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2018-2东胜区一中初一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05-07 | 阅:  转:  |  分享 
  


东胜区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后面答题栏中。每题2分,共60分)

1.小说《昙花王朝——随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A.王莽B.杨坚C.杨广D.李渊

2.《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4.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人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5.“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政治清明B.文化昌盛C.民族团结D.经济繁荣

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7.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你知道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吗?()

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8.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9.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人。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的目的是

A.求取佛经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太尉 D.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10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11.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惊心。”抒发了一位诗人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被后人称为()

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仙

1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14.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论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请你判断该诗评价的是哪位皇帝()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宋太宗

15.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检察权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16.在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有多数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关键时期。下列说法可以论证此观点的是()

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②宋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③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④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7.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B.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D.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18.北宋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实行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

C、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解决支付给辽、西夏岁币的财源

19.下列政权与建立者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20.“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是描述哪一民族的兴衰史()

A.契丹B.党项C.蒙古D.女真

21.一位南宋抗金名将认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这位名将是()

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

2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3.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4.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宋金之间“议和”不同点是()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给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5.“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D.五代十国

26.结合右图,岳飞抗金赢得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战争

C.他被秦桧陷害,含冤去世

D.他抗金的斗争使南北获得持久和平

2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28.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宋代针铺商标等北宋纸币《清明上河图》局部南宋海船

A.政权并立B.艺术精湛C.民族融合D.商业繁荣

29.《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当时赵姓人口最多??????B.编者姓赵C.赵姓起源很早???????D.宋代皇帝姓赵

30.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汉朝B.唐朝C.南宋D.北宋























二、非选择题(4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及第谣》

材料三:







AB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写出两点即可)(3分)

⑵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

⑶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何用途?(4分)

⑷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在天竺游学的佛学最高学府是哪里?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3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2分)

32.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不同特点。请结合以下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⑴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称为什么?(2分)

⑵材料二所示《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政权交往的史实及唐朝处理与该民族关系的方式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意义?(4分)

⑶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2分)有人说这一事件是不平等的、屈辱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2分)

⑷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民族交往的主流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2分)

33.阅读材料及图片,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宋代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而物种又为东南根柢(根基),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图一图二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导致这种“新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⑵材料二中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技术条件和政策原因。(3分)

⑶图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叫什么名字?它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2分)

⑷图二工程两端城市的名称:A.B.(2分)该工程有何作用?(2分)





东胜区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来源:学,科,网Z,X,X,K][D来源学科网]()







0





6

第6页共6页

















献花(0)
+1
(本文系李功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