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笔记(一百零七)历代大学士、学士、直学士之比较

 江山携手 2018-05-07
历代大学士、学士、直学士之比较
学士之由来
      所谓学士,顾名思义乃饱学之士。秦、汉时期,饱学儒生称博士。魏晋时期便有学士之称。学士作为官职由来已久。北齐后主(高纬)溺于群小,不务帝业,却偏好讽咏。因画屏风,敕令通直郎萧放等,抄录古代明贤烈士以及近代轻艳诗赋,以充图画,得到后主重视。后主附庸风雅,召来齐州录事参军萧慤、赵州功曹参军颜之推作为编辑,称之为馆客。颜之推得到辅政祖珽器重。萧放、颜之推想扩大文馆规模,他们借助祖珽和宦官邓长顒劝说后主,于武平三年,立文林馆,招纳文学士人,谓之文林馆待诏。祖珽奏请编撰《御览》,后主赞同。祖珽推选一些文笔比较好的官员,如韦道逊、薛道衡、卢思道以及中书侍郎李德林之流,入馆编撰著述,兼拟诏诰制敕。入馆之徒,不问官秩如何,统称文林馆学士。学士作为官职,始于北齐后主时期。北周置麟趾殿学士。南朝梁有抄撰学士。隋有东宫学士。皆掌著述。

唐代大学士、学士、直学士
      到了唐代,学士成为常设官职,且地位优宠,尤其是翰林学士。唐初,置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杜如晦 房元龄 于志宁 苏世长 薛收 褚亮 姚思廉 陆德明 孔颖达 李元道 李守素 虞世南 蔡允恭 薛元恭 颜相时 许恭宗 盖文达)。继置弘文馆(后曾改为昭文馆、修文馆)学士,负责编撰校对图书典籍,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弘文馆隶属中书省。初纳五品以上嗜书者二十四人,得阅秘藏,于馆内练习书法。后置讲经博士,详正学士,校理图籍。武德后,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未登朝曰直馆。武后垂拱,以宰相兼领馆务,曰馆主。景德二年,置大学士四人,象征四时(春夏秋冬),学士八人,象征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直学士十二,象征十二时辰(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有学生三十八人。大学士、学士、直学士成为系统,当始于此时。
      乾封(公元666——667年)后,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诏令,时称北门学士,张说、陆坚、张九龄曾为之。北门学士有“内相”之称,诸曹(部)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入选。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班次以其本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以上。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集贤院学士,撰集文章,整理经籍。集贤殿书院,隶属门下省,设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緝经籍等官职。学士,五品以上,直学士,六品以下,另有侍讲学士、侍读直学士,为皇帝讲论经史。勋臣罢节制,无职事,待制于集贤门;文官一品以上轮流值日待制,每天二人。学士知院事,由宰相兼任。唐东宫官有崇文馆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崇文馆(崇贤馆)置学士,直学士、校书郎等官职,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以宰相为学士,总领馆事。
      由此看来,唐代置学士官,主要职责,备皇帝顾问,出入侍从,参政议政,讽议谏诤,校理图典,纂写文章,撰修史籍,教授生徒。至于北门学士,待诏制,草诏令,地位更为优宠。

宋代大学士、学士、直学士
      宋承五代,延续发展了学士制度。宋初,置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长庆门北,谓之西馆。昭文馆“掌经史子集四库图籍修写、校讎之事”。 史馆掌修国史及典图籍之事。集贤院掌同昭文,缮写秘藏供御典籍图书之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以三馆新修书院,为崇文院,“尽迁西馆之书于崇文院。”天下图籍,国典朝章,尽在其中。三馆长官,即三馆大学士,由宰相兼任。王旦、向敏中、王钦若、丁谓都曾获昭文馆大学士荣称。另外还有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皆由前任宰辅执政担任。大学士遂成褒奖荣称。
      三馆秘阁功能:1、藏书,三馆秘阁各有书四万卷上下;2、阅览,供御览、借阅;3、编撰馆书,如四大类书;4、整理典籍,校勘整理古籍;5、编修书目,方便使用;6、读书,接纳社会英才和宰执子弟读书学习;7、储相养材,培养高级官僚;8、出版图书,官方出版物,经崇文院校勘复核定稿,交由国子监或地方镂版印。
      洪迈《容斋随笔》说:“国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然比试而后命,一径此职,遂为名流。”馆职“清切贵重,非他官可比”。 文人墨客“宁登瀛,不为卿”,由此可见馆职之重。宋仁宗:“馆职所以待贤俊”,宋英宗:“馆阁所以育英才”。欧阳修:“馆阁府相养材之地也”。“熙宁之间,公卿侍从莫不由此途出”。希禄干进之徒,莫不奔奔竞以求之。
      宋朝的殿学士,主要有观文殿(延恩殿)大学士、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
观文殿(即旧延恩殿,文明殿,紫宸殿,庆历七年更为观文殿)大学士编制2人、学士编制3人。大学士、学士无吏守、执掌,只负责皇帝出入顾问。大学士、学士荣誉很高,非资望极峻者不能任。大学士一般只用来宠待旧相,没有担任过宰相的极少除授。例外情况也有,曾任宰相,也有不为观文殿大学士的,如绍兴元年宰相范宗尹,去职后就未加观文殿大学士头衔;绍兴二十年,秦熺知枢密院,以观文殿学士升为观文殿大学士。乾道四年,枢密使汪辙,以观文殿学士升为观文殿大学士。观文殿大学士班秩在观文殿学士前,六部尚书之上。观文殿学士任职条件,一般为执政(参知政事)。特殊恩典除外,如熙宁中,王绍(时任礼部侍郎)以熙河功,亦除观文殿学士。
      资政殿大学士编制2人,学士编制3人。资政殿大学士一般授予曾任宰相(左、右丞相、尚书左、右仆射、同平章事)、参政。资政殿大学士始授王钦若。景德二年,王钦若罢参知政事,宋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授予王钦若,以示优宠。寇准定其班次在翰林学士下。王钦若申诉,十二月,真宗又以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班次在文明殿(观文殿)学士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资政殿学士任职条件,一般为参政。班次在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文明殿)学士、翰林学士下。如蒙特恩,可与执政同。大中祥符初,向敏中以尚书右丞,充资政殿大学士。
      端明殿(明道二年,改承明殿为端明殿,政和中,曾改为延康殿)只设学士,不设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前期只授于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后期则授于曾任或现任执政(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签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其班次:前期,在翰林学士下;后期,在枢密使下。
    以上三殿外,真宗朝设有集贤殿大学士、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常以在职宰相、执政兼领。宰相王旦曾任集贤殿大学士。天禧三年十二月,寇准进为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咸平四年,向敏中以本官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大中祥符五年,向敏中复拜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加中书侍郎。
      翰林学士。宋承唐制设有翰林学士院,置翰林学士承旨(久任翰林学士加承旨)、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直学士院(他官入院未除学士)、翰林权直(学士缺位,他官入院暂行院中文书起草者)、学士院权直等官。侍读、侍讲,加学士则秩高,不加学士则秩低。翰林院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在宋代,立后妃、封亲王、拜宰相、枢密使、三公、三少,除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加封,加检校官除了其他任用文书外,还要有皇帝制书;赐大臣太中大夫、观察使以上,用批答和诏书,其余官员用敕书。制、诰等文书起草皆由翰林院官员负责。宫禁所用文词皆由翰林院掌管,皇帝出行,则陪伴左右,以备咨询顾问。
      宋朝与其他朝代不同,除了有馆、殿、院(翰林院、枢密院)学士,还有阁学士(不设大学士)、直学士,又称“阁职”。阁职是贴职,即庶官之外,另加的官职。用以磨砺行义、文学之士,负责校勘工作。得到这个职位,是件很荣幸的事。高者可做顾问,其次可做论议、典校讎。
      宋代,太宗以后诸帝皆重文,他们的御书、御制文集和典籍、图画、宝瑞之物,还有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等,一般都专建一阁,予以收藏。这些图书、典籍、文物、资料,需专人整理、校对、研究,以备现任皇帝谘问。比如专门收藏太宗遗物的建筑,称之为龙图阁,专门收藏真宗遗物的建筑,称之为天章阁,专门收藏仁宗遗物的建筑称之为宝文阁……。这些秘阁的官员,即称之为某某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等。例如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都设有学士、直学士。百姓称呼龙图阁学士为老龙,龙图阁直学士为大龙,龙图阁待制为小龙。包拯曾任龙图阁学士。
      诸阁学士,以龙图阁学士位秩最高。龙图阁学士亦在其他诸阁学士之上,在诸殿大学士、学士以及翰林学士之下。诸阁学士之外,尚有枢密直学士(后改述古殿直学士),亦是贴职(以其他官兼领),其位秩在龙图阁学士之下、龙图阁直学士之上。枢密直学士位秩则在本官(所任庶官)之上。诸阁学士,一般授予三省、寺、监官任职期满,罢免后,补授外官者;直龙图阁、省郎(侍郎)、寺监长二(一、二把手),或领监司(有监察地方之权的长官,如转运使等)、帅臣(诸路安抚司长官)者;待制、其他杂学士(翰林学士以外的学士)、给谏以上官员补外官者。馆职、和职事官带职者,任职二年加直学士。中丞、侍郎 、给舍(给事中、舍人)、谏议任职一年,加待制。
      综上所述,宋代学士以翰林学士为正宗,其位秩则在大学士、观文殿学士之下。诸殿大学士、学士、直学士,以观文殿最崇。就各殿而言,并非大学士位秩皆高于学士,如资政殿大学士的位秩班次,就在观文殿学士之下。端明殿则不设大学士。大学士一般授予卸任宰相,学士多授予执政、枢密使、各部尚书、功伟恩殊之藩镇等。诸阁不设大学士。在诸阁学士、直学士中,龙图阁学士高于其他阁学士,直学士亦然。领阁务的总阁学士位秩高于不领阁务的学士。

元代大学士、学士
      元太祖铁木真起自朔土,统领之众多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备兵马而战,庶政无非收税、断狱、奖惩部众,所用官员亲贵而已。太宗忽必烈统一中国,管理文明程度远高于蒙古的汉族,原始、粗犷的统治制度就远远不够了。开始启用儒臣,制定朝仪制度,确定内外职官,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总理政务、军务、黜陟,内置寺、监、卫、府,外设行省、行台、宣抚司、廉访司,管理地方路、府、州、县。至元元年,始置翰林院,长官为正三品。八年,升从二品。皇庆元年,升从一品。元代翰林兼国史院,是中国历史上官员最多,等级最高的翰林院。在设置翰林兼国史院之后,至元八年另设蒙古翰林院,只不过等级、编制略小而已。
      翰林兼国史院,兼有历代翰林院和国史馆的职能。设学士承旨、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应奉翰林文字、编修、检阅、典籍、经历、都事、掾史、译史、通事、知印、书写、接手书写、典吏、典书等属官、属员。学士承旨,编制3——9人,学士,编制2——4人,侍读学士,编制2——3人,侍讲学士,编制2——3人,直学士2人。品秩:学士承旨从一品,学士正二品,侍读学士从二品,侍讲学士从二品,直学士从三品。
      集贤院掌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召集贤良。国子监、玄门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皆归集贤院管辖。集贤院秩从一品至正二品,略低于翰林兼国史院。集贤院设院使、大学士、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待制、司直、典薄、吏属等职位。大学士2——5人,从一品或从二品;学士2——3人正二品或从二品;侍读学士1——2人,从二品或从三品。侍讲学士1——2人,从二品或从三品;直学士2人,从四品。
      奎章阁学士院,职能是进经史之书,考历代帝王之治,以备顾问。设大学士、侍书学士、承制学士、供奉学士、参书、典籤等官职。大学士2——4人,正二品;侍书学士2人,从二品;承制学士2人,正三品;供奉学士2人,正四品;参书2人,正五品。大学士、学士多以他官兼领。

明代大学士、学士
      明代官制以汉、唐为基础,增加、减少部分职位而成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掌握军政大权,威胁皇权深恶痛绝。洪武九年,废除平章政事、参知政事辅政官。十三年正月,诛杀宰相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罢置中书省,归庶政于六部,设尚书以掌天下事。分大都督府为东、西、南、北、中五军都督府。因此,明代大学士、学士就官秩而言,低于宋朝。
      洪武十五年,明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正五品。至于诸司奏启,由翰林院、春坊负责详看、平驳。大学士仅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直到明仁宗以后,“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少师、少傅、少保),望亦尊。”明宣宗宠幸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时任少傅、兵部尚书),大小事皆与杨士奇等商量可否。从此,内阁权力日重。至世宗中叶,夏炎、严嵩用事,内阁大学士威压六部尚书,俨然以宰相自居。
      明代四殿二阁均设大学士,四殿有中极殿(华盖殿)、建极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二阁是文渊阁、东阁。殿阁大学士皆为正五品。大学士的职责,“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曰制、曰策文、曰谕、曰书、曰苻、曰令、曰檄,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上达,曰题、曰奏、曰表、曰讲章、曰书状、曰文策、月揭帖、曰制对、曰露布、曰译,皆审署申复而修画焉,平允乃行。凡车驾郊祀、巡幸皆护从。御经筵,则知经筵或同知经筵事。东阁出阁讲读,则领其事,叙其官,而授之职业。冠婚,则充宾赞及纳徵等使。修实录、史志诸书,则充总裁官。春秋释奠先师,则摄行祭事。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进士题名,则大学士一人撰文,立石于太学。以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名其为内阁。大学士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也不得相关白。嘉靖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翰林院设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讲、侍读学士各二人,从五品。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祥正文书,备天资顾问。凡经筵日讲、纂修实录、玉蝶、史志诸书,编纂六曹奏章,皆奉敕而统承之。郊祀庆成诸宴,学士侍坐于四品京卿上。侍读侍讲章讲读经史。礼部尚书、侍郎必由翰林,吏部二侍郎,必有一由翰林。由翰林进为尚书、侍郎,仍兼学士衔,侍郎则兼侍读、侍讲学士。”
      左、右春坊亦置大学士,亦为正五品,“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皆审
慎而监省之。”左、右春坊兼有皇家子弟学校性质。
      综上所述,有明一代,大学士、学士皆为正五品,侍讲、侍读学士为从五品。明代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名不为宰相,却操宰相职权,威压六部尚书,成为皇帝心腹亲信。

清代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
      内阁,原为文馆,后称三院(国史、秘书、弘文)。三院文馆(国史、秘书、弘文)大学士,每馆置满、汉各一员,兼各部尚书衔。学士,满洲、汉军各三人,汉学士无员限,后为四人。乾隆二年,定为正二品衙门,以翰林官分隶之,即“内翰林三院”。乾隆十年,置三院满、汉大学士各二人。十五年更名内阁,别置翰林院官,以大学士分兼。殿阁有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仍兼尚书,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十三年,确定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编制,以三殿(中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文渊阁、体仁阁、东阁)为定制。
      军机处由大学士、尚书、侍郎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下属章京(满16人,汉20人)。军机领班,秩三品,邦领班,秩四品,其余按本官,分掌满文、汉字。大学士掌钧国政,赞诏命,釐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协办佐之。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经筵领讲官。会试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官。学士掌敷奏。侍读学士掌典校。内阁为典掌丝纶(草拟诏旨)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置之,以钤往来文牒。
      殿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改与汉同,雍正八年,并定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尚书内特简,正一品。学士,满洲六人,汉四人,初制,满员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五年,并改正五品,兼礼部侍郎者正三品。雍正八年,定从二品,后皆兼礼部侍郎衔。侍读学士,满洲四人,蒙、汉各二人,雍正三年定从四品。
      翰林院,掌院学士,初制,正五品,顺治元年,正三品。雍正八年,从二品,大学士、尚书内特简,满、汉各一人。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侍读学士以下,掌撰著记载。侍读学士,初制,从四品。光绪二十九年,正四品。侍讲学士,初制,从四品,宣统元年,正四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