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盐”这个词语有什么典故?

 昵称32901809 2018-05-07

无盐是一个神乎其神的女子,最初见于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中的《辩通传》章节中的《齐钟离春》,这个钟离春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无盐“极丑无双”的女子,后来亦有钟无艳、钟无盐之称,书中描述其长得“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一胸一,皮肤若漆。”而刘向在此书中对此女的评价是:“无盐之女,干说齐宣,分别四殆,称国乱烦,宣王从之,四辟公门,遂立太子,拜无盐君。”

所谓《辩通传》中所记载的女子,都是一些能言善辩能说会道的聪颖智慧的女子。书中关于无盐的记载也很简单,四十岁还嫁不出去,于是向齐宣王“自荐枕席”,一开始是玩弄隐身之术混个“存在感”,然后第二次见面就在高谈阔论中口若悬河地指出当下齐国面临的“”四殆”即四种危险的现状,这样一举打动了齐宣王,被齐宣王立为王后,并由此成就了一段“齐国大安者,丑女之力也”的佳话。

由此,无盐最初本意成了貌丑而德贤的女子的代称。

刘向在此书中关于其故事说的只是轻飘飘一笔带过,而后来脑洞大开的人们于是赋予了这个女子更多传奇色彩,其身世更是玄乎其玄,说她是骊山老母和鬼谷子的弟子,而且其人文武双全不可一世,上马安天下乃小菜一碟,似乎齐国的强盛系于此女一身,与孙膑庞涓之流没多大关系,这样的“架空历史”的演义之说一直在“无性繁殖”中延至今日,元代有杂居《无盐破连环》,乃至电影有《钟无艳》《我爱钟无艳》等诸多作品,郭德纲也有相声《丑娘娘》。

关于这个女子,似乎一切都美好的不可方物。但这样轻飘飘的美好犹如肥皂泡一样,其实并非经得起推敲,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后世关于无盐的成语与俗话中,无盐的“德贤”的意思渐渐淡化而“貌丑”的意思更为凸显,于是有意无意中无盐成了丑女的代称。比如讲“貌似无盐”、“刻画无盐唐突西施”;更有“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样的附会之说,指齐宣王有麻烦事的时候就找钟无艳,没事的时候就和貌美的妃子夏迎春混在一起找乐子;诗仙李白有诗《于阗采花》:“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在这里无盐也是丑女的代表而与德贤无关。

当然,在正史中没有关于无盐一星半点的记载,其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也只能胡乱猜测了。从齐宣王光大稷下学宫的举措来看,无盐这个口吐莲花的女子得到他的认可并封为王后是有现实的可能性的,但能否得到专宠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个女子会以无盐自喻,这也许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尖锐的提醒,那就是“丑女无敌”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好彼岸,在现实中的此岸那绝对是一个大写的杯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