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家诗》排名第二,几乎是史上写春天最好的诗,作者却让很多人不可思议

 荷风晓月 2018-05-07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一首描写春光的代表诗作,自诞生之日起的八百多年来,万口传唱,影响至今。现在各地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均选有此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第十场也以此诗作为开场篇。

人们一般认为,唐诗主情,宋诗重理,诗歌应以抒情为主。因此宋朝理学家的说理诗,给人的普遍印象则并不好。宋代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严羽就曾批评宋代诗坛存在“以文字为诗,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风气,认为这不是诗歌的正途。钱钟书先生也说:“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这种风气)宋代‘理学’或‘道学’的兴盛使它普遍流播。”(宋诗选注)

然而,朱熹的这首《春日》诗,却是将情、景、理三者交融一体,突破了简单意义上抒情与说理的二分,反映出宋代大学者的格局与气度,实为宋代优秀说理诗的典型。具体而言,这首诗阐述了如下深刻的道理:

读书明理、格物致知

本诗前面两句写在阳光明媚的春日,作者于泗水之滨流连光景,但见满目春色,百花竞放,明丽鲜艳,一派生机。因这两句写出春天万象更新的场面,所以王相《千家诗》注,认为是游春踏青之作,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但“泗水”在山东曲阜附近,属古鲁国境内,为孔子当年讲学之地,此时已沦于金人之手,因此作者不可能真的到那儿观光踏青。“洙泗”又常借代孔子学说,此处“泗水”当指孔门学问。故“寻芳泗水”即应理解为研习孔子思想与儒家学问。

“无边光景一时新” 则可理解为对孔孟思想有所领悟后的新境界。一个儒者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以后,眼光格局自然不同,世界也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这样理解,符合朱子读书明理、读书变化气质的观念。除了读书,朱子为学更强调 “格物致知”。他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大学章句》)也就是说要认识宇宙间的道理,须通过对现象世界的具体事务研究来获得。春花春色,本来是宇宙间的现象,但在对此观察研究中(寻芳),却可以发现宇宙间的普遍道理。

朱熹另有二首《观书有感》,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可做旁证。其一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一个人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格物致知,学问就能融会贯通,疑惑就会逐渐消释,内心就能清亮如渠水。本来看似很艰难复杂的事情,因为学习找到了方法,涵养增加了识见,就可举重若轻,应手而解。

仁爱育物

本诗三、四两句,蕴含意义极其丰富。表面看来,此句意为东风带来了大地复苏、万紫千红的春天。从较深层面看,“东风”实则暗喻孔子的仁爱思想,“万紫千红”暗喻仁爱育物。这一层意思,前人已经说过,这里还可再深化一下:孔子重视仁,仁可理解为人心中的真情和善意,仁的核心即是“诚”。孔门经典《中庸》特别强调“诚”,重视诚笃的情感。《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天地之道,指的就是“诚”,所谓 “不诚无物”,所谓“肫肫其仁”。仔细吟读此诗,应该可以体会到这层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和“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仁民爱物之义。

理在气中

若再进一步深入,三、四两句似乎还体现着朱子自己的一些感悟。“东风”无形无象,要体会“东风”,只有通过百花争艳的春光春色。“东风”可理解为“理(道)”,“万紫千红”可理解为“气(器)”,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传》),这就是朱子“理在气中”的思想:“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若气不集聚时,理亦无所附着。”(《宋元学案·晦翁学案》)

所以要体会理,就要观察气。百花不开,则东风之生化力量无从体现,即《易》所谓“天地闭,贤人隐”的局面。百花开,则生化之理显现,即《易》所谓“天地变化,草木蕃”的境界。识得百花,即识得东风。即如孔子所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上苍无语,要认识天理,即须从四时百物之运行变化去体会。

理一分殊

再有,若单独看,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还体现着朱子“理一分殊”的思想。朱子认为:“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秉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从根本上说只有一太极,这是“理一”;物物各有一太极,这是“分殊”。阳春烟景,或紫或红,这是“分殊”;俱因“东风”而显,这是“理一”。此又类似于“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的说法,天上有月,这是“理一”,千江有月,这是“分殊”。

总之,朱熹这首《春日》诗,虽有学问有议论,却完全不着理迹,在毫不给人“理障”的感觉之中,又富含“理趣”。同时,这首诗形象丰满,既是满目春光,又是内心面对万物复苏的欣喜之情,寓哲理于情景之中,是当之无愧的诗歌佳作。因此,《春日》既是春游诗,更是一首优秀的哲理诗。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主编:王多

栏目主编:王多  图片编辑:徐佳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