光圈:F/8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70mm   ISO:50

柔光箱加反光板的布光方法,在人物后侧布置一盏辅灯提供发光。色调保留了肤色的红润的真实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