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鸟文化比较观

 秋水一滴 2018-05-07

一、南北鸣鸟叫口之对比

养鸟业界通常将鸣鸟分为南鸟北鸟,认为南鸟以羽色艳丽为主,而鸣唱欠佳。北鸟虽羽毛不甚美观,但叫口上佳。亦有扬北抑南的倾向。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欠妥,且不说南鸟中大有羽色叫口俱佳者,就单说这种分类方法所站的角度就有失公允,所谓南鸟叫口差应是站在北方养鸟者的角度提出的论断,由于北方鸟友讲究压口,不听本口,而南鸟多以悠扬婉转的本口见长,而学口欠佳,故南鸟并不受北方鸟友喜爱。而在清一朝,北京鸟文化逐渐成为鸟文化的主流,故这一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但就叫口而言,南鸟多婉转悠长,变化多端,更适宜在幽静处,诸如竹林之内,山水之间倾听,一曲古琴,一壶清茗,得自然之意蕴。而北鸟叫口(本口)多琐碎,如百灵黄雀皆是如此,即使学口,也难学婉转之音,故多适合于闹市茶楼酒肆倾听,与热闹的环境相得益彰。南北鸟友对叫口喜爱之不同,这样说来与南北地域风情联系甚密。

南北鸟文化比较观

二、养鸟与茶

养鸟与饮茶之间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关系,旧时养鸟者多在茶馆聚集这是众所周知的,在此仅谈谈茶色与鸟的联系,也许有所道理,也许纯属巧合。

京津地区喜饮花茶,花茶茶色金黄,且无论贵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不移走卒都能品尝,正合此地养鸟喜大众化之笼鸟,诸如黄巧儿,亦是羽色金黄者为上品。

到了江南,普饮绿茶。江南的山是绿的,水是绿的,茶是绿的,绣眼也是绿的,真是山水茶鸟浑然一色,不是巧合胜似巧合。

两广地区都喝乌龙茶,茶色深而茶味浓,正与两广地区喜养毛色深的四喜和小黑白相适应,养鸟与饮茶似乎在颜色上有着某种契合点。这也许是不同地区对不同原色审美的地域性和习惯性所决定的。

南北鸟文化比较观

三、斗鸟与鸣鸟

都说北方人彪悍,南方人婉约。但在养鸟这方面似乎正好与之相反,江浙及至两广云贵,都好斗鸟。而京津中原东北地区则偏喜鸣鸟,何哉?

以江浙地区为例,江浙是富庶之地,且人文荟萃,文人辈出。按道理说,江南人应该喜好文雅的养鸟方式,但这里养鸟是亦打亦鸣,为什么书香之地会有喜好斗鸟的鸟友呢, 依笔者分析,这与江南地区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发展有关。

江南之地古称吴越,商周以前为荒芜之地,原始之民少教化,民风彪悍。及至泰伯奔吴,开垦土地,教化子民,将中原文化注入了吴越之地,春秋末年,吴越争雄,战事不断,吴越军民英勇异常,骁勇善战。此时好战的性格已经在江南人的血脉里逐渐形成。

到了明清两代。江南成为全国粮食,丝绸,布匹的生产交流中心,工商业日盛。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文化日趋繁荣,文人骚客辈出,成为全国的文化重地。但是在江南人的性情里却依然有吴越人刚猛的秉性。这也许就是江南人已然喜好斗鸟的缘故。

至于两广云贵,道理相似,不再赘述。

南北鸟文化比较观

四、鸟文化与茶馆儿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养鸟亦是如此。

养鸟的乐趣不仅在于观其色、闻其声,且在于鸟友之间的交流。要交流就要有一个场所,谈天说地不免口干舌燥,于是茶馆便成了这一场所的首选。

在茶馆谈鸟经,南北皆然,但茶馆儿各有不同。

京津一带的大茶馆儿,是典型的遛鸟茶馆,旧时京城的养鸟人早起遛鸟之后,便到茶馆以鸟会友。京城的遛鸟茶馆最为著名的是京城八大轩,亦有专门供饲养黄鸟或百灵等的茶馆称之为“黄鸟座儿”、“百灵座儿”。这些茶馆正如老舍先生在话剧《茶馆》中所描述的那样,各色人等聚集,成为旧时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成都的茶馆儿,多是露天茶座儿,喝的也都是本地所产高山云雾茶,颇为浓酽。这些茶馆多在河边路旁,树荫之下,鸟友在这样的茶馆饮茶谈鸟,可以在聊天之余欣赏自然景物和市井人情,别有一番滋味。

两广一带,喜用早茶。在喝茶的同时用些早点,大家围坐一桌,鸟笼挂在茶馆四周,茶香伴着鸟语和糕点的清香,令人流连忘返。

这些茶馆会鸟的景象如今在各地茶馆都已成往事,很难再见到,不禁令人扼腕。如能恢复当年茶馆遛鸟的盛况,则定是全国鸟友的一大喜事也!!!

尽管南北养鸟习俗有着诸多不同,但,随着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和深入,许多南鸟也出现在北方鸟市,北鸟也颇受南方鸟友喜爱,南北鸟友求同存异,促进了中华养鸟文化的大融合,不能不说是中华自古以来养鸟之盛世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