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观】医护人员玩快闪,呼吁市民做好这件事(内附视频)

 朱觉超 2018-05-07

“这些医生在做什么?!跳舞吗?!”

“在做手部按摩操吗?!”

 

 

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今年的主题“预防医源性败血症——机遇在你手中”。为了向市民普及手卫生的重要性,由我院院感科、宣教科共同策划的“七步洗手”快闪活动今天上午在我院门诊大厅上演,呼吁市民要注意手卫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手有多脏你知道吗?!

据美国最新研究发现,

每个人的双手平均携带1000万个细菌,

而被称为“细菌炸弹”的厨房抹布也不过几百万个!

 

 

做好手卫生,可以预防以下常见疾病


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腹泻、秋季腹泻、大多数细菌性感染……

 

什么时候我要做手卫生?【来源于美国疾控中心(CDC)】


1

在准备食物之前、期间和之后。

2

在吃食物之前。

3

在照顾生病的人之前和之后。

4

在治疗伤口时,或之前和之后。

5

在使用厕所后。

6

在换了尿布,或给孩子大、小便清理后。

7

在擤鼻涕后,咳嗽或打喷嚏后。

8

在接触动物或动物粪便后。

9

在接触垃圾后。

 

最容易忽视的部位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洗手习惯,能成为很多疾病的防火墙。一般人洗手只是简单冲洗,却会忽视对指尖、指缝、拇指的搓洗,这只能让细菌污染率下降18%。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洗手方法,洗手40秒或以上,可以将手部卫生的合格率提升30%—40%。

 

七部洗手法


口诀:内、外、夹、弓、大、力(立)、丸(腕)15-20秒)


动作分解:

第一步: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弓,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大,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第七步:腕,手腕在掌中转动,两手互换

 

“内、外、夹、弓、大、立、腕”,记住这个口诀是不是觉得洗手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呢?行动起来,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远离病菌。

(不同洗手方式效果对比图。试验方法:将双手涂满荧光粉,“洁净的手”是采用七步洗手法的效果,几乎没有荧光粉残留。“污染的手”是只简单搓洗几下的效果,残留荧光粉较多。所以日常采用七步洗手法,可有效清除手上细菌哦。)

 

别走,还没完!

关于手卫生,

小编还有这些叮嘱......

 

提醒: 日常生活中洗手这些事项要注意


1

避免使用热水洗手,反复暴露于热水中会增加皮炎的风险。

40℃——皮肤水分流失多

20℃——皮肤水分流失少

2

干手方式首选:纸巾。

3

快速手消毒VS洗手

使用消毒液体,对皮肤的刺激小、快速、高效的杀菌活性且无耐药性、方便、经济(省水,省纸,最重要是省时间~)。

4

还有这些窍门,可减少手上的微生物。



来源:院感科

视频:宣教科

采写:张秋芳

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